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考察五水共治情况报告
2017年3月4-8日,我参加了**区党政代表团赴**县考察“五水共治” (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成果。在4天的时间里,我边走边看,边听讲解,应该说对**县的“五水共治”有了些初步了解,也有些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一、**县环境污染与五水共治情况
**江源头在浙江**县,蜿蜒三百里后汇入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水晶加工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引入**,发展最繁荣时,共有2万多家水晶加工户,国内80%以上的水晶产品出自**,**有“水晶之都”美誉。但是,当璀璨的水晶装点了外面的世界时,**的山水却因常年累月的水晶作业而蒙尘纳垢。
那时,**每天有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导致固废遍地、污水横流。数据显示,治水前,**共有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全县85%以上水体受污染,而**人的“母亲河”——**江更是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
2016至2011年,**曾两度启动水晶污染整治,但均以失败告终。2013年2月,浙江温州商人金增敏因老家河流污染严重,发微博称“如环保局长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就拿出20万”,此后全省各地“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呼声不绝于耳。2013年3月,上海黄**出现大量死猪,其中许多猪的耳标均显示来自黄**上游的养猪基地浙江。两件事的相继发生,引发浙江政府部门和民众对水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热议。2013年4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明确要求,**治水要为浙江全省治水撕开一个缺口,树立一个样板。2013年6月,夏宝龙书记来到**调研督办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打响了浙江“五水共治”的第一枪。
五水共治以来,全县投入治理资金50亿元,累计关停污染水晶加工户19680家,拆除违法建筑2.04万处;先后关停并转印染、造纸、电镀企业23家,依法取缔废旧塑料、铅酸蓄电池等非法加工点360余个;共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754家,减少生猪6.1万余头,非禁养区养殖场全部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废物全利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65起,行政拘留326人,刑事拘留77人,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通过三年治水拆违,当地岸上污染源被切断,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水质改善立竿见影。2015年底,**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消灭,全县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连续两年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2016年4月21日,环保部在**县召开了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水环境综合治理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浙江旅游十佳发展县”。
二、五水共治的具体做法
(一)层层发动动员,全民治水,不让一个人缺位
该县从以往多次整治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凝聚全民共识、动员全民参与”是**“五水共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县委、县政府以重整山河的巨大决心和勇气,层层动员、全面发动,形成了县、乡镇/街道(部门)、村(社)、群众四级共同参与的大好局面。
第一,领导干部领衔治水。为保障治水工作顺利开展,该县成立了“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和15个专项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组长都由各县领导担任,组员由各乡镇(街道)、县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四套班子成员全部上阵,相关领导都带工作组下一线的工作局面。
第二,各乡镇(街道)、部门联动治水。各乡镇(街道)、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治水组织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全县一盘棋、统分结合的组织领导网络。县里建立护水大队、每个乡镇建立护水分队、每一个村建立护水小组,为“五水共治”提供组织保障。
(二)行业整治全力推进,铁腕治水,不让一个违法排污者逍遥法外
“五水共治”涉及全县几十万人的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其困难之多、阻力之大、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为此,该县充分用好用活法律和有关规定,实现哪个部门查处速度最快、哪部法律处罚力度最大,就由相应的部门承担主要查处职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以最严厉的措施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第一,“分进合击”整治水晶行业污染。专门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整合各方力量,实行“统一行动、分进合击”。2014年以来,由环保部门牵头,夜间开展 “清水零点行动”;由工商部门牵头,白天开展 “金色阳光行动”,由安监消防牵头,关停存在严重安全消防隐患的水晶企业。由执法局牵头,拆除水晶污染违章加工场所。同时,还通过实行重点村整村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对水晶行业的整治。
第二,“重拳出击”整治重污染企业。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继续采取“零容忍”高压态势,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偷排、漏排、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排放等恶意排污行为。对监管区内偷排漏排的企业,实行“一次发现整改,二次发现关闭”,把污染企业关停在监管的过程当中。
第三,“错时执法”全天候打击。打破正常的检查规律,采取晨查与夜查、明查与暗查、工作日查与休息日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不放过节假日、双休日及雨雪天恶劣天气等特殊时段,检查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实行全天候的环境监管。
(三)考核督查全员覆盖,依法治水,不让一个工作层面成为死角
第一,推行三级联动河长制。制订全县河长制工作手册以及15个乡镇(街道)河长工作分册,明确了整治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了一个由县级领导班子带头担任河长,相关部门捆帮,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落实的完整治水责任体系。
