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的调研思考
[内容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大幅提升了农民的宜居性和生活品位。多数中心村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有的乡村目前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予以保障。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管护
20xx年9月,xx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要求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围绕《决定》精神,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凝心聚力推进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农村环境大幅提升,一批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江淮大地,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享受和幸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品位,改变了农民精神状态。我们通过对金寨县有关乡镇美丽乡村管护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中心村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成中心村的长效管护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实现美丽乡村 “永葆青春”和持续发展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我们针对美丽乡村建成后存在的管护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刻认识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的重要性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点:空间区域在乡村、建设活动有组织、建设时序有规划、建设发展有规律、建设内容全方位、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过程无止境、建设重点阶段性、建设要求具体化、建设目标是美的感受和收获。
xx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为xx省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实现“三美”,即“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生态宜居村庄美是指: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兴业富民生活美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明和谐乡风美是指: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造“三个强省”的具体行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既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xx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又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拓展xx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还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绿色乡村体系,打造生态强省的新亮点。
(二)美丽乡村建成后强化长效管护的重要性
20xx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围绕《决定》精神,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凝心聚力推进建设。为了实现“三美”总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加注重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大幅提升乡村面貌和宜居性。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乡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村环境大幅提升,一批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江淮大地,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惠。同时,多数中心村庄配套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聘请了保洁员,基本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卫生保洁效果不明显、基础和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维修难、绿化养护缺位、乡风文明建设薄弱等现象仍然存在,村庄管护和经营发展没有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举措。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加强对美丽乡村的管护,其重要性在于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把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美丽乡村后期管理的重要任务,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依靠群众、建管并举”,建立健全“硬件设施完好、保洁队伍稳定、资金筹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分明、监管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构建美丽乡村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管护网络,为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建设美丽乡镇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二、美丽乡村建成后实施长效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建后管护的意识差。
由于地处山区,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度提升居民文化修养,部分新建的文化墙、公益标识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乱涂乱画、随意挪放的现象;同时卫生生活习惯落后,屋前房后时有乱堆乱放情况存在;部分村民公共意识淡薄,坐享其成,缺乏主动奉献精神,不愿参与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来,这是制约美丽乡村建后长效管护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村民“自扫门前雪”的意识强,但参与全村环境维护积极性不高。
如梅山镇苏畈村、麻埠镇响洪甸村、南溪镇门前村等村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外露、河道内倾倒垃圾、环境卫生保洁死角现象严重问题。
如花石乡千坪村、油坊店乡朱堂村的景观绿化管护不到位,绿化带树木死亡未补植。天堂寨前畈村卫生室桥边农户厨房污水直接排放河内,河道内有白色垃圾、建筑垃圾,河水不清澈,水质较差。
还如南溪门前村有的地方长期存在垃圾,有的地方污水外流,路边公厕较脏,无洗手面盆,有的人家房屋前乱摆乱放,有的垃圾桶破损未及时更新。
再如吴家店镇古堂村,部分农户家的污水管网没有接入化粪池,户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村庄标识入口处公厕供水故障两个多月未维修。等等。
(二)管护机制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
