监狱警察思想政治工作浅谈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布局调整步伐加快,监狱工作进入一个关键的历史转型期。作为撤并、迁建单位,鱼洞监狱民警队伍从现状、问题、对策三个层面来看,均呈现出自身特点。
一、队伍现状
㈠基本概况。鱼洞监狱现有在职在岗民警242人。其中,男190,女,52;少数民族146人;01年238人过渡为公务员,4人因受处分暂缓过渡至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19人,占九成以上;民警平均年龄41岁。
㈡ 监狱概况。和省多数监狱一样,鱼洞监狱始建于50年代末期。民警数由高峰时期300余人减员至今242人,比编制数少18人;押犯由暴满期的1700人减至目前的千余人。一直以原煤产、销为主的经济模式维持在年产销10万吨、经济总量2000万左右。现煤炭资源枯竭,08年底实现省局要求的“退出煤炭生产高危行业”的产业调整目标,为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作好准备。
㈢ 队伍状况。近年来,监狱班子精诚团结、开拓创新,认真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监民警、职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监管改造,生产经营,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连续多年实现监管、生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民警职工收入水平较大幅增长。队伍值勤就餐、上下班交通、工作环境及条件亦得到极大改善。近年来,除了单位集体发生令人欣喜的发展变化外,国家领导人对监狱民警队伍的关心、监狱民警法律地位的明确、公务员工资逐步到位的经济保障对民警、职工队伍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狱队伍整体稳定。(九十年代初因自筹工资、待遇偏低导致部分民警停薪留职、辞职“下海”、人心不稳的现象成为历史)。多数民警认为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程度提升,职业认同感得到一定程度修复,民警惜岗、敬业、执法意识进一步增强。近三年来,民警执法无错案,无人受党纪政纪处分。在抗雪凝、爱心捐助地震灾区人民、帮扶困难群众等重大事件、活动中表现出优良的政治品质和团结、爱国爱民,讲政治、顾大局的团队精神与过硬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立足岗位作奉献,涌现一批荣记一等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模范典型。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监狱整体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二、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㈠ 警力不足。我监民警专项编制数为260人,目前在岗民警242人,缺编18人。经调查,无论是基层还是机关,多数民警普遍感到身心疲惫。其中因素有: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权斗争的需要,国家对监狱工作的要求、目标越来越高。工作任务之艰巨、工作项目之繁细、监管、生产安全风险之重、执法要求之严明、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等诸多急、难、险、重、繁等变与不变、日常与突发的繁琐事务日益增多,特别是监管与生产安全过程中不可预见、不可管控的突发性事件尤其成为影响基层民警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
2、编制数是五、六十年代建监初期核定的,五十余年的时过境迁,监狱工作的内涵、外延、目标与样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前粗放管理的编制显然难以适应当前依法规范、精细化执法要求。
3、在面对新时期押犯结构状况的新特点、新变化和监狱工作不断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一线直管“双岗(警)制”的推行,监管业务部门的不断加强,警力紧张问题日益突显。
4、242名在职民警中,女警52人,这对男犯监狱来说,部分造成警力无法正常使用,影响一线警力配置。
