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与回报》。
同学们都知道,三月是学雷锋月。雷锋那不放弃一点学习机会的“钉子精神”,分配到什么任务都脚踏实地做好的“螺丝钉精神”,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早已让我们耳熟能详了。那么,让我们看一看,这样一位平凡而能够坚持的雷锋,他的动力之源究竟是什么吧。
雷锋不是天生的模范,他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的思想和行为。就象姚筱舟作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所描绘的那样,雷锋在解放前本是一名孤儿,受尽了凌辱和欺负,是党培养了他,送他去免费读书,给了他工作机会,让他重获新生。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坚持,全部出自最朴素的两个字“报恩”。这,也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书写得最深刻,完全融入民族血液之中的一种情怀。
说到报恩,我们是否会想起河北唐山的十三位农民?十三位在冰雪覆盖大地的时候,自己掏钱,包一部车,从河北赶到湖南,为抗冰灾而出苦力的农民。这十三位农民,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有的人,甚至要住在租来的房子中。但他们包车到湖南,花掉的是四万多元。在湖南的半个多月里,他们自己花钱住小旅店,自己掏钱吃盒饭,“发誓不用灾区人民一分钱”。在覆盖着厚厚冰雪的泥泞山道上,他们扛着沉重的金属器材,抬着沉重的电线杆,来回奔波。当深受感动的湖南人民给他们捐钱时,他们二话没说,把钱留给了当地的红十字会……
这群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是什么促使他们在大过年的时候离开温暖的家,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又掏钱又出力地支援灾区人民呢?还是那两个简单的字“报恩”。他们说,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全国的人民都支援唐山建设,现在,湖南受灾了,他们拿不出什么,只能赶来出一点力。他们说:“咱普通农民,除了力气,没啥回报社会。”……
是啊,一群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尚且懂得应该回报社会,那我们这群享受着优厚社会资源的学子呢?是否也能够想一想如何回报社会?不是等将来,而是从现在开始。
湖南、安徽、江西、贵州……全国这么多地方在这场罕见的雪灾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灾后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援,我们没有太多的钱,我们也无法亲赴灾区支援,但我们起码可以用不多的钱来表示一番心意,表达我们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的一片真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