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爱岗敬业演讲稿三篇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三八妇女节爱岗敬业演讲稿三篇供大家参阅!
【一】
八年前,我和老公相识后,同病相怜的我们,很快便相爱了,而且是他非我不娶,我非他不嫁,可是因为老公也是一个盲人,亲朋好友们便给我们抛来一个大大的问号,盲人找盲人,最基本的一日三餐怎么解决?尽管大家都对我们的爱情投了反对票,我俩依然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我们开了一家按摩店,因为坚信: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同样可以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甚至可以创造比健全人更好的生活!老公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按摩事业中,忙了,我就给他搭把手,闲时我就钻进厨房,一门心思想着怎样做出一顿可口的饭菜。从开始的磕磕碰碰到如今的得心应手,让我明白,其实生活中的磨难只是为了让我变得更好!
不瞒大家说,现在每次我走进厨房,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冲动,触摸着熟悉的锅碗瓢盆,还有各种各样的食材,我觉得它们都有生命,有个性,有慈善的情怀,不仅让人在心灵深处品尝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更能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交汇的温馨。
爱一个人,就要迁就他的口味,想着法子变花样儿,让他吃的舒服,暖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下厨房就被赋予了一种浓浓的爱意。我也深深的懂得,做饭,不仅仅是淘米和面,做菜也不只是简单的把菜煮熟,其中凝结了我对家人的爱,更蕴藏着我对未来的憧憬探索与创新。每当我走进厨房,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当我把精心制作的作品,端上桌时,伴随着谈笑风生,大家的好心情就成了我最好的奖励。
现实生活中难免有烦恼多于快乐的时候,厨房就成了给我最大安慰的地方,在飘散着油烟味,在食物的香味中,与朴素可爱的食物相伴,与最本真的自己相处,我变忘记了处事的艰辛,忘却了暂时的失意,从中品味生活,也能启发想象激发热情,拓宽人生之路。
比如煲汤,每次我宁愿多加点儿水,这样即便水加多了,我还可以开大火再熬一会,这让我懂得,做人要留有余地,说话不能说满,做事不能做绝。再比如,调味,我尽量呈现清淡,原汁原味,古人讲:浓肥腥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智人,智人只是常,告诉我们味道浓的不一定有利于健康,真正有才华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表现。
厨房给了我作为盲人挑战自我,展现能力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打破了人们传统意识中对残疾人的定位,谁说盲人不能独立生活,我就可以,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其实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的障碍,比如健全人登高也需要台阶,大家却都习以为常,可坐轮椅的人需要坡道,就没有了障碍;影视剧加设字幕,听力障碍的人就可以观看;出版物增加盲文,盲人就能阅读。可见消除观念上的歧视,提供必要的补偿,残疾就不再成为问题。
刚过去不久的春节,那团聚的日子怎么能少了家的味道!我便又大大方方的走进厨房,奏响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让亲人们享受一桌惬意,期间听着他们舒心的欢笑,我顿时觉得意气风发激情澎湃,内心深处再次燃起挑战新生活的自信!