5、历史原因,民警队伍参差结构和文化素质不均一定程度影响警力的配置、使用。从入警类型来看,从院校毕业分配工作的127人,军转24人,工人中多批次招录91人。相对现阶段监狱工作,约四成左右民警业务技能、心理准备难以很好适应现实工作需要。
6、非监管岗位占用部分民警导致直管警力不足。我监目前在供销、公司、后勤等岗位工作的民警约占去十分之一的警力。
㈡ 压力过重
1、部分基层民警认为,现在的监狱工作是越来越多,天天加班都有做不完的事;工作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大胆承认,是带着一定怨气在工作。毕竟监狱警察是人而非神非机器,他们一样要为国家生儿育女、膳养父母、养家糊口。工作几十年,天天讲奉献,可那点微薄的工资一旦买房后,连一家三口吃饭都成问题。时间上陪不了家人;经济上管不了父母、病痛、养不了家;总觉得工作、事业、家庭两茫茫。
2、来自社会对监狱民警的片面不良印象的压力。
现社会对监狱的看法和评价仍然停留在外在的简单的物的认识层面上: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设施破烂陈旧,民警管理简单粗暴,减刑等执法象在社会其他部门办事一样存在“吃、拿、卡、要”现象;监狱民警队伍同样存在“腐败、高工资高福利和灰色收入等”错误倒置的片面认识,给监狱人民警察的社会交往带来无形的压力而易产生焦虑不良心理。
3、来自工作的日益增加和突出的压力。
监狱工作在国际人权斗争、国内建设法治社会加大依法治监力度、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布局调整、促进监狱革命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中,难免自我制定一些非理性、离监狱本质要求和实际有一定距离的过高目标与要求,给基层民警带来更多的日常压力。有同志说,在政法单位中,监狱相对落后,不但基础硬件没得比,在管理软件方面更是先天不足,至今仍比改革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强不到哪去。虽说监狱工作的脚步刚迈出计划经济时代的门楣,但我们的目标却是一点都不含糊。公安作为专业专门的侦查机关“凡案必破”甚至“凡案必办”都不提;检查部门没有“杜绝一切职务犯罪案”的要求;法院也不敢说“不发生任何一起冤假错案”。可我们监狱就不一样,在设施、体制、队伍没变的情况下能义然决然提出“三个绝对不能”“四个绝对不允许”“零脱逃”“把每一个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等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超现实目标,这不但于现实监狱工作毫无裨益,还会给基层监狱工作健康发展带来理论硬伤和民警心理逆反。试想一下,监狱民警何德何能一边公正执法依法治监,一边搞好经济发展建设现代企业?抓教育改造杜绝罪犯刑满后重新犯罪从理论和愿景或心理安慰的角度来讲本无可厚非,但把它正二八经当作具体工作目标就不是一回事了。犯罪现象是整个社会所有负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父母、亲友、学校十余年专业教育、社会生活学习、身边人身边事活反面教育都“改造不了”,监狱民警就有“超人”能力把每一个罪犯教育改造好以至于不再重新犯罪了?犯罪是社会现象,把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交给监狱民警独自承担这公平吗?实事求是吗?
4、陷于过多繁琐形式事务的泥焯而不能自拔的工作状态。
一是运动式的学习多。近年来,各种各样运动式学习和学习式的运动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哪个部门的都重要,任一部门的学习安排都标准化、公式化、流程化甚至于完美无缺不可挑剔。学习本是好事,当一年中有三五部门以上安排下数项花一年坐下来专门学习都完不成的任务时,麻烦便来了:本职工作没法正常做,学习也自然成为形式,一级哄一级、脱离基层实际的学习进入恶性循环时代,无数人力、精力、时间、资源耗在学习游戏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并呈日益流行为常态化趋势。
二是会议多。监管的、生产的、安全的、政工的等会议几乎占去分监区民警一半以上时间,监区,监狱则更多。一个分监区有必记的会议记录12本之多,而分监区民警往往只有8人。说是会海实不为过。
三是文件和检查多。据统计,08上半年各级下发至监狱要办结并回复的文件达日均1.6件。各种检查也名目繁多。接待不断,如此还能有多少时间精力思考本职工作?
