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演讲稿
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十分感谢有这次学习汇报的机会。根据安排现在开展严以律己问题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阐述了严以律己的深刻内涵。严以律己,是对古今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过学习,常怀律己之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下面想围绕这个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我要讲的题目是《严以律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三个大问题:1、准确把握修身、用权、律己的丰富内涵与辨证关系;2、充分认识严以律己的重大意义;3、常怀律己之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得不好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准确把握修身、用权、律己的丰富内涵与辨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修身、用权、律己而论,既相互联系贯通,又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以修身,严在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排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讲政治是对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政治上的明白是最大的明白,政治上的成熟是最好的成熟。每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做一个明白人。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对理想信念是牢记还是淡忘、是坚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是“定星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压舱石”。根据这些论述,严以修身,根本任务是加强党性锻炼,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反动政治观点,坚决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时刻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2、严以用权,严在他律和制度导向上。在过去两年中,中央在他律和制度导向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从点滴做起、由细节着手,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四风”的禁令,在常态工作中树立起规范;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公车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将制度的笼子编织得更紧密,这些都使作风建设有了规则做载体,有了制度为依托,不但起到了端正党风的作用,也获得了淳化民风的效果。严以用权,要求党员干部以法规为度,公字在心,用之公平,杜绝滥用职权。
3、严以律己,严在自律上。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于律己,在改造自我中对自己的言行要常作自我反省、自察、检查,以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为镜子,作为剖析自我而遵循的规范;要扪心自问,自我反省,查找不足;要诚恳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有闻过则喜的勇气和“纳谏则兴、拒谏则衰”的思想境界,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觉反思自己、约束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管字》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德以劝善,法以诛恶。在严以律已中,要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依法办事的理念,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政治防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修身、用权、律己相辅相成、互为关联,是一个统一而严密的整体。我们要做到重修身,慎用权,严律己。
二、充分认识严以律己的重大意义
严以律己,语出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意思是严格约束自己,有所作为,怀爱民之心,这都是关系到治国之道的。领导干部严以律己,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是立身之本。元张养浩指出:“自律不严,何以服众? ”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怎么能使众人信服呢? “怨人不知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思是:责备别人不如责备自己,对别人求全责备,不如严格要求自己。 《格言联璧·》强调,”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意思是:除了严于律己,没有可以胜过别人的办法;除了自强不息,没有可以超过别人的。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业的人?无不把自省自律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这都告诉我们,严以律己是一个人安身的根本。党员干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健康成长。
二是成事之要。墨子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定也是智力低下的人。歌德告诫人们,不论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否则一旦失控,变得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意思是:只要经常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天下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清龚自珍云,“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意思是一个人管不好自己,又怎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呢。严以律己是卓越人士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
三是为官之德。“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出自东汉荀悦《申鉴·政体》,意思是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端正自己而不苛求于别人,别人就不会怨恨你。”畏于己者,不制于彼“。 出自宋吕本中《官箴》,意思是:对待自己能够严格要求,就不会被别人所牵制。 为官者做好了,下属就不敢轻举妄动,上梁正了,下梁就不会歪。为官者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
