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在农村居家养老中的方式探索
国家民政部门发布的《**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1.44亿,占总人口的10.5%,。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此标准,我国已经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因此,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总体上看,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牧区,家庭养老是大多数地区唯一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养老方式遭遇了历史转折性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问题。
一、家庭干预的必要性
(一)“养儿防老”与核心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养儿防老”、“养老靠儿(女)”,是**市农村牧区老人仍然在坚守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最靠的住或唯一靠的住的养老方法。事实也的确如此,**市460万人口,城镇化比率为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10个百分点,而在全市253所参差不齐的各类养老机构中,仅有不到100所分布在农村牧区。这些分布在农村牧区养老院的老人多以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低保户或个别子女不赡养的老人为主,正常家庭老人进院养老的凤毛麟角。在**旗水泉村,全村共386个老人,只有4个五保户去镇里养老院养老。在需要赡养的老人们眼里,家庭养老不仅经济实惠,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享受天伦之乐,更重要的是去养老院是不光彩的事情,只有五保户和没人管的痴呆傻人员才会去养老院。如果哪家老人被送去养老院了,村里人都会笑话,老人不仅觉得自己没面子,而且也给子女丢面子。但是,在核心家庭、小型化家庭日益成为大趋势的今天,家庭养老已经失去了她的传统优势,更多的老人沦为“空巢老人”,即使儿女没有远走他乡,但也分灶另过,子女能够给予老人的支持与帮助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是一些生产和生活上的关注。此外,核心家庭成员鲜有以老人为中心、为重点,而是以孩子取代了老人原来在大家庭中的宠溺位置。因此,老人的孤单与寂寞是空前的。
(二)子女生存压力与照顾老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市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半干旱地区,**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2元,远远低于全国11422元的平均水平;在170万农村牧区劳动力中,有7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同样要承担繁重的生产生活任务。因此人人都在为生存或过上质量好一点的生活而努力,关注和照顾老人则成了偶尔为之和不得不为的“细枝末节”。更重要的是,满足老人物质上的基本需求被大多数子女视为老人的唯一需求,能经常探望老人,过年过节给父母一些钱物,或者生病的时候照顾一下,就是非常孝顺的,做子女的自己也认为做的很好了,老人就应该满足。如果老人再有情绪上的问题或其他要求,子女甚至别人都认为老人不理解子女、不懂事。此外,社会上严重的攀比之风也影响到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如子女结婚的时候都要房要车,有时候老人不能满足,或者即使满足,也到处举债,子女往往认为父母能力不足或者没能耐,对父母颇多怨言,小家庭与老人的关系开始就建立在矛盾之上,因此在未来的生活中会不断发生龃龉,造成相互间关系紧张,子女更疏于对老人的照顾。
(三)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各级政府对农村牧区养老投入严重不足。**市90%以上的嘎查村除了简单的老年人可以使用的室内外建身器材外,针对老年人的其它任何硬件设施则少之又少;二是社会资源的关注点不在老年人群体上,普遍认为养老是各自家庭的事情,所以在分配和使用教育、娱乐等资源时很少照顾到老年人的需求;三是农村牧区养老院的建设、发展与管理远不适应老年人的需要。“守门人行动”开展的比较好的水泉村所在的牛家营子镇,全镇5万多人口,只建有一个养老院,40多张床位,居住的基本上都是五保户或智障人员。这些乡村养老院大多设施比较落后,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不到位,一般只配备满足生活需要最基本的工作人员,没有差别或个性化或较专业一点的服务,所以实在没人管的老人年龄大了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了才会去。县城或市区有条件和服务更好的养老院,但是绝大多数农村牧区老人又付不起费用。这些老人一辈子只靠种地为生,很少有积蓄,仅有的一点积蓄也在儿女上学、结婚以及自己看病吃药的过程中所剩无几。尽管现在农村老人有高龄津贴,但每月不足100元,杯水车薪。而大多数子女给付给老人的赡养费多者也不过全年千把块钱,同样没办法支付老人住进养老院的费用。
二、家庭干预的形式
如何让农村牧区的老人在这个特殊历史阶段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在家庭中尽可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何让外出务工或成家后另起炉灶的子女与老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并关注老人的生活及精神与身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两年,**市妇联开展的“守门人行动”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关注农村老年人生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活动切入,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改善。一是组织开展亲情互动联欢会。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探亲之机,以家庭为单位,妇联组织部分老人和他们的子女、儿媳、女婿或伴侣共同参加联欢活动。联欢活动多以娱乐形式为主,活动内容则涵盖合作、沟通、关照、相爱等,如“你做我猜”、“爱心大抽签”之“献给爸爸一首歌、送给妈妈一个吻、我给父母敲敲背”以及“不甘落后”之“子女不在身边我想念他们什么、儿女给我的最难忘的一次爱”等等,这些活动全部是老人与子女或夫妻之间的互动式活动,而且都是正面的、非批判的形式,因此常常让参加活动的人泪流满面,深受触动。**旗川心店村72岁的贾凤兰谈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的时候,说:“我总觉得儿子很少管我,也没时间关心我,一次生病儿子送我去住院,可能看我脚太脏了,就在医院给我洗了脚。他给我洗脚,我掉眼泪,我想起小时候我给他洗、涮、喂奶等等,现在终于也享受到儿子给我的回报了!”她快50岁的儿子听了以后泣不成声,抓着老妈的手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妈,对不起!”二是开展老人与子女间的“优点轰炸”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妇联组织的优势,妇代会主任在动员参加活动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人选时,用心挑选部分老人与子女之间矛盾较大或关系紧张的家庭参加。