四是事务性工作过于庞杂。以政工部门为例:整风式的学习运动不但年年都有,近年更是多的交叉重叠做不完;一讲宣传就像是专业的新闻媒体,巴不能天天有稿子见报,日日有模范上电视;一讲培训就要求脱工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全才(但不知谁能天天上课和上什么课);一讲考核就想给所有人的24小时的所有事都拿来打分,最好还每人的脑门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凡此种种举不胜举且还有部门攀比之势,唯恐被扣上“开拓创新不够”“平庸”或“不讲政治”的帽子。
㈢ 队伍思想存在新变化
1、民警思想多元化发展趋势。我监距州府所在地凯里市约二十余公里。99年后,队伍中九成以上民警通过单位集资、自购等方式在凯里市内拥有自住房,下班后生活在市内。居住位置的改变对队伍思想变化产生深刻影响。民警社会交往面散发性扩大,信息来源广泛而复杂,社会进步与负面信息对民警思想产生交织影响;价值取向、人生观、社会观及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认识均发生多样性的深远改变:部分民警能积极、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正常工作与交往;适应能力较差的民警在消极、自我再封闭的阴影中沦为边缘状态,容易迷失工作与生活的座标、航向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烦躁等;少数人则总拿自己的不如意进行反复放大比较,在严重心理失衡中产生不良的极端负面心理,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2、关注自身利益,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明显增强。社会转型,监狱民警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许多民警不再象以前,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除了单位还是单位。他们在工作八小内尽责做事,八小时外则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尽量满足自己日益丰富多彩的生活追求。部分民警在奖金分配、各种假日休息、加班工资等方面有强烈和明显的个人诉求。不再唯“组织安排”是从。
3、对监狱工作有新的认识和定位。不再有“穿上警服威风”的朴素优势感,认为监狱警察和其它职业没什么不一样,都是通过工作领取报酬作为养家谋生的一种手段之一而已。其实,客观、实事求事地讲,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要求监狱警察具有天然的职业自豪感是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和现实的意义。
4、少数民警政治意识、观念、素质弱化。从部分民警言行流露及事件活动表现的分析观察,他们缺少应有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在特定环境、大是大非、重大事件中没有政治把握力。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言论或模糊意识,与身份、地位、职业要求不相符;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得失,不能把人和事放到大局中全面客观分析、科学对待;缺乏自觉学习进步的能力,思想观念狭窄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和长远眼光,导致工作在浑浑噩噩中出错,生活在悲悲戚戚中失色。
5、少数民警沉醉于低俗的生活情趣。平常热衷于传播不健康的黄色短信、段子、笑话,把主要时间用和精力放到吃喝接待、闲谈搞笑、歌舞升平中,不考虑工作、不关心群众、不履行应尽的职责,只关心自己分分钱得失和个人政治小账。与正常的健康人格表现和群众期望相距甚远。在队伍中起到隐性的负面作用。
6、政策性因素致思想波动或变化。
90年代初,无保障(自筹自找)的低工资和“下海”政策性大气候影响,我监十余名年轻民警先后以辞职、停薪留职、不假而走的形式和手段“下海”,曾致队伍多数民警思想迷茫混乱,队伍极不稳定。这种情况现已不复存在,但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给民警带来不小的困扰。现民警工资水平与省政府公布的职工平均水平基本一样,为全年刚出两万元。但多数监狱的绝大多数民警除了工资,根本没有任何社会想当然的所谓什么“灰色收入”,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其它据有强力国有资源的“肥水厚利”行业部门职员收入总是高出数倍以上,工作却单纯轻松简单没有压力风险。
