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沙县学习考察报告
赴沙县学习考察报告3月18日至3月19日,在中小企业局局长的带领下,中小企业局一行四人实地参观考察了沙县小吃文化城、沙县小吃培训中心、沙县美食街,听取了沙县小吃办公室主任、沙县小吃集团文化城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的相关介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沙县小吃,香飘九洲
(一)千年古邑,小吃之乡
沙县---闽中腹地,千年古城,位于福建省中部,闽江支流沙溪下游,鹰厦铁路、205国道及银福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兴建中的三明机场距城区仅3公里,300吨级货轮可直达福州马尾港。西邻三明市,东接南平市,北倚顺昌、将乐,南向大田、尤溪,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林密,土地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盛产稻米、花生、柑橘、花奈、板栗、茶叶、烟叶、木材、毛竹、笋干、香菇、油菜籽、药材、木耳等多种农副产品。玉露酒、沙县板鸭为传统名产,沙县小吃以其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而闻名遐迩。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1997年以来,沙县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群众历史上善于制作沙县小吃的优势,着力培育沙县小吃特色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出外从事经营沙县小吃,走出了一条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城乡居民就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二)沙县小吃,走向全国
沙县小吃在沙县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清淡养生和经济实惠而著称,被餐饮界誉为中国饮食行业的一朵奇葩。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沙县小吃吸纳各地精华,不断创新品种和制作工艺,名点小吃品种多达240多种,长年上市的有50多种。上世纪九十年代,沙县县委、县政府为把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沙县小吃推向大市场,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沙县小吃集团文化城管理有限公司,加强宣传,协调服务,不断扩大沙县小吃品牌在外影响,使沙县小吃形成大产业逐步向省内外扩展,小吃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沙县小吃店遍及神州大地,有的已在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落户。在外沙县小吃经营店达1.3万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20%,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的人数近万人。沙县小吃业已经成为推进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并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丰富了各地餐饮市场。
(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沙县小吃沿习了源远流长的汉族饮食文化传统,至今有不少品种还保留着古老的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沙县小吃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体上分为两大流派,又互相融合交流:
一是以城关小吃为代表,受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小吃影响,制作精细,口味清、鲜、淡、甜,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花椒饼、鱼丸、豆腐丸、烫嘴豆腐、烤豆干等,调味料用鲜香豆豉油,独具特色。
二是以夏茂一带为代表,受客家和江西影响,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制作原始纯朴,原汁原味。口味咸、辣、酸,如米栋、金钱蛋、芋包、牛系列等。此外如南霞猪脚、泥鳅粉干等都有一定知名度。
沙县小吃风味特色和制作特点:原料米面杂,加工蒸煮炸,经营便廉小,口味香鲜辣。即沙县小吃是以植物性原料为主,辅以少量动物性原料,采取最原始、最古老的蒸、煮、炖等主要加工方法制作出具有营养平衡、卫生方便、物美价廉等优点的大众化食品。
(四)经营独特,优势尽显
沙县小吃经营特点:
1、适应性。口味大众化,价格平民化,经营简捷化。服务特色三味到桌。桌面上均有摆放酱油、米醋、辣椒酱,顾客可以随自己喜爱添加各种调味品,“众口难调自己调”。
2、特异性。风味独特,技术独到。如扁肉用搅制或捶打成馅,成品脆嫩膨胀,再如烧麦、芋包、牛肉丸等品种原料和制作方法均为全国少见。
3、普遍性。沙县小吃于1997年向全国商标局注册了商标,减少了经营业主从事沙县小吃业的市场进入成本,只要保持固有风格,生意马上见好,立竿见影。从此沙县小吃风靡八闽,誉满神州市场广阔。
4、有益性。沙县小吃的原料以米、面粉、杂粮为主,馅料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和食用菌等,有益人们身体健康,营养平衡;加工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高脂肪、高能量、高盐的品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