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宁波考察报告第2页
等,无不是悠久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活力的交相辉映,无不是东方底蕴与西方时尚、实力与魄力的有机融合。城市建设是这样,其他如人才引进、企业集群发展、旗舰企业培育、争创名牌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等也一样,以超前眼光的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来精心设计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宁波把自己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外贸进出口中心。在区域发展上,他们正在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就是要建设东部新城和现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推进产业高度化、协调化,构筑宁波经济圈。3、十分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人文环境既是区域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同时又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区域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宁波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精力和发展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科教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上,大投入、大建设,创造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富有现代气息的城乡环境。优越的环境和优良的条件,吸引了一个个大的项目投资宁波,截止底,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0026家,投资总额406.8亿美元,合同外资2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2.7亿美元,29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宁波投资兴办56家企业。他们抓精神文明建设,着重抓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抓科学生活方式的倡导和示范,抓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抓各行各业的工作和服务规范,抓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抓社会运行秩序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干部有敢于直面困难与挑战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来担起建设跨世纪的重任。一个地方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干部的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或许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是最好的诠释。一是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学习考察中,不管是党政干部还是党校教师,无不传递着一种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和奋起直追的时代精神,都以发展为己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自我加压,超越自我。宁波把上海作为自己赶超的标杆,规划跨行政区域,以都市圈来统筹整个大宁波市的发展。三是敢于突破、敢开先河,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为有效发挥北仑区域的整体功能,理顺了北仑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两区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推动了北仑区域的快速发展。四是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务实的宁波人长期受浙东学派的熏陶,强调的是要实事求是,低调办事,不事张扬,众富不露富。
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正面临着全面接轨沪杭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的夹缝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确保嘉兴首位、浙江领先和全国升位,宁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应围绕打造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这一目标,在发展大产业、构筑大载体、促进大统筹、优化大环境上下功夫,努力促进由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跨越。
1、在发展大产业上要明确两个支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经济中,先进制造业体现产业重心,现代服务业体现增长潜力。先进性是制造业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第一条就是要把科技、信息、人才切实武装到企业中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向科技要效益,向信息要效率,向人才要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努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立足现实基础,抓住皮革经编、家纺印染、印刷包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1232”产业,通过扶强扶优、合并改造等途径,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使龙头企业与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紧密协作和比较健全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加大经济增长的中间投入。要按照跳出工业抓工业的思路,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特别要重视金融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民间资金为主体的风险投资资金,引进一批外资外地银行,强化信用担保,拓展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2、在构筑大载体上要突出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要致富先筑路。积极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运河改道、通村达户到组道路建设,构筑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努力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方便与外界的联系,缩短与各地的时空距离。要进一步理顺省级开发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镇工业功能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通过大开发、大投入,实现大集聚、大招商,真正构建发展的大平台。要突出产业的专业化布局,引导分散在全市的块状经济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园区布局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发挥集群功能。要加快各工业区的信息化、生态化改造步伐,着力建设数字化、循环型园区。
3、在促进大统筹上要抓住两个节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从的实际来看,统筹发展的重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产业建设、农民增收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着重做好发展设施型农业、城郊型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等五篇文章,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训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把握减少农民、减少村庄的社会发展趋势,长远性、高起点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力促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辐射、城市文化向农村传播。深入开展“小康示范、百村整治”、“生态家园”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乡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疫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机构,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城乡教师对口制度,调整全市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4、在优化大环境上要强调两个基点:环境创优,服务提效。要抓好硬件建设,加快一主两副多星建设,进一步美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功能,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转向文明、法治、生态、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营造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亲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力,使成为聚才磁场、创业乐园、投资热土、成本洼地、安全港湾、生态家园。在软环境建设中,最关键、最突出的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审批环节繁琐、周期长仍然是企业引进和发展中的无形关卡。巩固和深化效能建设,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要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办证窗口建设,所赋予的权限要进一步到位,所负有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二是要加强流程和通道的建设,使之通畅、绿色、简便,各部门之间要沟通、协调、衔接好;三是要把好关口,“批”与“审”有机结合,对污染企业的审批、企业用地的面积、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都要进行调控。总之,通过营造设施配套的基础环境,完善创业功能;营造富有活力的政策环境,激发创业热情;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鼓励创业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提升公信力和吸引力;营造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创业能力;营造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保障创业权益。
学宁波之长,创之新。发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精神,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