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去年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我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电话里家长对自己儿子的学习成绩下滑有失落更有疑惑。
相信不少家长也疑惑孩子一、二年级考试分数挺高的,为什么一升入三年级会有这么明显的下滑?一、二年级孩子学习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而且为了使孩子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都会带领孩子进行多轮详细的复习。所以,一、二年级孩子不用什么学习方法也能较轻松地把知识完全掌握。升入三、四年级,孩子所要掌握的知识量明显增加,知识也有了一定的难度,老师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重复地讲解同一个知识点。这时,如果孩子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学习,那他们在知识掌握上极有可能出现“掉链子”的情况。即使孩子学习很用功,他的成绩起色不大甚至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教他们学会科学、有效地学习。
去年我们有不少家长是这样做的:放学后,先让孩子躺着闭上眼睛,将今天老师讲课的内容、课上介绍的学习方法以及口头留的作业在脑子里“放电影式”地复习一遍。这既不会浪费太长时间,又能使孩子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然后再写作业。孩子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而且比不复习还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因为孩子复习了,再上课时老师所提的问题她都会,这样,她不仅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的出色回答,也让她自信倍增。复习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弥补孩子学习过程中“掉链子”的现象,还能使他们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在课堂上“威风”一把,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总能在课堂中积极地表现自己并占尽“风头”,孩子自然越学越有劲儿。
除了复习外,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在课堂上听课的技巧和做作业的技巧。如上课时,把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记在书上;做作业时,把简单的题目做完这后,再集中精力攻克难题。
预习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预习呢?对语文而言,让孩子利用工具书认识字词,读通课文是预习的第一步。其次,联系上下文或生活阅历将课文中难懂的词句读懂,也可和周围的人简单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是动笔把那些读不懂的、下节课需要仔细听的知识点用专门的符号标出来。这样,孩子在上课前,就已经对要学的内容胸有成竹,听课时也能更集中注意力去听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说的,听课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知识更易融会贯通。亲爱的家长们,方法既然这样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试一试呢?
的确,咱们为教育孩子也尝试了不少方法,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孩子许多时候的表现却并没有咱们期望的那样优秀。当家长看着孩子惨不忍睹的成绩和那些屡教不改的毛病,难免失落,难免气冲脑门,劈头盖脸地指责孩子,甚至对其大打出手。咱们为孩子劳神费心,出钱出力,孩子理所应当取得好成绩,因为小学的学习没什么难度。其实我们这种想法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的,回想我们小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而我们的孩子现在上学年龄比我们那时小,学得却比我们那时多得多,要想所学的科目都考取好成绩,谈何容易?孩子每天面临繁重的学习,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心理压力着实不小。咱们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时,越是急切往往越是做不好,甚至还可能会因为着急焦躁而事与愿违。如果孩子努力了结果却没有考好时,孩子自身已经很沮丧很自责了,我们若再只关注成绩而忽视孩子此时的心理,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努力,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家长对自己的爱。有的孩子会因为害怕失误而不敢去尝试,有的孩子会慢慢仇视学习,畏惧考试……所以我们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应冷静,明里平淡,暗里关注,耐心地对孩子取得这样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理智而及时地帮孩子一把。哪怕是孩子因不努力而没有考得好成绩,我们最该做的也是及时地纠正和帮助孩子,而不是指责和埋怨。孩子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家长,而不是一个只会指责他,抱怨他的家长。
那我们怎样帮助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学业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教会孩子认真“预习”、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及时“复习”,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之外,想要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进步,咱们自己首先要以乐观的心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孩子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就像**在《期中考试后……》这篇习作中写到的:“通过这次考试失误,我知道了自己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知道了以后从哪方面改进了;还有,我觉得我还没有掌握考试技巧……”**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纠结成绩,把自己罩在成绩的阴影中,而是从失误中看到积极的方面,所以她失误的愁云很快就消散了,比其他同学快一步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而且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顾虑更少。轻装上阵,自然走得更快,也能走得更远。孩子积极、乐观和阳光的心态更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全、未来的良性发展。
其次,我们应尽力消除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孩子从问题中汲取教训,找回自信,将努力用到点子上。比如,哪里薄弱补哪里;将经常出错的题目记下来,时常温习,时常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习、总结,看看进步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哪些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需要坚持,哪些方法不适合自己,需要改进;好好反思一下使自己徘徊不前的那些生活和学习习惯等。
说到令孩子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那些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恐怕不陌生:磨蹭拖沓,做作业时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东张西望,爱边写边玩儿,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也往往不高;生活没有条理,一会儿铅笔找不到了,一会儿作业找不到了,无论做什么都会一团乱麻;粗心马虎,各种练习中经常会犯低级错误,总出现漏写,错写等错误;依赖性强,不能或不愿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总想着家长或老师能随时帮助,出了问题也不积极应对,习惯消极等待。浮躁毛糙——上课一听就以为懂了,其实没有真正明白;有些题目一看简单就忽略不做,可是一做往往又不会;拿到题目不审就去做,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作业一多就烦,家长一说就烦,考试发挥不稳定;爱找借口,作业没做完不是妈妈不在家就是校讯通忘记发,迟到不是闹钟忘上了就是自己忘记了上课时间……上述这些不良习惯,我们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某种不良习惯时,不要漠视它,磨破脚的往往是鞋里不起眼的沙子。
我们一位家长是这样提醒孩子不要“大意轻敌”的——不管是平时做作业时,还是考试之前,她都会这样告诉孩子:“遇到简单的题时,你要这样想:这可能是出题人设置的陷阱,而认真就是攻破这个陷阱最有力的武器。”平时她都是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并告诉孩子做题时越是觉得简单的题,越是要再认真检查一遍。每次孩子检查完后都兴奋地说:“妈妈,真神了,那些错题都被我‘揪’出来了!”