如金寨双河镇河西村美丽乡村建成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有人建,缺人管”的状态,长效管护方面缺乏系统的工作指导和考评机制,镇、村两级分工职责不明确,造成管护工作落实困难。美丽乡村建设阶段,镇、村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确保建设成果得到县、市、省的肯定。而在通过验收后,由于管理上的懈怠,相关单位没有跟进后续管护工作,且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管护机制停留在建设时期,而在后期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疏漏。目前该村出现了渠道杂草丛生、垃圾堵截,公路沿线垃圾遍布等环境卫生问题,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协调等问题。
(三)工作制度不完善,管护措施不规范
自建成以来,河西村美丽乡村管护主要以村民理事会自管为主,缺乏工作制度标准。对群众日常生活的约束,多以村规民约为依据,绿化保养,设施管护,道路维修,卫生保洁,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工作措施不到位,管护效果不明显。
有的中心村设施利用率低;有的中心村设施产权不明晰,管护政府包揽;有的中心村激励机制不健全,群众主体意识不强。
如梅山镇苏畈村、麻埠镇响洪甸村、斑竹园镇金山村、吴家店镇古堂村门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棚、猪圈、旱厕未拆除现象较严重。
如麻埠镇响哄甸村,有的路灯不亮,卫生清扫不彻底,街道、绿化带、河沟垃圾较多,无保洁人员负责清理,垃圾清运不及时,村庄入口沿路绿化带中纸杯、酒瓶、塑料袋等垃圾较多。等等。
(四)管护经费筹集难,长效管护投入少
乡镇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初,已经将大把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工作,后期管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若县级以上部门不给予资金支持,乡镇很难负担起美丽乡村的长效管护;同时一些美丽乡村在建设之初,或多或少都存在欠账情况,大部分乡村无重大项目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美丽乡村建设管护资金不足。
如双河镇河西村中心村庄人口不多,群众集体意识不强,自筹资金较为困难。项目资金中也只有建设资金,没有专门安排管护资金,因此后期管护投入不足。
如沙河的9个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都存在后续管护资金缺乏,造成卫生状况恶化、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绿化难以持续等问题。
如花石乡千坪村、油坊店乡朱堂村等的公厕水龙头故障、路灯不亮、垃圾桶破损、健身器材损坏较多。
还如青山镇尧塘村、花石乡千坪村保洁人员配备不足,全中心村只聘请1人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垃圾桶上下转运、公厕卫生、绿化带保洁等工作,因投入力量不足,造成卫生保洁情况较差。等等。
(五)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利用效益低
由于资金和精力有限,部分中心村还存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相比之下,河西村建成后的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建成了学智故居、农村书屋、分离式污水净化管网、沼气设备等,一些美丽乡村受人力、财力、技术等多种因素限制,一方面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另一方面导致建成的配套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如青山镇尧塘村,有的公厕内有线没有灯,有的公厕内水槽没有水龙头,小便池没有冲水管,化粪池破损。高山饮水设施漏水,部分农户用水紧缺,水压小,导致户厕不能使用。等等。
三、加强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的建议与思考
(一)要将政策落地实处。一是用好专项资金。金寨县已出台《美好乡村中心村庄长效管护意见(试行)》的意见和《美好乡村中心村庄长效管护考评办法》,决定每年从县本级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5用于中心村管护考核奖补。这个政策对于保障环卫长效保洁、设施持续利用、提升村庄软硬件建设等有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把资金用到实处。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争取社会力量管理。
(二)要明确责任主体。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 做好设施产权登记和移交。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项管护内容具体落实主体:
1、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由保洁员负责。
2、农户院内、房前屋后卫生保洁、物品堆放等由农户自己负责。
3、乡级以上道路和电力、通信等设施分别由所属的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
4、环境治理、植被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和其它所有设施管护均由村在乡镇指导下负责。
(三)要明确管护内容。可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全面梳理管护项目,细化到每项内容和每个单位设施设备,编制管护清单,依据清单开展管护。
1、卫生保洁。房前屋后、公共区域、绿化带、水域、圈厕等卫生。
2、环境治理。杂物、垃圾、污水、杆线门牌、广告张贴等规范治理。
3、设施管护。包括基础设施(村庄道路、公共硬化区、桥梁、沟渠塘堤坝、电力、通讯、饮水等)和服务设施设备(路灯、广场、体育器材、图书室、公厕、公交站台、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环卫设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4、生态养护。包括村庄绿化养护和植被保护。
5、乡风文明建设。包括村规民约、文明评比、卫生评比、平安创建等经常性工作。
(四)要确定管护方式。有条件的村可采取整村发包管护形式,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设施管护等捆绑招标,依托物业、保洁公司等社会力量开展管护,缓解镇村工作负担。没有条件的村采取定事、定人、定岗、定责、定酬的方式开展管护。管护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和职责公示,分区域树立管护包保责任牌,标明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环境治理、设施管护责任人员、包村干部和乡镇美好办人员和电话。
(五)要建立管护机制。坚持以“县指导、乡(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为原则,增加乡镇在中心村庄管护上的考核分值权重,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绩效考评、管护资金奖补、乡村旅游景点授牌的依据。
根据各项管护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制度或流程,规范工作开展。分别建立保洁员工作制度(职责、范围、内容、要求、待遇及考核办法)、垃圾清运处理制度、设施管护工作制度、环境治理工作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乡风文明建设计划方案等。各项工作明确要求,细化流程,责任到人。
(六)要实行“周巡查、月督查”制度。现场巡查可由乡(镇)、村领导带队,采取看现场、听汇报的方式,强化会后工作跟进和落实;督查工作由乡(镇)政府和县美好办、县财政局等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督查后下发整改通知,整改后开展效果检查,切实提高督查效果。将美好乡村建设管护工作其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对各村、乡(镇)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综合考评。
(七)要严格资金管理。不准挪用、截留、套取管护资金;不准乡镇、村干部和村集体组织参与、插手管护资金。镇财政所将管护资金纳入专户,按行政村分别建立明细账,分村核算,结余留用,严禁平调和挪用。管护人员报酬由镇财政所通过“一折通”直接打卡发放,其中基本报酬按月打卡,考核报酬每半年打卡一次。设施维护费用经乡镇美好办审核,履行审批手续后,按规定程序凭有效票据到镇财政所报账,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管护资金使用情况根据村务公开要求严格执行定期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