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0xx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常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增长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30亿元、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500亿元、增长xx%;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完成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1.6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5.5亿元;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0元、增长8.3%,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50元、增长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0元、增长9%;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1.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3%;万元gdp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74%、3%、2.75 %和3%。新登记私营企业1.6万户、个体工商户4万余户。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 :41.9 : 47.2。工业经济稳健增长。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00亿元、增长12.5%;完成工业入库税金170亿元、增长5%,企业实现利润367亿元、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5%。“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实现产值410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食品产业突破千亿元,敏安电动汽车获批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15亿元、增长10.4%。29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3万家,营业收入增长13%。“4+3”服务业特色产业快速崛起,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6%。旅游业、快递业收入和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增长14.3%、67%和33%,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等4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成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年新增6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21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93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5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8亿元、增长14%;新增家庭农场87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31个。“4+1”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全市优质稻米基地面积扩展到227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近40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园艺面积8.1万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24万亩,发展稻虾共作等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畜禽产业实现产值140.1亿元。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显著提升。
(三)三大需求稳步增长。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有效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和较快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新开工德科玛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150个。实施超5000万元服务业项目200个;实施投资超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项目130个。22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40亿元、增长11.5%,15个省重大责任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14个列入省试点ppp项目吸纳资金68亿元。社会消费稳步扩大。全市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2 %。其中,传统消费发展势头良好,预计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25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预计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汽车零售额125亿元、增长23%,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到20%。对外经贸难中有进。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40户,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5家,新布局“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友好交流城市2个。
(四)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突破。聚焦关键点和突破口,创新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事项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有效落实,累计化解水泥产能60万吨、钢铁产能137万吨、淘汰低端低效铁合金产能8万吨、纺织产能近1万吨、铅蓄电池产能100万千伏安时,依法处置地条钢企业9户,关停小化工企业26户。全市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上年底的15.9个月减少到9个月。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1.82%,较年初下降0.56个百分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39个百分点,新增减免涉企收费项目18个,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每度降低3.12分,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近3亿元。制定落实28项补短板任务,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发力,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实行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审批,推行多部门在线数字化联合审图,启动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建立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盱眙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通过省级评估。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建成市区“多规合一”空间信息技术平台,各类规划加快整合;顺利完成“两区一县”行政区划调整,涟水、金湖、洪泽和盱眙马坝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城镇投融资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新推出4项居住证公共服务事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洪泽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xx区获批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新型农村改革体系加快构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覆盖所有乡镇,探索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金湖成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金融改革成效显著,新开业4家银行机构,省信用担保公司在淮设立分支机构,11户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组建运营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核准发行企业债券52亿元,创历年新高。全面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顺利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国企、物价、供销和科技等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深度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并完成规划初稿,全域融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编制完成宁淮一体化发展规划,加速“东融西拓、南联北接”步伐。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9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10个。xx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xx综保区开展跨境电商试点,xx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即将获批,清河新区、苏淮高新区分别获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xx软件园创成省级互联网产业园和企企通示范园区,施河教学具产业园创成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企业“两站三中心”94个、省级企业科技服务站15个,新建校企联盟1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保持快速增长,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3.5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 人才 21名、省“双创”高层次人才20名。超过1200户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入650亿元。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启动。
(五)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新的成效。中心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实施七大类846个城建项目,完成投入845亿元。高铁商务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建设快速推进,宁淮铁路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淮河出海航道整治顺利推进。xx机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金湖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xx通航城市达23个。235国道、503省道及346省道涟水绕城段、348省道洪泽南环段快速推进。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正式运营,金融中心一期主体结构封顶,西游记文旅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白马湖保护与开发等加快实施。实施139个“九整治”和542个“三规范”项目,整治老旧小区230个,市区内环高架工程、备用水源工程启动建设。城乡区域发展日趋均衡。推进盱眙撤县建市,涟水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入选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金湖水乡园林城市特色更加彰显。28个片区和109个镇村布局规划实现优化,10个重点中心镇基本建成“十个一”功能性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基本实现农村环境“五位一体”管护全覆盖,创建美丽乡村32个。新解决41.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新增13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开通率达56.5%。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出台实施《xx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和《xx市古淮河保护条例》国家生态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启动市级低碳产业试点园区创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4%,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3天、达248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均值达到年度考核要求。
