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主要内容】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按照“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要求,现就加强**县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 防控体系
对策和建议
2018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县人民举全力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 “五大突破”、“六大转型”,努力把**建设成为陕西经济强县。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重任就更为重要。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按照“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要求,现就加强**县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平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以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三治融合”,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务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全力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社会治安形势呈现出“发案少、秩序好”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我县是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强,广大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减弱,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警力严重不足(我县现有干警xxx 名,农村警力xx名。全县警民万分比仅为万分之6.2,远低于全国万分之11.9的平均水平),管辖范围广(我县面积xxxx平方公里,21个乡镇,45万人口),治安防控基层基础薄弱;
二是视频监控、信息平台、治安卡点等技防物防设施少,覆盖率低;
三是农村邻里关系、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各种潜在危险源存在,防控难度加大;
四是留守在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有效地组织人防力量应对与处置,使传统的中心护长、邻里守望、居民互助出现“失灵”。
二、对策及建议
当前,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对于维护农村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要把强化组织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建议把维护农村公共安全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以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年为契机,把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智慧乡村”、统筹城乡等建设规划,重点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础性制度、设施、平台,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增长机制,做到同规划、同落实。应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格局,特别要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完善责任分工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实施项目化管理,确保各项建设任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抓。
二要把强化基层基础作为重要支撑。要深入实施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村“两委”为支撑、警务室和调解室为骨干、治安巡逻队为基础的“1221”工程,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建设。大力实施治安“1+N”模式,依托基层民兵组织,在乡镇、村组物建综治维稳信息员、联防队,全面推进农村平安联防建设,组织院落联防、山湾联防、边界联防,实现生产互帮、生活互助、警民互动。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健全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立健全“六联机制”,以治安联防带动文明联创、卫生联洁、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深化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抓好“三项重点工作”,整合部门资源,将人、地、事、物、组织等治安基本要素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措施落实到网格中。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特殊人群“底数准、动态清、管得住、服务好”目标实现。加强对场镇重点部位、重要目标的巡逻守护和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寄递物流等行业监管,构建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无缝隙的监管体系,实现各类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
三要把强化科技应用作为重要引领。要主动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的大趋势,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科技,提升维护农村公共安全科技化水平。深入实施以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入户为主要内容的“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镇-村-农户三级联网联控视频监控网络,结合“村村响”广播、十户联防和网格化终端机,初步构建“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内有联防”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新模式。坚持以公安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共享服务平台为依托,逐步整合基层维稳、网格化、大调解、计生、民政等信息资源联网运行,实现公共监控视频共享共用,有力提升基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四要把强化社会共治作为重要模式。要加强专业防控力量建设,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建立健全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要把群防群治的“红袖标”队伍做大做强,结合“互联网+”,在充实壮大“红袖标”队伍的基础上,采用实名管理,治安等级管理,完善举报奖励等制度,加强培训等措施,培养更多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在充分利用基层组织、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基础上,加大对行业协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培养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其参与农村矛盾化解、权益维护、心里辅导、公共服务等工作。立足镇村实际,有针对性地配置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全天候防控,按照定点、定量、定时的原则,提高群防群治的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源头防范,广泛发动群治参与基层平安和谐三级联创,切实增强群治安防意识,掌握逃生自救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基本技能,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五要把强化依法治理作为重要保障。应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提高法治化水平。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战略性、全局性任务,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切实加强法治文化体系建设,以法治大讲堂、流动法庭、坝坝法庭、普法手机报为载体,结合流动人口自主申报、新诉讼法、巡回法庭等,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以案说法、随案说法”活动,大力推进公益律师进院落、进社区,着力培育平安文化、法治文化,积极引导群治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严格依法办事、善于依法维权。巩固深化“大调解”工作体系,规范和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加强重点领域突出矛盾分类分级专业调解,发挥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预警功能,着力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联动成效。强化法律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