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调研报告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期望值和呼声不断高涨,都希望揭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等敏感信息的“神秘面纱”,一睹其真容。20xx年3月4日,财政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预〔20xx〕36号),对地方的预决算公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通过收集汇总网络公布资料、分析梳理各县市区工作上报情况、询问相关业务科室等方式,对我市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xx市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总体情况
(一)市本级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情况
市本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积极稳妥、接受监督”的原则组织实施。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是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部门预算单位数逐年增长。20xx年,报送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部门预算单位有165个,20xx年达到171个,20xx年增至189个。按照中央文件精神,20xx年,除涉密部门外,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扩大到所有报送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政府部门和单位。我市报送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单位逐年递增是一个好的开端,有利于下一步对决算公开工作的开展。
二是公开的媒介越来越丰富多元。20xx年,财政预决算报告在市财政门户网站上公开;20xx年,建立了预算信息新闻发布制度,财政预决算报告在《xx日报》和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
三是选取试点单位,逐步开启预算公开。20xx年,市级启动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在xx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关于xx市20xx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xx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xx年预算(草案)收支简表;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情况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上公开;选取7个预算单位由其公开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旅游局、市科技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畜牧水产局、市信访局。
(二)县级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情况
从200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市共有7个县市区(xx县、xx县、xx县、xx市、xx县、xx县、xx县)公开过本级和部门的预决算信息,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公开政府预决算信息的县市区逐年递增。2008—2010年,仅有xx县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了政府预决算信息,20xx—20xx年,公开的县市区逐年递增,尤其是20xx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县市区的预决算公开工作。
二是部分县市区出台了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比如,20xx年xx县出台了《xx苗族自治县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向单位下发了《xx苗族自治县财政局关于公开20xx年部门预算及重大专项资金的通知》,用制度保障预算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20xx年8月,xx县财政局向全县预算单位和乡镇财政所下发了《xx县预算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对预算公开的原则、范围、内容、形式等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规定,为指导全县预算公开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是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进一步推进。20xx年,仅有xx县在财政的门户网站上公开了部门决算的信息。20xx年,部分县市区开始启动部门预决算的相关工作。xx县选取县统计局、县审计局、县工商业联合会、县旅游局等9个单位为预决算公开试点单位。xx县选择物价局、司法局、农合办、安监局等10个预算单位作为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试点单位,并公布了20xx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表、公共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支出预算总表、部门预算说明。
四是积极部署,稳步推进20xx年财政和部门预决算公开。部分县市区召开了20xx年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的专题会议,统一部门预算编制的收支内容、口径、范围、公开时间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二、xx市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主动公开的意识不强
当前,我市的财政信息公开情况与民众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主动公开意识欠缺是重要内因。甚至有部门和单位对预决算公开持懈怠观望、能拖则拖的消极态度,究其原因:
一是害怕无法回答公众质疑。一直以来,公众对政府的收支预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及“三公经费”关注较高,部分部门和单位担心这样的信息一公开,来自公众的质询增多,自身难以应付,可能出现“财政讲不清、公众听不明”的尴尬局面,因而对公开单位的财政信息不积极,公开的范围窄、内容简单。另外,由于一些部门在经费安排上有政策性的要求,在预算安排上就会有所倾斜,导致部门间有差距(比如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人均公用经费低于政法系统人均公用经费),公开必会遭质疑。
二是缺乏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部分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不考虑县财力的承受能力,多上快上项目,没有统筹安排,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分轻重缓急排列次序。对于财政预算安排项目造成了很多的困扰,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各级财政部门对此普遍缺乏经验。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在一定程度上不便于向公众公开。
(二)公开数据的准确性欠缺
真实性、准确性是数据可用的基础。然而,从县市区了解的情况来看,多个县市财政人员反映公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所欠缺。
一是部分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水平较低、会计报表失真,影响部门决算公开的准确性。比如有的县市区,在20xx年结束会计集中核算之后,部分单位缺乏具备相当业务素养的财务人员,导致很多预算单位在账务移交之后账务处理不合规,功能、经济分类科目使用不当,不按规定使用用款计划、往来款项冲抵、年度结转不准确等等,造成年终决算审核时决算报表与单位财务报表两个样的情况,调整较多,报表信息失真。
二是政策性调整有硬要求,累积的调整数也影响决算公开的真实性。从2008年起,上级部门对部分功能科目的增长都有一个刚性的增长要求,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考核比例,财政部门不得不从其他支出功能科目中调剂弥补差额,虽然财政支出总量上没有变化,但调整后的决算无法反应真实的执行情况。如xx县,20xx年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比例要求达到35%,仅此一项的调整数就是1.3个亿,这就需要分摊到100多个预算单位,就需要从多个支出功能科目中调剂,严重影响决算公开的真实性。
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部门预算和决算的数据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数据一公开,很容易引起公众质疑,而相关部门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三)信息的公开质量有待提高
从2008年,国务院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市各县市区陆续公开部分预决算数据,但公开不等于透明,公开的信息让别人看不懂就是不透明。
一是公开的数据笼统,不够细化。从网上收集的公开信息来看,大部分预决算数据公开至类级,少数公开到款,公开内容不具体,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大笔的支出具体用于何处。
二是公开的表格专业性过强,不够通俗。从部分县市区公开的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来看,缺乏必要的解释说明,一般人很难读懂公布的财政信息。
三是公开的方式不够多元,载体不够完善。目前网站公开是主要的公开方式,形式狭小单一,公众的知晓率低,影响了公开效果。另外,政府和部门的门户网站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仍然有部分县市区存在栏目设置不够科学,网站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
四是公开的时间随意性大,不统一。目前有预决算公开行为的县市区公开时间散乱,无规律,不便公众获取相关信息。
三、推进xx市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统一思想,加强信息公开组织协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做好日后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思想基础。各县市区的财政部门要在做好自身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行充分沟通,进而不断增强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县市区要成立专门的、涉及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预决算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来进一步保证本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实事求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财政支出应按照发生多少列支多少的原则填列,不虚增也不虚减,要维护预决算的严肃性。预决算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晒政府、晒单位的钱袋,使之公开透明,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应该实事求是的把钱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要“素描”不要“彩绘”,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开信息数据的梳理、审核工作,确保公开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二是要对公开的预决算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做到预决算的说明与预决算同时公开。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预决算公开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事项,对预算安排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以及保障性住房等财政支出,要向社会公开、积极主动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进一步细化,按照财政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除涉密内容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全部要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四是做好公开工作预案,及时回应公众的质询。各个部门单位要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应对公开后的可能出现的公众质询和议论,主动回应和解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事项,强化信息澄清和协调处置机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五是要制定相关的奖励和考核办法,确保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六是要统一预决算公开的时间,方便民众获取相关信息。要按照财政部的文件要求,地方预决算公开为预决算批准(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时间保持一致,每年集中时间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力争一天内公开完毕。
(三)规范预算编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各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核算水平,正确使用功能、经济分类科目,确保年终决算审核时决算报表与单位财务报表数据一致。二是整合新增预算项目,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对新增预算项目要严格把关,进一步细化新增预算项目的上马标准,对其可行性、绩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确保项目设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绩效性。三是拓宽预决算公开渠道,在政府和财政网站公开的基础之上,还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全面及时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