还有,我们应坚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执教多年,我发现一个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凡是那些喜欢阅读的孩子,大多成绩比较优秀:当我在课堂上提到某些课外知识时,爱读书孩子的脸上总是能够露出一丝了然于胸的笑意;当我在批阅他们的作文时,总能发现闪光的语句;在课下与别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时,他们也总是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仅能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能从课外书中汲取更多智慧和“养料”,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有劲头。
小学阶段正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能引导孩子爱上读书,那孩子将受益终生。我的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她就坐在孩子旁边看书,心无杂念,而且她还时不时地利用孩子休息的间歇跟孩子聊一两句书中的精彩内容。时间长了,孩子发现妈妈经常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怀着好奇的她也开始“偷”妈妈的书看了。后来,她已不满足只看妈妈的那些书了,于是妈妈又及时在图书馆为她办了一张借书卡,这下她可以有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书看了。这位被孩子在作文中称作“诡计多端”
家长就是**的妈妈,她的“诡计”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要让孩子“享受”读书,除了圈圈点点、摘摘抄抄、剪剪贴贴、大概浏览这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外,对中年级学生而言读读想想,读读写写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也更能提高孩子的认知和写作水平。有兴趣的家长不防让自己有能力的孩子既读,又适量适当地“书”,这才更接近“读书”的真谛。
最后,我不得不说说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老师用一双眼睛每时每刻盯着全班几十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去留意他们的问题。一旦有所发现,会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所以,请家长不要一看老师的电话,迟迟不接。我曾经无意间听到一位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老师也真是的,为了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儿三天两头喊我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请家长来学校就孩子的问题进行交流时,家长总会这样问:“老师,我家孩子在学校里面又犯什么错误了?”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哭笑不得。难道说,老师和家长沟通只能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吗?很多时候是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出众表现,老师没有机会向家长汇报,更没有机会建议家长如何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我觉得,只要是孩子的事就没有小事!难道我们坐等“芝麻绿豆”变成“大西瓜”再去管吗?那时,我们可能因无从下手而悔之晚矣!再说,既然老师能关注到孩子那些“芝麻绿豆”并及时告之家长,就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努力不让“芝麻绿豆”长成“大西瓜”。而对出众的孩子,则希望家长重视孩子,促进他更快地进步。
当然,每位老师总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家长,与其去指责老师的不足还不如多费点心思去弥补老师的不足,而且当着孩子的面点评老师,孩子会在你的评价中对老师产生与你一样的认知,进而不亲其师,不信其道。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起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时,也不能剑走偏锋,光说老师对孩子不足的评价,而把老师对孩子的正面评价闭口不谈。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一,家长在孩子耳朵边不断重复其不足,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与学习状态;二,孩子在反复听到老师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后,就会对老师心存芥蒂,从而不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影响孩子的学习。
平时,可以多夸奖孩子的进步,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多说说老师对他的鼓励,你会发现孩子的变化会出乎你的意料。朱思盈在习作中写到:“妈妈说,我上四年级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自觉多了,而且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了许多。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妈妈对我的夸赞。”孩子就是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需要家长的鼓励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动力十足。所以,我们需要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呵护孩子敏感的自尊,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还要拿出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关心孩子的个性发展,为孩子今后的优秀积蓄足够的软实力。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单靠老师或单靠家长都不能将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完满,只有双方密切合作,互通消息,及时把握孩子的动态,才能对孩子在每一阶段的状况有一个精准的把握,保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感谢所有家长的准时参加,感谢家长对我们老师的理解与信任,关怀与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