(六)共享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取得显著成效。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8万人,再就业4.32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当月清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490元、370元提高至520元、400元,健全社会救助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2亿元。新一轮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全市12.9万低收入农村人口脱贫,45个经济薄弱村达新“八有”标准,黄花塘革命老区获得省单独实施“点穴式”帮扶。落实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帮扶资金12473万元、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补助资金6820万元、市定经济薄弱村发展补助资金450万元、重点片区关键工程项目建设补助资金7170万元,累计发放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贷款7.09亿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60所、先进乡镇10个,高考二本以上录取数连续第八年超过万人,新扩建省优质幼儿园23所,创成一批省级现代化职业学校、专业群和实训基地。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创新总额控制下的病种结算办法,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平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全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5%,版权登记总量大幅提升,xx大剧院投入运营,周恩来纪念地景区入选“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成功举办国际智力运动精英赛、市第八届运动会,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平安、法治xx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新进展顺利。
20xx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全部约束性指标均完成计划目标,主要预期性指标总体上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但是,少数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与预期存在差距。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困难、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预期不高,投资意愿不足,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不多。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综合来看,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是,也存在和显示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从国际看,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在艰难重塑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远未到位,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分化、宏观政策变数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将总体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apec部长级会议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协定谈判,促进开放的世界贸易,有望推动亚太地区实现高质量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从国内看,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实质性缓解,新动能成长和有效供给扩大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并不牢固。另一方面,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和一批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大动力和需求空间。
从全省看,一方面,虽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投资增速下行明显,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面临较大困难,融资规模持续保持高增长难度较大。另一方面,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实施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载体将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从我市看,一方面,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是部分经济指标回落态势较为明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够充分,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面临较大困难,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和刚性支出增多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我市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取得初步成果,省委、省政府更高层次统筹区域发展将为xx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正在加快形成,市场主体活力正在不断增强。
基于上述判断,做好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两聚一高”,聚焦“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更加突出“四个导向”,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动态,结合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阶段性任务,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0亿元(同口径增长);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力争增长5%;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实现正增长,其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10%左右、力争占比达50%;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左右、7.5%左右和8.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控制在3%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五项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目标是约束性的,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考核内容,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目标是预期性的,目的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发展,必要时可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三、实现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行稳致远,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供需两端和投资消费出口协同发力。
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更加注重有效投入,实施一批能够建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特别是加快落实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产业项目,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奠定坚实基础。顺应国家和省产业发展、投资政策导向,全力推进市22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176亿元。加快推进总投资2915亿元的86项“十三五”期间对接重大战略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投资效益,严格考核新增开票销售收入、固定资产进项税、新增入库税收等关键指标,提高投资实效性。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落实“一考二报三单五制”等推进机制,认真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积极扩大社会消费。有效挖掘释放消费需求,着力培育消费新供给。扎实推进“十大扩大消费行动”,支持发展
“互联网+商贸”等新业态新模式,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促进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零售业向体验经济、社交平台、家庭休闲场所和生活中心转型,促进不同业态融合发展,培育跨界融合的商业业态体系。加快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商贸业态,强化集聚功能,培育品牌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构建以现代仓储为重点,快递物流为支撑,城市配送物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综合物流体系。深化电子商务在工业、商贸、外贸、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培育一批知名电商服务平台。支持引导县区中心商圈发展,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全力稳存量扩增量,实施外贸“双百”工程,建立外贸企业“八个一批”动态跟踪管理服务系统,全年新培育进出口企业100户以上。放大综保区功能,促进区内跨境电商、保税物流、进口展销等业务开展。引导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帮助企业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xx企业走出去步伐。
(二)突出聚力创新,推动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坚持把创新作为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的关键举措,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聚力打造“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和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分别达150个、100个。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植60户“4+2”产业龙头企业,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0户,形成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200个,全年“4+2”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重点加快敏安新能源汽车、德科码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澳洋顺昌半导体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壮大县区特色产业集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制造业贷款占比,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余额超过600亿元,股权投资增加5亿元以上。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新培育1-2家市长质量奖企业,新增著名商标15个、知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产品5-6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新增私营企业1.15万户、个体工商户2.7万户。
大力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实施投资超5000万元服务业特色产业项目200个,完成投资630亿元,力争“4+3”服务业特色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7%。新培育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5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超过1.4万家,新增投资150亿元,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做强现代物流业,重点打造港口、铁路、航空三大核心区,加快建设苏北快递产业园,积极发展集散分拨、仓储配送等产业。做特健康养老业,加快培育新型健康养生产业。做精文化旅游业,着力构建“一核两圈五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启动乡村旅游民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城市。做优新兴业态,实施“互联网+”20项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加快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着力打造苏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高地。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提升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xx软件园等载体,打造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集群。
