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精选
(篇一)
各位亲爱的毕业生,
各位导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见证各位同学从西南交大这所百年名校毕业。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各位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提议,请全体毕业生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培育你们的导师、服务你们的教职员工、关爱你们的亲人和支持你们的同学朋友,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天,是你们人生跑道的新起点。在启程之际我想跟诸位再聊一聊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或许你们会问,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为何校长还要向我们“推销”学习?而且强调深度学习?
现代社会集中呈现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特征,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快速迭代,知识半衰期高度压缩,创新以一种社会基本需求的普遍存在方式不断加快频率,教育也逐步演变成融开放性、终身性、全球性于一体的自我增值过程,因此,学习成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迫切需要。早在1990年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中就强调指出,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组织不仅需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更需要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从而把组织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成员成为终身学习者。
众所周知,21世纪人工智能和类脑机器人的发展令人惊叹,人类已经进入与人工智能共舞的时代。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领域有一项被称为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新技术,该技术由以前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图模型发展而来,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使机器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
就在今年3月举世关注的人机围棋对决中,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 Go)4: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是继1997年 5月“IBM 深蓝”经过六场角逐,以两胜一负三平击败世界象棋冠军后人工智能的又一里程碑。这一事件告诫我们,人类若不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或将超过“人的智能”绝非危言耸听,由此也倒逼人类自身的学习必须走向“深度学习”。
另一方面,在以数字化生产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信息时代,浅表化、碎片化、机械化学习大行其道。一些人不能自持、随波逐流、浅尝则止、人云亦云,读书学习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乐于将表面化、快餐式、条目般的知识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知不觉养成思维惰性,弱化了知识的本然价值,钝化了创造的质感和敏锐度,长此以往甚或丧失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强调“深度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又一原因。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何谓深度学习?深与浅相对,深度学习是深入、深刻、深化、深远的学习,是不浮于表面、不限于知识本身、不囿于他人所见的学习。本质上,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学习方式,是精准性、批判性、前瞻性的立体化学习范式;深度学习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致力于追求“学习型人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
如何深度学习?《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子进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实际上,诸如此类的中国古代先贤圣哲博大精深的治学思想,已经为我们深度学习指明了路径。结合当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教育实践,我以下重点谈三方面有关“深度学习”的建议,请诸位用心体悟。
一、博学通达
在今天这个大科学时代,任何专业都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启迪与支撑。学不博则知识狭窄、孤陋寡闻、思路不广、头脑闭塞。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广度、宽度和跨度,很难有相当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深”当以“博”为前提。博者,广也;硕者,大也。在座的诸位博士、硕士,理当成为本原意义上“广而大”的“博士、硕士”。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你们既要术有专攻精湛于某一专业,又要避免因知识面太窄而产生的“深井效应”或“隧道效应”。否则,称“渊士、渺士”可能更加名副其实。
博学忌所学不真。为此,在倡导开卷有益的同时加强甄别、求证十分必要。当然,多读经典更是值得推崇的方法。经典经历岁月和时间的检验,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先贤圣哲的闳博睿思和学理旨趣,代表了所在时代的最高智慧。经典中自有精华,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并择其善而从之。阅读经典本身也要广博,古今中外的经典都要读,文史哲方面的经典、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都尽可能多读。而且,尽量读原著,不要只读别人的解释来代替对经典本身的研读。
博学应通达。博学不能“杂而无统”(朱熹),即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求甚解。博学切忌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应追求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通达”即贯通、通晓、畅达。博学不能满足于多种知识的无序堆积和简单叠加,而要在充分咀嚼消化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条理化、逻辑化、结构化地纳入自己的知识集,进而形成通透、系统的知识体系。
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方面,学科和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综合集成越来越强。阿尔法狗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等多知识、多技术充分融合集成的突出代表。机器人学习尚且如此,人的学习更应做到通达:心领神会,举一反三。学习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古人推崇的“当于无字处求之”,亦即现代著名文学家金克木提倡的“连字带空白一起读”。
博学应去“功利化”。有学者说,深度学习帮助学习者构建安心、安宁的学习世界,是最接近本质的学习。如果说过去学习重在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深度学习则更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治学精神等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学问家或成大事业者,都是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之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超越物质、功利的超拨性和纯粹性。试想,博学如果只为稻粱谋,或者把学习仅仅当成是升学、出国、找工作、评职称的途径,或升官发财、博取功名利禄的手段,这种价值取向下的博学,对自身效用可能不小,可是,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和贡献何在?