最重要的是每次这样的活动,妇代会都会在村里贴出活动告示,因此会有许多村民围观。在活动过程中,每位老人先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子女说出5个孝敬老人方面的优点,然后子女再给老人说出5个老人关心儿女方面的优点,在活动主持人的引导下,不断在“优点轰炸”中增强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诸多邻居村民的围观下,老人记得子女对自己的点滴好处,这让一些做晚辈的人无地自容,感觉非常惭愧。柱着拐杖来参加活动的74岁的王钦佩老人,在给儿媳妇提到第二个优点时,儿媳妇的眼泪就唰唰的落下来。她在夸公公婆婆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我爹说的那样好,我们对老人不如老人对我们好!”这是一个强势的儿媳,一直和公公婆婆的关系不是很融洽,公公夸她的那些优点,村里的老邻旧居心知肚明,所以她非常不好意思。“优点轰炸”结束后的“摸鼻子”等游戏环节,她一直陪伴和搀扶着公公参加。现在,这个来源于专业社工理论的“优点轰炸”活动方法在妇联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婆媳互夸”、“邻里互夸”、“祖孙互夸”等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从教育入手,唤醒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促进老人与子女之间关系的改善,重点在子女。因此,**市妇联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推动子女关注和孝敬老人。一是组织开展专门由有老人的子女参加的培训、座谈、联谊活动,通过你说、我说、大家说达到教育这些子女感恩父母的目的。如田营子村三八节开展的“我们是今天的儿女,也是明天的老人”座谈会,妇代会主任让参加座谈会的人用自己所做的事情来谈主题,最终让大家明白“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的道理。川心店村组织召开了“我为老人做了啥”分享会,参加活动的人晒出了自己为老人所做的几件事和做这些事的感受。49岁的王素梅在说到偶然去县城买了一件衣服送给婆婆的时候,婆婆激动的样子让她很长时间都觉得温暖而且自豪。她说:那件衣服还不到40块钱,可是在咱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却让老人高兴成那个样子,我们做儿女的做的真不够啊!”二是推动守门人与被守护老人的子女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守门人在完成守护老人任务的同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为老人不愿公开的家事保密,另一个是与老人的子女或亲属保持联系,并随时将老人的情况通报给他们,以促使他们主动与老人保持联系与沟通。因为守门人的工作做的不管多好,都取代不了亲情对老人心灵上的抚慰。三是利用妇联组织开展的“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对尊老敬老的子女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村民评选、社区公示、事迹宣传等方式,支持鼓励爱老敬老行为,弘扬好家风、传播正能量、教育差子女。四是村委会对尊老敬老的家庭在惠农和致富政策等方面进行优先考虑。如2014年**旗妇联给水泉村提供了100万元妇女创业小额财政贴息贷款,村委会就把尊敬老人、是否孝顺做为一项审核的标准。
(三)用参与做桥,让老年人在自娱自乐中寻找快乐之源。为提升老年人的快乐指数,我们将组织、动员、引导老年人自主参与做为桥梁,让他们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找到有能感和自信心。一是开展专题培训。在“守门人行动”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村,妇联组织都先后开展过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培训,培训采取参与式方法,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理论转化为案例、游戏、情景剧,让老人们在参与和笑声中学会了怎样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二是给老人们参与搭建平台。利用村妇女之家,市妇联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并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在全市先后建立了1000多支秧歌队、健身操队、小剧团,而且有些地方还专门组建了以老年人为主的“夕阳美”、“夕阳红”秧歌队。并为她们配备了服装,制作了队旗。三是要求或动员老人的子女带老人参加活动。村妇代会在村里组织开展的各种娱乐活动都要求老人的儿媳、女儿或儿子带老人一起参加,或者自己不参加,也要带老人参加,妇代会主任会专门设计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娱乐项目。如敖汉旗林家地村“妇女之家庆丰收趣味运动会”上,专门设计了择豆角、搓玉米、穿针引线、投扔海棠果等老年项目。即使有些老年人不参与项目活动,也被子女拉到现场观看。不仅增进了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而且加强了老年人的对外交流与交往。四是组建老年人亲情互助小组。在农村,基本上家家都有亲戚,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亲戚联着亲戚,特别是老年人亲戚之间既熟悉,年龄又相仿,相互交流、照顾也很方便。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要。
三、家庭干预的经验与反思
市妇联开展的“守门人行动”从抓试点开始,到目前在全市逐步推开,历经大约3年的时间,既创造出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是家庭干预成功的保障。**旗政法委看到了 “守门人行动”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出的不可替代作用,联手与妇联共同开展工作,有效扩大了成果。二是基层妇联干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是家庭干预取得成果的关键。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到每一个家庭老人和子女的关注点上,才会取得实效。三是组织开展贴近老年人和家庭需求的活动是家庭干预的有效途径。喜闻乐见、自主参与、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让老人和她们的子女、邻居、伙伴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互动,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四是资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守门人行动”的开展。年初,全国妇联就**市妇联开展的“守门人行动”发了《妇工要情》;8月,市委政策研究室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市妇联守门人行动值得推广》的调查报告,并刊发在《领导决策与参考》上。但目前这项工作总体上仍然是妇联组织在推动,如果地方政府、民政、司法、社会组织等合力共举,相信家庭干预方式会有更高水平的提升,对我市居家养老也会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