四是齐家之术。曾国藩为清中兴名臣,治家有方,所著《曾国藩家训》一书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严格约束自己与家人。如《诲弟篇》强调,业精之法在于专读书。修身处世类强调,不贪财不失信不白是为处世为人之本,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不可缺,无恒则一事无成,一心应向平实处努力,劝弟爱惜声名,要重视外间指摘和批评,互相劝诫以保善终,从畏惧二字痛下工夫,应从挫折处磨炼意志。应牢记"悔"字"硬"字诀;严教子侄勤敬和,教子侄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总结的“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字家法”,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他五字讲的都是劳作。不畏“家常琐事之劳”,不畏往复“奔走烦劳”,后来的曾家子弟,在战场,在官场,搞外交,搞科研,奔波劳顿,当得大任,是深得这“八字家法”之益的。
五是治国之道。杭州西子湖畔的岳飞庙楹联:“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说出了岳飞的治军之道,也是岳家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关键。这也是治国之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四川成都武侯祠楹联。背后的故事是:刘备夺取成都后,在如何治蜀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争论,诸葛亮坚持以法治蜀,颇重刑法,对此法正提出质疑,但是诸葛亮认为:“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骄,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提出了“弛世用重典,乱世当宽容”的著名论断。诸葛亮坚持“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古训,治理西川,自此西川社会很快安定下来以后。 当然诸葛亮在用重典的时候,以身作责,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被执法者心服口服。今天我党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规定党纪严于国法,就充分吸取了古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民心,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望。
三、常怀律己之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律己的论述,从敬、戒、慎、省、守五个方面,为领导干部严于律己确立了行为准则,打造了防护栏和防火墙。下面重点围绕这五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一是“敬”字为先,心存敬畏。
君子有六德: 1、做人: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礼 2、做事:大不糊涂、小不计较,是为智 3、对利: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 4、人品:品德如莲,不损公肥私,是为廉 5、对人:表里如一,真诚以待,是为信 6、修心:优为聚灵,敬天爱人,是谓仁。心存敬畏是作为君子的两个品德。
《格言联璧》: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道篇》强调, ”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人此为大。“ 意思是:如果不心存敬畏,就会产生许多私心杂念,这是最害人的了。阐述了心存敬畏的重要性。
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讲的如何心存敬畏。
对领导干部而言,要有以下“四畏”:
一畏群众。李瑞环同志说过,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懂得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最终取决于群众。群众最可敬,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社会的财富靠他们来创造;群众最可爱,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群众最可怜,他们的确有许多实际困难,但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群众最可畏,不管什么人,惹怒了他们,就可以使你垮台。对此,我们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清代三防主簿余小霞题衙署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要与群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畏党纪。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说过:“我们的政党关键有组织纪律,组织纪律的核心是政治纪律,中国共产党不是乌合之众,不是私人俱乐部,必须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他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总书记以苏共为例,论证了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性,他强调,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的时候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的时候能够打败法西斯,而在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丢失了政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言所欲言,那还叫什么政党?那就是乌合之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明确提出了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五个必须”要求,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三畏历史。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犀利。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要把这件事情写到正史中去。这时太祖怕了,忙向史官赔罪。欧阳修任参知政事时,白天办公,晚上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十分辛苦,夫人不理解,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精神对待工作,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时刻做到“三个不满足”:不满足于工作干过了,不满足于纵看进步了,不满足于任务完成了。真正做到追求高标准,实现高标准,达到高效益,这才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要以一流的理念做事,要植一颗树成一片荫,种一排树成一片林。