监狱兄弟单位发生矿难,脱逃案件等监管、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后,在设施、条件、人员、体制没有变化、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法律、政治、经济处罚严厉许多,一线管理民警压力陡增并形成思想包袱。特别是对不可抗力的灾害事故的无条件责任追究,让许多民警表示难以完全接受。
今明后几年,是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的关键攻坚转型期,转型过程中许多尚未明确、尚未定型的制度、政策探索和不确定性勿容置疑地给队伍带来种种期待、观望、疑虑、兴奋、不安的思想激荡和变化。
三、应对措施的建议与构想
㈠ 加大监狱工作法理的科学研究和准确定位。从法律、理论、实际操作实施细则三个层面为监狱工作提供科学、键康、全面、稳定、长期指导。
1、《监狱法》的颁布,是中国监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在十余年的实践中,其规格效力、科学完整性和务实操作性都面临不断发展变化的挑战而局限性凸显。难以适应当今监狱工作需要。因此,尽快在《监狱法》的基础上,制定更高规格、更符合监狱实际需要的《刑事执行法》,提供法理上的准确前提和先决;同时与《刑罚》《刑事诉讼法》一道构成衔接紧密、逻缉严谨、科学完整的刑事司法法律体系。
2、尽快出台适应体制改革后,职能纯化的监狱工作实际要求的具体、细则规章,为基层监狱民警执法提供全面准确具体指导。
3、加快监狱工作科学理论的前沿、深度、广度研究。目前,监狱工作理论研究无论从机构、经费、人员、载体及质量上与实际工作相距甚远。普遍存在过高、过空、过于完美的“理论化”理论。对基层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有的甚至给监狱工作带来一定范围的局部乱象。因此,监狱工作核心理论(如刑罚执行的本质、目的、目标、手段、内容、形式、环节、程序、评估等)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㈡ 正面监狱基层队伍建设存在的客观问题或困难。
1、队伍建设,人是关键。民警队伍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按马斯洛欲求层理论及民警队伍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最关心的仍然是关系全家人吃、穿、住行的工资待遇问题。社会交给个人的担子过重,一人月2000左右的工资相对于购房、养家、子女教育等来说,过于微薄。而我监双职工家庭并不多,六成以上民警家庭民警一人工资是全部唯一生活来源。三口(有的还有老人)之家靠一人工资来养只能说勉强糊口。由此可见,获得一份与自己劳动付出、身份相符,又能养家的薪水收入的愿望最为强烈。也可以说,队伍绝大多数民警普遍期望自己的工资收入能增加到一个科学合理水平,或者说渴望建立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与物价上涨联动的正常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长效机制。这是队伍稳定的最根本的物质层面第一位因素。
2、在看待队伍民警个人的利益诉求方面应客观实际,不能撇开基本需求而片面强调政治觉悟和无私奉献。应当正视和勇于承认民警个人的合法权益、会理利益诉求是正常、健康的,应当得到法律、政府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民警理应获得的个人尊重和职业尊严,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来得更加真实可信。只有让民警个体生活有保障、受到社会尊重、感受到职业尊严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政治觉悟、奉献精神、责任心和事业感才是发自内心的、源源不竭的。
3、客观认识监狱工作的特殊性:一是监狱工作的历史印象和社会地位具有先天不足的职业缺陷,我们必须放下不切实际的理论设想,靠一时一事去达到多大的社会效果。地位的提升和改变既要长期正面宣传,更要靠整体队伍的共同艰苦努力。在公检法司(监狱)政法单位中,要想从自然属性上超越它们没有全局和理论上的支撑,但局部改变则完全可能。其实,排名这个东西理性一点的人是不会完全相信也不会太在意的,过于在意恰恰表露出内心的潺弱。二是监狱民警长期面对的都是不良记录的集合体,无论从心理还是现实都为民警所不情愿,如果工作一辈子都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民警面对的困难、压力是多么艰巨。其实他们最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关怀和理解。三是监狱民警长期在偏远、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事高风险、高压力、低工资、低福利工作,在枯躁单调中日复一日的艰守中,能有几人对他们的无我奉献、付出放到社会大环境中作出一个客观、公平的评价?国家、社会、上级、领导、自己做到了吗?四是监狱民警过于单一、狭隘的工作范围,使民警任职、交流、教育、晋升、岗位培养事实上无法实现。限制民警个人的发展空间。