第二,建立全方位督办问责制。县成立了32个以县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推进督查组和17个部门纪检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督查组和暗访组,对全县消灭“五水共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通过下发督办单或现场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进行通报交办,并限期进行整改。形成督查责任倒追机制。实行目标考核,在年终目标考核110分中,五水治理考核占10分,可以决定任何一个部门目标考核等次。五水办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调动任何一个部门力量处置。
(四)工作机制善于创新,科学治水,不让一个环节拖后腿
建立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制定《关于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意见》和《畜禽排泄物应用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细则》,进一步探索构建沼液配送服务体系,启动万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养种对接,构建畜禽排泄物全面、有效、持久、综合利用的新机制。自沼液配送服务体系(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粪污交接运输使用台帐等,非禁养区村民限养猪5头以内,并实现零排放)建立以来,全县农产品种植基地已建造贮肥池33处,计4159立方米,异地消纳沼液44696吨。
三、我区水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较突出,大渡河沿岸约有10多户养殖户存在直排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区出境断面生态补偿水环境质量(NH-N3指标)。
2、工程施工、探矿及沙石采选点治理设施不完善对流域水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影响(总磷指标)。
3、工业企业洗选矿石废水和生活废水设施不完善,一定程度影响到大渡河水质(NH-N3、总磷指标)。
4、乡镇、部门未形成合力,环境整治中存在畏难情绪和相互推委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我区“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与**中期阶段有共同的特征。**在后期环境保护的理念先进、措施总体效果明显,在推进循环型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吸收。
(一)健全机构,明确目标
为保障治水工作顺利开展,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级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组员由各乡镇(街道)、区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人员在相关部门抽调组成,做到职责分工明确,为全面开展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水环境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党委政府重视,单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是很难见效的。为此,按照区政府印发的《乐山市**区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任务和时限,认真抓好落实,对于履职不到位的,严格按照《**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进行责任追究。建议全区污染治理目标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分值不低于年终目标分的10%,目标导向明确。
(二)加强政策引导,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倒逼机制。
第一,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①冶炼行业。按照“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升级”的思路,推进工业集聚园区建设,加快冶炼行业转型升级。园区集中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对各排污企业实行“一企一册一策”,关停取缔落后产能。②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对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实行关停整治搬迁,整治后的企业原则上进入园区,在治污设施、生产工艺等上面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对大渡河沿岸、小流域的采砂及沙石加工点进行全面整治,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③其他传统行业。鼓励发展高新绿色的纺织、农产品加工、电子加工等产业,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第二,重点扶持绿色行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并作为下一步主攻方向。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畜禽养殖全面整治,对在禁养区内的养殖户,建议区政府及时出台《**区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关闭或搬迁工作方案》,积极做好政策宣传,限期关闭或搬迁。鼓励养殖户拆了猪棚建大棚,发展生态大棚农业。禁止在大渡河库区进行网箱养殖,保护好大渡河良好水体。对有养殖发展愿望的养殖户,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选址时避开禁限养殖区域,鼓励村民实行种养结合(粪污实行干湿分离,建设必要的干粪堆场、沼气池和田间储液池,有足够消纳粪污的土地1亩/5头猪,养殖粪污禁止外排污染水体,实施养殖粪污登记转移交接制度,非禁养区村民限养猪5头以内,并实现零排放);对未经审批正在修建的畜禽养殖违法建设项目及时进行制止;对不在禁限养殖区域已建成的养殖户,如污染治理设施不全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乡镇是责任主体,乡镇政府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按时整改到位;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我区提出的“绿色崛起,美丽发展”和建成“两区三地”的目标,结合彝家新寨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好我区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积极实施大峡谷、大瓦山景区改造提升改造等工程,促进村民的脱贫致富。
第三,开展以整治重污染行业为主的污染治理攻坚战。采取“错时执法”举措,加大对冶炼、化工等行业以及畜禽养殖业的监管力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倒逼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治污水平,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