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感悟四篇
(篇一)让青春闪光
21世纪是我们青春执笔,郑重描写的时代。“天空没有痕迹,我们用青春划过”。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美丽的风景;青春是奋发,青春是创造,青春是迈步进取,永往之前,青春是美丽的,它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盼,充满着求知的渴望和竞争的豪情。
青春是迈步进取,勇往直前的时期。
闻名中外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出身贫寒,7岁入小学,10岁上中学,15岁进大学,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图书馆收集整理资料近千万字,有整整200本读书笔记,被保送去美国留学后,仅一年便获得硕士学位,成为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学博士,当时才24岁的他,青春勃发,刻骨钻研,成就事业。可以说,他把青春的光辉燃放到了极致,把青春的潜力发挥到了顶点!三国名将周瑜,24岁就做了东吴大都督,青春年华,雄姿英发,统帅三军,担当大任;诸葛亮位居蜀汉丞相,也只有27岁;周恩来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只有25岁,29岁时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成了一代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青春是成才的黄金时期!
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26岁,创立相对论;华罗庚成为知名数学家仅25岁,诗人王勃写下千古不朽的名篇《滕王阁序》只有20岁,青春的智慧为他们竖起了永恒的丰碑!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永远铭记着她青春岁月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生命中所做出的选择,也是青春闪光的印证。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们“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青春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里有她闪光青春的灵魂。梵高用《向日葵》记住了他独特的艺术青春……由此可见,把握青春,利用青春,就能创造青春,就能让青春闪射出熠熠光芒!
青春岁月,春暖花开。我们踏上人生的旅程还不久,前方还会有无数的挫折需要我们去克服,有无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风雨也好,艳阳也好,挫折也罢,让我们充分珍惜和利用青春年华,见证生命天空中一道道亮丽的彩虹。
青春不朽,青春万岁,让我们的青春一起闪光吧!
(篇二)
我认为,敬业就是爱国,要用敬业精神去体现爱国之情。从古至今,大凡成就伟业者,无一不是从敬业开始。鲁迅先生崇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使敬业的内涵上升到民族的振兴大业;六十年代的雷峰更是敬业的楷模,干一行、爱一行,以“螺丝钉”的精神,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最壮丽的事业;今天,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伴随着伟大的抗洪精神,传诵大江南北,他,就是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李向群家富未敢忘报国,力志从军,选择了一条与艰苦为伍、以奉献为乐的人生之路。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洪魔的威胁时,他和战友们挽狂澜于即倒、置生死于不顾,用生命书写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他们生长在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却以相同的敬业精神谱写了如许的爱国之歌。雷峰、李向群并不是孤立的,千千万万的雷峰、李向群依然存在着,否则,几十万官兵何以能在“98”抗洪斗争中战胜洪魔?祖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大业何以能乘风破浪,不断前进?他们,是民族的中坚;他们,是时代的楷模!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遥望未来世纪曙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呈现;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国力强弱这个意义上来说,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所面临的情势,今天的中国青年同样面对。所以,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学习李向群敬业精神,就是要发扬五四“萦民族危亡于襟怀”,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学习李向群“捧给战友的尽是爱,献给人民的都是情”的奉献情结。为国家在科技革命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立足本职岗位,敬业爱岗,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凡的业绩。爱国当先敬业,敬业就是爱国。这就是我们对青春使命的最好答卷!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朋友们,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拂我们的额头,让我们挽起手来,用青春和智慧书写灿烂的时代篇章,开拓辉煌壮美的未来!