㈢ 依据法律,科学准确界定监狱工作的本质和内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实际的监狱工作目标、任务,让基层监狱民警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1、《刑法》、《监狱法》说得明白不过,“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很显然,监狱的本质、目标、核心任务必须以刑罚执行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2、目前“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监狱工作方针的提出是基于当时的时代需要。如今监狱的法定职责,监狱工作的本质内涵的精准定位,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等重大战略改变对监狱工作方针的进一步科学完整正确表述有着非常紧迫的现实要求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呼唤。原方针现已不能完整、科学体现当今发展关键期监狱工作本质、目标、任务。一、从“刑罚”的字面意来看,是“通过行刑而达到对犯罪人的处罚”这应当是“刑罚”的唯一含义。二、至于“改造人”应该是“刑罚”后产生的效果,是泛性的、次生的附带效用。三、“惩罚”和“刑罚”有严格的本质区别,刑罚有惩罚的意思,但惩罚绝不能等同或代替刑罚;刑罚有依法施刑的专义,是法律术语,惩罚是主观甚至恶意是普通意义上的口语;四、惩罚生硬冷横,没有人权保障意思且不能精准反映“刑罚”本质内涵。五、“以改造人为宗旨”本身没什么错但作为监狱工作方针来讲一是没多大指导价值(作为口号则更合适一点),二是有悖“刑罚”本质之嫌,因此,对监狱工作方针进行重新审视和精准定义显得非常必要,至少有助于对“监狱工作”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内涵和外延上的准确把握。
3、摆正“刑罚”与“改造”的关系。刑罚是监狱工作的唯一主体核心内容,是实体工作;“改造”是适用“刑罚”的效果预期;“刑罚”是“改造人”的法定手段,也就是说,“改造人”的结果取结于且只能取决于“刑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必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能凭想象对监狱职能及工作目标、任务加以随意发挥和无限扩张。“改造”充其量只能是“刑罚执行”系统工作项目中的一项内容。但从目前形势看,“教育改造”经监狱长期自我扩张到超越“刑罚执行”而成为监狱主体核心工作的事实或趋势。
4、建立“刑罚执行”的客观、科学评估机制,把国家、社会对监狱的职责定位、绩效考核、效果评价引到正确的“刑罚执行”本职工作上来。对监狱能否依法、严肃执行刑罚;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执行刑罚的方式是否科学;环节过程是否透明;程序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公正进行全面科学评估;这是“本”的问题。而现实是,我们强调建立“教育改造”的评价机制,忽略了“刑罚执行”的“本”的问题。这既背离了“刑罚执行”的监狱本质,还因本末倒置而对刑罚执行造成冲击和混乱。而且无论从唯物还是技术力量亦或实践的角度看,是不是每一个罪犯都可以改造好尚存争论。所以,在现阶段条件不具备及本职工作(刑罚执行)未搞清楚的情况下过于侧重“教育改造”是与监狱实际脱节的好高鹜远之举,其结果只能把监狱工作引入岐途。如许多条件根本不具备的监狱轰轰烈烈的在改造罪犯等工作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甚至还提出对罪犯刑满后重新犯罪按iso要求问责。这和我们“执行刑罚”有必然逻辑关系吗?“人”可以跟“物”的产品同等管理吗?照此推论,社会有违法犯罪公检法都要下课了。监狱要自己一家把整个社会的问题硬扛?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㈣ 坚定树立“监狱是国家的监狱”“不是监狱办监狱而是国家、政府办监狱”的正确观念。过去,我们监狱几乎是在一种国家、政府“遗忘”的状态下自己办监狱,全国各地监狱发展在自我艰难摸索或反复左右摇摆中严重滞后于社会其他部门和领域。
事实证明,“不等不靠不要”“勒紧裤带搞建设”的监狱工作理念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监狱转型的体制改革过程中这种样式是行不通的。不靠政府根本就实现不了体制改革、布局调整;不要政府支持,没有国家财政保障,监狱还能存在下去吗?监狱本身就是政府办的,监狱改革、发展、正常运行不靠政府行吗?所以,“政府办监狱”是理所当然,监狱只能、必需靠政府。不但监狱要清楚这个道理,更要让政府明白这是他们的职责。观念不对、思路不清、关系理不顺我们能做成什么?