全力促进“4+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大农业投入,实施投资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超3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50个,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800个、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100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个。放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带动效应,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建设“xx大米”等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示范基地。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扩大联耕联种联管联营试点范围,建设一批产业化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快资金、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户,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7%。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市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达900个。强化人才支撑,新引进省“双创”人才项目15个、“淮上英才计划”项目60个。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扶持科技孵化基地成长和高端人才创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零侵权”城市。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基地)公共平台建设。
(三)突出开放引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国家、省开放大格局有机对接,努力形成更多引领性、竞争性优势
大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深化“东融西拓、南联北接”对接力度,加快落实全域融入江苏沿海开发、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拓展淮河流域经济合作、对接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产业、贸易、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培育和拓展国际友城。积极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力争取重大项目和政策支持,支持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联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推进洪泽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淮河银行、淮河开发总公司筹建前期工作。借助江苏沿海开发、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强化港口功能等方面深化共建共享;策应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和江北新区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接,加快宁淮一体化进程,推动盱眙、金湖、洪泽先行融入江北新区,加快市域整体融入南京都市圈。
积极提升资源集聚能力。深入推进台资项目倍增、交流平台拓展和101%服务升级计划,主攻岛内、境内和海外台资,加快培育台资产业集群,全方位深化淮台交流合作。在巩固提升台资集聚高地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区域和领域,大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外资招商质效提升、外资企业创新驱动工程,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高端项目。全年新引进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先进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
着力提升园区载体平台建设。优化开发园区功能布局,推进xx高新区创成国家级高新区,推动重点省级开发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开发园区产业集聚,各开发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拉长做粗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产业主打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探索同境外社会资本、商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建立双向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外合作产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开发园区创新发展,复制自贸区投资、贸易、金融和综合监管等改革举措,加强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创新。各开发园区招引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50%以上。
(四)突出功能提升,推动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坚持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
统筹联动优化城市布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城市设计、中心城区控规及专项规划修编。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优化清江浦区功能布局,加快淮洪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推进xx区、淮阴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按照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和“一县一特”思路推进县城发展,加快盱眙撤县设市步伐、加快涟水“副中心”、金湖水乡园林城市建设。突出以城带乡,依托产业特点、人文底蕴、生态禀赋等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强的特色小镇。全面推广“五位一体”管护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实施重点城建项目793个、计划投入968亿元。加快高铁商务区、xx(涟水)空港产业园、白马湖景区、西游记文旅区建设。持续改善宜居环境,整治210个老旧小区,建成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全面整治易涝片区、道路积水点,实施3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和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加快实施京杭运河淮海南路大桥等项目,打通10条瓶颈路段和拥堵道口;积极推进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建设和宁淮、沂淮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成503省道等工程,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完成流域性防洪、区域治理、河湖水系连通等项目,争取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智慧xx”基础数据库和基础网络。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推动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进3个市级低碳园区建设,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xx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加大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扎实有力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改善空气质量,确保pm2.5浓度降幅、优良天数比例等达到国家和省考核目标。大力防治水污染,确保国、省考核断面达到要求。实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通过省专项整治考核。
(五)突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动能加快培育。聚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新旧动力衔接转换,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有效落实“五大任务”。全面实施去产能工作方案,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严控新增落后产能。积极拓宽去库存渠道,加大住房货币化补贴和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债务余额限额管理,严控新增债务,加快存量债务化解,稳步推进去杠杆。出台降成本配套措施,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融资、用能、人工等成本。对照全面小康建设标准,进一步集中有效资源,逐项落实补短板任务。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实现权责清单融合,完善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开展盱眙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拓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扩大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吸引股份制、台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淮落户,积极培育地方金融组织,大力发展惠普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向市金融中心集聚,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国有企业、供销社改革力度。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推进涟水、洪泽、金湖和盱眙马坝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开展高沟、车桥等省级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试点,加强农民进城落户政策扶持,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实施3个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试点,推进同一乡镇村庄优化布局和土地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重点中心镇、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投入、多方参与、社会支持城镇化建设新的格局。
(六)突出聚焦富民,推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高标准实施为民实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持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突出高校毕业生和结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两个重点”,兜住就业底线,统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扶持城乡创业1.5万人。完善扶贫攻坚机制,实现13万低收入人口脱贫、45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25元提高到470元,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4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460元。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进村入户集中供水管网,新增受益人口100万人。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
更高标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均等优质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完善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规划,新改扩建xx生态新城高中、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淮阴师院第一附属小学、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和20所幼儿园。加大师资建设力度,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创建一批国家、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和职教集团,促进驻淮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实现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高效运转,提升计划生育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异地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基本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扶持文化精品创作。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办好智力运动、户外运动等国际赛事,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更加稳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提升区域法治创建整体质效。推动地方科学民主立法,制定完善富有xx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深化平安xx、法治xx建设,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全覆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和行业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争创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统筹处理好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工程,健全防洪、排涝、消防、抗震等灾害应对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应急防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