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城市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我在暑假期间和几位同学一起走访了常州市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及个体企业,第一、大概了解了这些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大致了解了我国在高速增长期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前景。第二、增强了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得心应手的处理问题打下了基础。
调查时间: **年08月01日至08月15日
调查地点:常州市
调查对象:**常州市侨发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常州市谷光电子有限公司、常州市工商局、常州市统计局、中国工商银行常州市分行。
调查的问题: 1公司注册时的融资方式及融资渠道,2注册资本的金额,3产值与利润及利税,4是否拥有本公司的品牌产品,5是否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6微机管理及标准化程度如何,7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否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8企业外部投资环境如何,9企业发展的阻力来自哪些方面,10企业自身存在哪些软肋?
一、社会调查过程设计
1.调查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调查报告所设计的问题从不同侧面涉及到企业的注册,资金注入,日常经营管理,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目的在于能够更综合的反映一个民营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未来前景如何,对于综合评价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2.样本选择
此次调查我们采取了现场走访企业、与企业(机关)管理层领导亲自面对面交谈,以及经企业允许参观企业的厂房、各种证书,在会计的带领和讲解下通过企业的现金日记账、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了解了企业的日常经营运转状况。
样本:2003年1—8月份,随着常州电网的一期并网发电,稳定的电力供应吸引了众多的外来私人资本,我市外来私人资本投资达到0.5亿元,占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领域总投资的45%。全市去年1—8月份共实施投资项目600多项,总投资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4项,500万元以上的有27项。注册资本持续增加,去年1—8月份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新发展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户,500万元以上的有6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去年1—8月份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0.8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20%。新增从业人员7.9万人,增长11.7%;累计吸纳下岗职工2.2万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4万人。
我市企业目前最缺乏流动资金及设备资金,有近10%的企业25%以上的流动资金来自高利贷,有近20%企业5%—25%的流动资金来自高利贷。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融资困难,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据工商银行人士透漏,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条件要比国有企业苛刻的多,贷款利率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向上浮动10%—30%。我市民营企业大专文化以上的员工仅占总人数2成左右,其中60%以上是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中很少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近2/3的企业总经理的学历栏上标注的是:中专或高中。
2004年我市个体私营工业户均产值仅**.6万元,有**%左右的私营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60万元以下,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904家,仅占全市个体私营工业单位总数的1.2%。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与零售批发贸易业,其比重分别达到了23.07%和64.86%。
二、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材料
2003年1—8月份,随着常州高新区的发展,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来私人资本,我市外来私人资本投资达到0.5亿元,占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领域总投资的45%。全市去年1—8月份共实施投资项目600多项,总投资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4项,500万元以上的有27项。注册资本持续增加,去年1—8月份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新发展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户,500万元以上的有6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
去年1—8月份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0.8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20%。新增从业人员7.9万人,增长11.7%;累计吸纳下岗职工2.2万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4万人。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我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可喜形势,同时民营经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方面一直是一支生力军,近些年来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自身规模庞大,负担过重,国有企业的盈利问题日渐突出,而民营企业一般资金规模比较小,充分发挥了船小好调头,经营灵活,适应性强,效率较高的特点,在市场竞争中日渐壮大,在活跃市场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材料分解与子项数据统计
不少私营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产品创牌、制度创新工作,舍得花钱招揽人才、开发新产品、深化改革。个体私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有的达到了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由于体制上和国有企业的根本性区别,民营企业在自身内部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腐败的影响,其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壮大企业,以取得较大的利润,因此,私营企业在搞技术创新方面积极主动。但是,同时还有较多的私营企业内部仍然采用传统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发展缺乏战略,管理疏于创新。企业老板对家族式经营提出自己的看法,创业初期,融资难,人才紧缺等弱势,使家族经营成为积累资金,发展壮大的捷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家族经营方式逐渐显露出它的不足,尤其表现在资金分配、管理理念、人才开发等方面。有些元老只适合做具体工作,一旦到了管理岗位,文化层次低,经营目光短浅等弱点会与企业进一步壮大发生冲突,碰到决策性问题,高薪聘请的企业人才会因“亲戚关”而对自己坚持的正确看法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发展到一定规模,跳出家族式经营模式,是必然的道路。但要劝退共同打江山的亲朋,对企业法人来说却不是很轻易就可以迈出的第一步。
3.问题分析与评价
个体私营经济绝大多数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起点低,基础差,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普遍不高,缺乏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储备项目,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国家和省、市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大打折扣,得不到兑现。
服务环境不够优化,不少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把个体私营主作为服务对象,服务意识淡薄。许多政府部门没有及时转换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的行为方式,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存在,政策落实出现严重的“中梗塞”,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现象严重。
法制环境不够完备,法律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有效覆盖不足,甚至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筹资渠道不通畅。由于政策、环境、信誉等方面的原因,对个体私营经济正常的信贷投放机制和投资风险基金尚未建立,贷款额度少,抵押担保程序繁琐,要获得银行贷款难上加难。调查显示:六成的企业最缺乏流动资金及设备资金,有近10%的企业25%以上的流动资金来自高利贷,有近20%企业5%—25%的流动资金来自高利贷。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融资困难,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一些成长型私营企业和规模私营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存在难题,地方政府对引进人才的各项鼓励措施难以惠及到私营企业,多数的私营企业有一种子自我满足心态,习惯性的原地踏步,并没有真正用心于挖掘企业的潜力,现有民营企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投资决策上主要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也难以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
民营企业在走出国门这一环节上,由于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度不大,处于及其不利的地位,经常受制于一些专营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及一些拥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我市民营企业产品的出口率仅为8.5%)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沦为大企业的零件、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1.对策
(1)政府应引导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发展国家、集体、外资和个人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健全财务、成本、质量、人力资源和信用管理制度。
(2)积极推进政府机构的改革,建设一个高效率、低费率的政府机构,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由指导型向服务型转变,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总是经济的改革走在政治改革的前面,与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在政治层面的改革远远落后,甚至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阻力给拿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民营、私营企业要不断摈弃安于国内市场甚至地方市场的夜郎自大观念,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面对知识经济新趋势,要树立海纳百川的胸怀,切实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启用人才。
2.教益
通过此次社会调查活动,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得到检验,印象进一步加深,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活用。同时,还大致了解了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使我们懂得了如何理性的去面对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更加激励了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