㈤ 争取国家对监狱的“监狱经费全额保障”,这是监狱顺利实现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监企分离的根本核心。否则,只能纸上谈兵。无论体改、布调、监企分离,工人就业归根到底都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特别是监企分离后,监狱经费无论缺哪一项都将影响监狱工作正常运行并对监狱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㈥ 明确监狱工作的规范职责内容,让监狱民警做好该做的,不做“刑罚执行”之外的,做到专门、专心、专业执行刑罚。监狱现行工作项目、内容、职责、任务太多太杂。这需要根据法律,抓住“刑罚”这一核心,围绕正确的监狱工作的本质、目标、任务进行论证、甄别、增减、核定并规范。让国家、社会、监狱、民警都非常清楚,监狱必须做什么、只能做什么、能做到哪种程度;监狱不能做什么、什么不该做,使民警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内容、项目、程序、要求、效果等准确、具体、科学、合理、清楚便于并能较好完成。力求严肃、完整“执行刑罚”,避繁就简,不搞花哨、不搞工作责任、内容的“越位”式无限自我扩张。
㈦ 净化工作环境,营造确保民警安心清静执行刑罚的工作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政治等既能从严治警又有从优待警的多种手段调动积极性及责任专心履行职责。改变“上级开展检查监狱应付检查”“检查什么就做什么”“一切为了检查”“检查就是一切”“以检查为主实际工作为辅”检查过多过滥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错位现象,走出“检查”怪圈,还基层安心清静工作的权利。基层工作做实做好了,根本就不需要如此频繁走马灯似的检查。
㈧ 科学定编,合理配警。我国的监狱警囚比例从建国以来没有变化过。当今社会历经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深刻变革,各种深层社会矛盾充分显露、犯罪问题日趋复杂尖锐,高标准、严要求、精管理的依法治监目标的重大调整和执法样式变化使警力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根据体制改革和监管安全需要充分论证、科学定编、合理布警成为亟待为基层解决的新课题。
㈨ 把好监狱民警“入口”关,加大岗位培养力度。为适应现代监狱工作必须重视监狱民警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建设。但现实是历史政策性问题,监狱民警队伍中相当部分民警的基本素质、专业文化、知识技能等根本不能适应“三化”工作需要。即使花大力强化培训也收效不大,离退休又还有很长时间,调离警察岗位又没有法律、政策依据,更没有相关可行的配套保障措施。只有在今后的“入警”关口建全机制,科学鳞选、严格“入口”关。从战略的高度建设高素质理论、法律、政策研究型;部、厅、局、监四级科学管理、决策型;中层以下专业执行型的机构健全、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的监狱人才队伍。
㈩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陷于一种不可名状的迷局:有同志这样描述,“十年政工一场空”“政治工作是个筐,乱七八糟往里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工作有成绩都是具体哪一口哪一部门的,出了问题全是干部的(言下是干部管理部门的)”“其它部门大把拿钱政工人员埋头做事”
“政工部门人少事多,但每次机构改革政工部门首先减员”“消防员式的重大临时工作任务政工最多”。无论政治、经济待遇、机构人员还是办公硬件配备,政治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对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讲政治、讲风格、讲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等等”的要求多,对政工工作与政工队伍的客观实际、满足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及正常合理诉求考虑少。例如,在队伍最关心的分配问题上,方案制定时从来没征求政工部门(因为分配给你的最少)任何意见,但当分配造成群众意见或矛盾时,做好思想工作却责无旁贷。“穷孩子”还要作好“富家娃”的思想工作。
什么叫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内涵外延是怎样的?监狱的政治工作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要完成好监狱政治工作应当得到怎样的条件保障?监狱民警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标准、流程化吗?在思政领域该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些政工方面的一些简单基本问题,我不知道有多少政工人员在思考或可以告诉我们多少。
因此,务实从政策、理论、机构、人员、待遇、职能等方面切实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把政工部门建设成能为民警代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对党委负责让群众信赖、放心的真正的“民警之家”,有条件且能“管好民警”,这对搞好监狱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