【二】
五年前,我有幸成为xxxx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听障儿童康复教师。我接触的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生活在寂静无声的世界里,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爱怜的呼唤、听不到美妙动听的音乐,他们说不出连贯的话语、也不能亲口喊出一声爸爸、妈妈,甚至连哭泣都是无声的……面对这一切,我不知所措,我们真的能让铁树开花、聋儿开口吗?我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鼓敲破了、嘴说干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一次次的张大嘴巴、一次次的发音:a-a-a,m-a-ma,妈妈!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只换来了一声简单的“妈妈”,这一声,包含了我们太多的辛酸与汗水。
太累了,我想到过放弃,但每次看着孩子纯真的目光,看着家长期盼的眼神,让我不忍拒绝,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挺听清楚、说明白,我放慢语速、创设情境、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让他们一点一点的学习聆听、理解语言、掌握沟通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一个个能听会说了,进入了小学就读。
一位母亲对我说,她也曾绝望,然而,每每当她看到、想到我们老师带着孩子做舌操、练发音时,她就感到安慰和寄托,因为她感受到这世上还有人在关心着她们,还有人居然能像她自己那样呵护善待她的孩子,她就又看到了希望。
她的话,让我感到欣慰,甚至有一丝自豪,因我的敬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她的话,又让我有些惭愧,因为我从未想过,我的工作其实对于她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是这么的重要。
记得在一次家访中,我走进一位小朋友家,不足15平米的房间内除了一张床别无所有、屋里也没有暖气、水盆还结着冰,但是墙上、床上贴满了挂图和卡片,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差点流出来,我问这位妈妈,苦吗?她微笑着说:“只要孩子能说话,什么苦我都不怕。”我忍不住拥抱了一下这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我知道,是我们的工作给了这些家长生活下去的希望。这让我想起一位长者曾的评价——“你的工作很平凡、很伟大,正是有了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业,这个世界才和谐。”他的眼中透着真诚,让我知道,他所说的“和谐”并非是为了应景。
几年来,看着孩子们从无声哭泣到大声欢笑,从不会发音到能说出连贯的话语,从吐字不清到能唱出虽然跑调但足以动人的歌曲;我知道,铁树开花、聋儿开口不再是梦,而我 早已经和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牢牢地连在了一起,我坚守着心爱的康复事业,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听障儿童,成为听障儿童康复路上最好的助力者!最后,我想说,康复路上有“我”相助,此道不孤!
【三】
如果生命是一盏灯,那点亮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如果青春是一条河,那激起的是我们对梦想的追逐。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希望和梦想,领悟命运的恩赐。然而,这样的领悟,对于身有残疾的孩子来说,恐怕更加的深刻和透彻了。他们有的生来就听不到美妙的声音,看不到世界的色彩;有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数星星;有的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跑不能跳,更谈不上吃饭、喝水、走路、上学,他们没有健全的躯体,没有流畅的语言,没有自信的眼神,更没有希望和梦想。他们多么渴望有人能够伸出手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尊重他们!
时间一晃而过,我已从事康复教育工作五年多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清楚的记得,当我第一次面对不能走路、不能说话、蜷缩一团、不能坐、甚至连头也抬不起来的脑瘫孩子时,我被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吓到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可怜的孩子,那时的我迷茫过、退缩过,也曾想放弃过。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而又渴望的眼神时,每当听到教室里传出:“一步、两步、三步那脆耳有力的声音时,我发自内心的舍不得离开他们,更不愿放弃这份特殊有意义的工作。慢慢的、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些孩子们,喜欢他们的笑容、喜欢他们蹒跚走路的样子,喜欢他们坚持训练的态度,更喜欢孩子们给我讲故事、拉着我的手散步、背着喜欢的书包上学......是他们教会了我坚持、坚持、再坚持!每当看到孩子的父母那无助、失望的眼神,不知道有多少的苦都藏在心里,不愿言表,只在阴暗的角落里偷偷的擦干眼泪,。看到这一幕,我心酸了,眼泪忍不住的流淌着。初为人母的我,深深的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那份无私伟大的爱,那份担忧而又不愿放弃的心,他们心灵上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我被这种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付出,让孩子们能够坐的更稳一点,走的更好一点、学的更多一点,让他们能够多些欢笑,少些泪水;多些自信,少些自卑。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我们的工作单一、枯燥、乏味,但是孩子们每一次细小的变化,都让我激动不已。哪怕只是几秒钟的眼神注视,哪怕只出现一个短暂的笑容,哪怕只会简单的拍拍小手,哪怕只是一次偶然不连贯的发音:谢-谢-老-师!他们一点一滴的变化诠释着康复教育的意义和责任。让他们能够活的有尊严,自尊、自强、自立!
这就是我的工作,一份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一份肩负着责任和使命的工作,一份快乐而有意义的工作。
加油!我的孩子们!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陪伴着你们进步、陪着你们成长!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