四畏同事。与人为善、低调做官。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意思是:只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只有自己忠厚老实,才能容纳别人。现在流行这样的段子,为官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明薛文清《读书录》总结成功人士的五种境界:“ 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听谤不怒不怨者,可以处烦嚣。遇难不避不畏者,可以担重任。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举大略。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1200多年前,诗人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一文中,竭尽全力**列了武则天的“二十大罪状”,把她骂了个狗血喷头。武则天得知后,找来檄文认真阅读了一遍,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对骆宾王的文才大加赞赏。她还责怪宰相:“此人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遇,乃宰相之过也。”骆宾王的直言固然可贵,而武则天听谤不怒不怨,使许多须眉都自愧不如。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并不是偶然的。苏格拉底的太太非常凶悍,有一次,她大发脾气,把苏格拉底大骂一顿后,还余怒未息,就提了一大桶水,浇在他头上.苏格拉底笑道,雷声以后必有大雨,这是自然规律。美国哈佛大学名教授凯屈莱奇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有一次他在讲坛上讲课时不小心一脚踏空,跌到讲坛下面.他站起身来,气势巍峨对那些学生说:教了四十年书,这是我第一次跌落到听众一样的水平。他们这种定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二是“戒”字当头,遵纪守法。
将增强法治意识作为严以律己的高压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一要懂法。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理念,确立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
什么是法治文化?(1)制度层面上的良法善治;(2)政体组织机构上的权力制约;(3)社会治理上的理性规则之治;(4)人权和基本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5)社会各类主体具有自觉的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
什么是法治精神?(1)规则治理;(2)良法善治;(3)主权在民;(4)人权保障;(5)权力控制;(6)法律平等;(7)法律至上;(8)司法公正;(9)程序正当;(10)人人守法。
东莞石碣镇有一个由客厅和两间房间组成的小庭院———佘家小屋,讲述着佘家17代人为袁崇焕守墓300多年的故事。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将领,被以通敌谋叛之罪凌迟,弃尸于市。当时君权不容,百姓不许,无人敢去收尸。袁的心腹佘姓义士,知道将军死得冤枉,冒着危险盗回将军头颅,葬于自己家中,从此隐姓埋名,为将军守墓。他临终前立下家训:佘姓世代不得离开此地,必须代代为袁将军守墓。就是这一个祖训,近400年间有17代人的坚守,直到今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契约精神,说到就要做到。
二要信法。深刻认识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治国理政方式,培养法治信仰,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西谚云:“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信法就是这样一种把法律铭刻在内心的境界,它是法治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景,值得我们大力倡导,并在实际生活中去努力追求。
我州土家苗寨有结草标为记的习俗,草标为几根草编结而成,不同形状有不同意义,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和交易活动中。如果放在庄稼与家畜家禽上,表示物有所属,别人不得占为己有,没有人强迫。靠的就是法治的信仰。
三要遵法。《管子·任法》强调,“君臣上下贵同皆从法,此谓大治”。君民包括君主在内的一切人都遵从法,这才叫大治的社会。汉代刘向也提出:“当公法则不阿亲戚。”《说苑·至公》在亲戚和法律之间,把法律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宝贵的法大于权、法大于情思想。王安石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正人先正己,打铁自身硬。
四要用法。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彭德怀元帅在讲到如何执行法规制度时说过三句话,第一句是“自己带头执行,让别人无话可说”;第二句是“要加强对执行制度的检查,让投机者无机可投”;第三句是“要敢于瞪大眼睛批评,让厚脸皮下不了台”。
五要尊法。左公柳,是左宗棠西征和任陕甘总督期间,为绿化陇原而发动官员和百姓栽种的柳树。责任到人,谁完不成栽种任务,依律处罚。在此过程中,他的侄儿有恃无恐,藐视左宗棠植树护树的号令,手执砍刀当众砍倒一片林木。左宗棠闻报,怒不可遏,以毁林违纪之罪,斩首示众。不出几年,陕甘新官道两旁,杨柳依依,翠意浓浓。人们将其发动栽种的柳树,称之为左公柳。规范权力运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有壮士断腕、刀口向内的决心。
我州地面文物溪州铜柱,始建于北宋天德元年(1017年),柱上镌刻着溪州之战的经过和双方盟约条款。盟约确定:“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楚对溪州属地免征赋税,不抽兵差;楚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溪州各部落酋长如有罪过,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不能出兵干涉。自彭士愁以来,八百年间,永保土司与中原王朝基本相安无事,还有草标,说明了我州传统文化有崇尚法治的高贵血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值得发扬光大。
三是“慎”字为要,慎独慎微。
一要慎独。即独处时要谨慎,指的是个人独处时仍能够严格遵守道德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许衡,元京兆提学,从洛阳渡河经河阳(今孟县)返乡,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路边有一梨园,因为战乱,主人逃离了家园。众人争着摘梨解渴,唯独许衡独自静坐树下乘凉。有人劝他说:乱世梨园无主,摘几个梨吃有何妨。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不为路旁之梨所动。
二要慎微。即注意小处、小事。自古及今,因小节失检而断送一个人前途的例子屡见不鲜。据《北史•祖廷列传》记载:贪官祖廷贪婪成癖,一次,胶州刺史司马世云宴客,席间失铜碟两只,厨人请搜诸客身,结果竟在祖廷怀中搜出。清代学者唐甄说得好:“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肉,能败十世之德。”望那些不矜小节的人要防微杜渐,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明朝时,江苏徐州人山云被朝廷委以总兵,派去镇守广西。山云问郑牢:“人们认为做将官的人,并不计较贪或是不贪,何况广西素兴贿赂,我是否也可以贪一点?”郑牢就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告诫山云。山云点头称是。他到广西镇守十多年,始终廉洁自守。“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全句译为:一领白袍着了墨,永远也洗不掉。这句格言告诉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小节并不小,大节、小节,大事、小事,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领导干部要严于自律,加强修养,小处不可随便,坚持从小事做起,要管得住“小”,勤为善“小”,并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中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