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
长征精神永存(一)继往开来
今年是红军西征胜利70周年。值此,与70年前相比,我们党已是另一个天地,我们党不仅已夺取了政权,而且正干着另一番前所未有的壮举。当人类步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就及时给全国人民规划了宏伟蓝图,展现了壮丽前景。当前,重温历史,继续弘扬西征红军精神,克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十分重大。我们相信,70多年前党和军队的处境、所遇到的困难与我们今天是无法相比的。今天,我们通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各种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日臻完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沿着十六大规划的宏伟蓝图求真务实,拼搏奋进,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这里除了要抢抓机遇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之外,还应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作为人类活动史上一座丰碑,七十年前的西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我们寻找那段历史,将会更加激励全民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长征加倍地去工作奋斗。 (二)不攻自破
群众常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提起西征,我就想起我的家乡,广为流传着昔日西征红军的一些动人事迹。而且这些事迹已升华到群众,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党当时的奋斗目标,既明确又坚定,尤其是广大指战员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那种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和精神,即被当时群众视为的红军精神,也就是后来被人们总结成的长征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当地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下面笔者就将长征红军途经家乡的一些动人事迹,搜集整理如下,以食读者。
笔者的家乡在革命老区——宁夏盐池县南部山区一个偏僻小村。这里,地处陕甘宁边区交界处,一个被群众称作“鸡鸣叫三省(区)”的地方。据当地老人回忆,一九三六年秋季,原本一向安宁的小村一带,中央军和马匪军一反常态,频繁调动移防,往来穿梭不断,兵荒马乱给这一带群众带来很大灾难,当兵的、反动政权三天两头索粮要款,打骂声不绝于耳,搅的鸡犬不宁。更恐慌的是他们还大肆造谣,说不久将有大批“共匪”流窜至此,要乡亲们做好坚壁清野。并对群众展开反动宣传攻势,造谣中伤。造谣所谓的“共匪”就是将要从陕北、南方流窜过来的名为红军,实则大股持枪匪徒队伍,是一伙杀人不眨眼的土匪。还煞有其事的哄骗群众:这些人信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
”简言之“共产共妻”。更莫须有地在群众中大肆造谣“这伙人长着红头发蓝眼睛,个个凶神恶煞,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集于一身。”不明真相的群众大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人人愁眉苦脸,惊慌失措,有的甚至举家出逃。当时正值秋高气爽,是农作物收获季节。当年,这一代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丰收,金黄色的米谷布满了山川坡地,西瓜土豆长得一溜圆实,牛羊牲畜膘肥体壮。这给地广人稀,素以成一年吃几年都不愁的小村一代多少带来一线好运。但每当人们一提到有“共匪”光临时,都又无心收割庄稼,家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逃难避过这一劫上。老人们哀声叹气到:“马匪未除,哪里又冒出了‘共匪’,真是老百姓的灾难多,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据老人回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只听鸡犬叫成一片,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朦朦胧胧听到人声鼎沸,过惯了兵荒马乱的人们见怪不怪,也就不在意,谁晓得天放明后,人们启门一瞧,啊!房前屋后,四周尽是睡熟的队伍。尽管衣着褴褛,但帽顶上那颗红五角星格外鲜艳,引人注目。再看村子四周灰蒙蒙到处是蠕动的军队。人们适才好似大梦初醒,顿感传说已久的所谓“共匪”终于进村了。乡亲们无不愁云满面,个个如惊弓之鸟。
给乡亲最初影响是这些所谓的“共匪”初来乍到,使人们纳闷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反动派所说的“青面獠牙,无恶不做”,倒是一不要粮、二不拉夫、三不进民宅,对人和气、买卖公平,把宅里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里也挑满了水。当看到熟透的庄稼还摆在地里时,就在一无工具二无车撵情况下,用手当镰将粮食拔倒肩扛到场的。同时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以及红军的纪律,而且做到言简意赅。比如,共产党是领导穷人闹革命打江山的;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专门消灭白匪军,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过上好日子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当时群众,最为关心和迫切需要回答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并不是讲讲而已,而是模范的实践这些主张,在当地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等等一系列活动。为此,反动派的宣传和谣言不攻自破。当时红军将士言行一致,即使一些细小的事情,都做得很认真。如表现在访贫问苦上,对缺衣少粮的贫苦群众,宁肯自己不吃不穿,也要让这些群众尽量拥有。
这就使群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