(篇三)
回望五四,认识五四,现在是我们学习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真正价值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弄清楚青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够真正地报效国家,推动国家发展。
五四将至,关于五四,很长一段时间,记忆里面似乎只剩下了穿着学生装——特别是那些蓝衣黑裙短发的女大学生,走在街头,不畏强暴,高呼口号的情景。而对于五四运动精神的含义,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了解得就更少了。直到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五四的书、评论,接触了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的作品,我才对这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运动,有了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关心政治、反思传统的一个起点,也是爱国青年追求民主、争取自由的开始。五四运动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抨击了教条主义,用怀疑精神去看待传统。青年知识分子们那些充满了活力和批判精神的论述和作品,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闭关锁国中真正走了出来,也让马克思主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入了中国。五四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这样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他认为要“力排陈腐朽败者”,只有依靠青春的力量。回看新中国的历史,正是由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才有了硕果累累的今天。
1922年,胡适做过一次《学生与社会》的讲演,在胡适看来,“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国家,如像现在的中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特深,所负改良的责任也特重。这是因为学生是受过教育的人,中国现在完全受过教育的人,真不足千分之一,这千分之一受过完全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所负的改良责任岂不是比全数受过教育的国家的学生,特别重大吗?”他还说,“社会上的许多事,被一帮成年的或老年的人弄坏了,别的阶级又都不肯出来干涉纠正,于是这种干涉纠正的责任,遂落在一帮未成年的男女学生的肩膀上。这是变态社会里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回望五四,认识五四,现在是我们学习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真正价值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弄清楚青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五四精神是极其丰富的,热爱国家、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权威、培养容忍不同声音的胸怀、接受外来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成果,懂得只有完善、丰富自己,让自己成才,对自己有承担,才能够有能力完善社会,才能够真正地报效国家,推动国家发展。
当年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对学生的教诲是,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这样的理念,在那个动荡黑暗的社会下,是难以实现的,学生们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回到学堂读书,还是走上街头,成为一个参与社会的革命家。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蔡元培完成了营救被捕学生的工作之后,辞职了。根据后来接任的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忆述,学生运动给这位教育家留下了一个难题,“至于北京大学,他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作为一个教育家,蔡元培是怕学生因参与国是而影响了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本分。
读书和爱国,这两件看上去并不矛盾的事情,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是必定要产生矛盾的。但是在今天,年轻的学子们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蔡元培的教诲——“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已经能够成为现实。
(篇四)年年五四,年年青年节。回想自己上学时候,每逢五四亦是校庆,冠盖云集,车水马龙,我们也跟着放假。那时候只是把五四当成一个假期,极少想到百年前那些为了民族的未来而走上叛逆道路的勇士们当初的热血和勇毅。等到青春渐渐随着越来越不在意的五四年年溜走,才越来越想到热血与青春之可贵,也越来越理解五四精神的意义。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是以一个曾经年轻的“过来人”身份,为还在迷茫着过五四的青年一代分享一些体会。
首先,我想说,青年人应该先学会爱家,然后爱国。少年意气,血气方刚,提起爱国来恨不得拳打美国,脚踩日本。有血性是青年人的优点,却也是青年人的缺点。因为涉世不深,见闻有限,所学不足,你们的血性很容易被人利用,被那些掌握宣传工具的人利用,所以我说,在中国,要想真正爱国,很难。所以不如先退一步,学学多关心你们的父母,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请教他们为人处世的经验。父母是伟大的,他们是唯一会对你不离不弃的人。千万不要听信任何宣传,千万不要把任何别的东西比做母亲,那是对你父母的亵渎。当你懂得如何去爱你的父母时,你才有资格谈论爱国。
第二,尊重前人经验,敢于挑战权威。尊重前人经验就是在做事之前多学习前人是如何做的,尊重他们已经取得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学会总结,通过对各种经验的对比分析,找出对自己最有益的行为方式。任何对别人经验的轻视都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 你要知道,你要走的路,做的事,几乎没有可能是开天辟地,没人做过的,任何想不靠别人的经验而一步登天的,都会流于自以为是。另一方面,任何人的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任何人的经验都只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成立,因此必须有敢于突破前人经验的勇气,特别是权威的人士的经验。举个例子,现在“专家”这个词儿已经成了狗屎,大家的印象基本是凡专家必反。但青年朋友们要谨慎,因为你们是要担起未来责任的人,盲目反对是不可取的,要认真查看“专家”的意见,努力学习他正确的一面,同时努力发现里边的逻辑和知识漏洞,而不是一看与自己想法不合就喊打,那是一种反智行为。
第三,要树立长远目标,学会放弃小利。长远目标和现实利益很多时候是有冲突的,年青人要学会放眼将来,目光远大,对眼前的利益不必太计较,该放则放。“不计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往往很难,但如果你心里有个比较远的目标,就会更专注于未来而不是现在。就象走路一样,如果你昂首挺胸,目视远方,脚下的一些小石子就不会放在眼里;如果你低着头走,那就总会跟一些小坑小洞较劲。青年人有时间,有精力,有未来,如果把这些精力放到远处而不是现在,对自己的发展大有好处。
当然可说的还有很多,编成一本书也可以。我之所以强调这三点,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心想做些事情的年青人:学会热爱家庭,热爱父母,是回归一种人性,这种人性在当今中国党化教育下越来越珍贵了。而人性,是你们走遍世界要学的第一课。第二条,尊重经验,挑战权威,主要是对那些想做些学术研究的青年人,这是全世界科学家做学问的准则。第三条,树立长远目标,是要年轻人打开眼界,放开视野,开阔胸怀,不要太在意现实中的委屈和挫折。要知道现在掌权的人很多是文革那时候过来的,拍马溜须不学无术,惯会使绊子穿小鞋,年轻人受委屈是很可能的。不过,你们年轻,你们有资本,总有一天你们会取代他们,把他们扫进垃圾堆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你们多学习,多实践,努力丰富自己,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带来一个崭新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