二、善问思辨
善问思辨是深度学习的题中之义。现在,问题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对此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善问不仅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思辨则是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问题的状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分析。诸位研究生一定有过从探问、追问,到思考、思索,再到分辨、判别的治学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深度学习所提倡的,深度学习的学习者应将其常态化、习惯化。
善问思辨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元认知”。当诸位踏入社会,千万不要追求所谓的成熟而丧失、泯灭你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充满疑问与好奇,你才会去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在思辨解惑后获得新知并随之提出新问题。想象力在工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创新和思辨尤其需要想象力,正是得益于想象力和思辨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出“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这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近年来,心理学中出现一个关于学习的研究热点——“元认知”(Metacognition)。元认知是对思辨的升华,它不仅要求将经验上升为概念,将概念上升为理念,将方法(method)上升为方法论(methodology),而且进一步要求对这一过程中的认知和思维进行再认知和再思维,即对认知的认知,对思维的思维,从而通过元认知深化思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善问思辨需要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反思。“批判性”的希腊文原意有敏锐、精明的意思,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批判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要义所在,却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最缺失的。诸位要注意养成对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的习惯,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要敢于对故知进行颠覆、解构,同时要善于再造、重构,努力做积极的知识发现者和建构者。同学们还要惯于对已发生、已经历的事件做“复盘”式反思。周知,高段位专业棋手都有复盘的好习惯,他们通过复盘反思得失以及其他更好的下法。
昨天,英国“脱欧”公投揭晓,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各大媒体、论坛纷纷发表评论,意见迭出,观点爆棚。面对潮水般的各种评论、意见和观点,你的见解是什么?英国“脱欧”公投是好与坏、是与非之间的抉择,还是一项“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两难选择?“脱欧”对英国与欧盟今后的发展、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冲击和影响是什么?对这场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发的诸多深层次问题,该做怎样的反思?诸位不必也不应一味地采信充斥于各类朋友圈里所谓“深度好文”的观点、数据或论据,也不要膜拜某些大咖的“高论”或“洞见”,不能让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成为别人言论的跑马场,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和行是辩证的统一体,两者不可偏废。但在现实中知易行难,因此身体力行弥足珍贵,这也是孔子为什么讲“力行近乎仁”的重要原因。
深度学习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将平时的学习化为行动,融入生活,投入社会,奉献时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就是要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极深研几、追求真理,又要把理论成果和科技成就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关于知行合一,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知行合一中的“知”,固然学可求知,更应牢记实践出真知。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教导我们:“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诸位毕业后继续读纸质书、电子书自不待言,但是,也需用心参悟和品“读”社会、自然、人性等一部部无字天书。光向书本学习远远不够,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在实操中学习,甚至通过挫折学习。
二是深度学习者,既是理论派也是实践派,既是理想派又是现实派,既是自觉者又是觉他者。深度学习中的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自身的“知”与“行”,还是影响他人的“知”与“行”,使自身知行与他人知行协同。诸位要在自己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深度学习在求道、悟道、证道,以及守道、行道这条生命升华之道上共同修为,共同践行知行合一。
同学们,在即将结束“深度学习”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起巴尔扎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在此,我要叮嘱你们的是,竢实扬华,久久为功。让我们以此共勉!
我就讲这些。谢谢。
(篇二)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
(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凤凰花开、鲜红似火的时光里,我们又迎来了既欢乐又伤感的与同学们道别的日子。今天我们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13届毕业典礼,欢送今天毕业的4782位本科毕业生,2565位硕士毕业生,352位博士毕业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毕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的2013届毕业生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再过数小时,在座的各位同学就将告别这美丽的校园,投身火热的新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想每位同学此时此刻都会产生一股难言的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不论在座的各位同学在这美丽的校园里生活了多长时间——3年、4年、5年、7年或更长的时间,你们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一段青春时光刻在了这座校园里,这座校园也融入了你们的血脉。你们的青春伴随着这座校园而成长,而这座校园也因你们的青春而美丽而永远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当然,勿庸讳言,这座美丽的校园也有丑陋,也有野蛮,也有不良,这些都与我们校园格格不入,这些都令我们的同学不满、厌恶甚至愤怒。但是,不论如何,不论你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此时此刻你们的每个人都会深切地感觉到你们的今生今世已经无法与这座校园分离了,你们已有这样的预感,今后不论你们走到哪里,不论你们做什么,你们的一切都会有这座校园的印记。
因此,在这宝贵而又短暂的别离时刻,我想再与亲爱的同学们说的几句话就是想与同学们一道再次品味或感悟我们的美丽校园,我希望同学们轻轻地与我们的美丽校园说声再见,但是永远牢牢地记着她,让她伴随你终生。
我们的校园是一座平实的校园。陈嘉庚选择在海岛上建校园,整个校园卧在坚实的花岗岩层上,依山面海,有山有水,历经风雨,荣辱不惊。这样一座校园里培育出的学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而自信,朴实又平和。谦虚是人的一种美德,只有谦虚才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也客观地看待别人,只有谦虚才会保持永不停滞永求进步的积极人生态度。谦虚总是与自信相连。自信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心态,或者说是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因此,我们这座平实的校园希望从中走出的学子应该谦虚不要骄傲,应该自信而不要自卑更不要自大。
我们的校园是一座和谐的校园。陈嘉庚在国难当头之时为求救国而创办厦门大学。九十多年来厦大人始终以救国强国为己任,历经艰辛,百折不饶,矢志不渝。应该是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这样的一座校园对爱、对善、对和谐有着特别的追求,因此,在这个校园里每一块草、每一棵树、每一栋楼、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在合适的位置上能与周边和谐相处。从这样一座校园里走出的学子自然也把爱与和谐作为自己的永生追求。友善与团结,这是许多人对厦门大学赞美,这也是无数厦大学子的性格特征。当然,也有人担心友善与团结是否会使得厦大学子懦弱并害怕竞争,我想我们的厦大学子绝不会把友善与团结作为我们害怕竞争、逃避竞争的一个借口。竞争是社会进步的要素之一,竞争不是对抗,竞争也是一种形式的合作。敢于接受挑战、敢于参与竞争,敢于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正是大爱、大善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实现和谐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校园是一座温馨而安逸的校园。陈嘉庚在当年是选了一个十分僻静甚至交通不便的地方来建校园。此后,他对校园的规划、对校园的建设、对师资的要求、给师资的待遇、对学生的关爱,都是希望厦大能有一个安逸的氛围与条件。因为他知道只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安逸才能不浮不躁。而不浮不躁是做好学问的基本要求。得益于他的这么一种远见,温馨而安逸的校园造就了厦大人从容、淡定的品格与本色。当然,温馨与安逸绝不能成为保守与落后的温床,反之,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子,应该拥有更加远大的理想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应该成为我们始终不懈的追求。
我们的校园是一座自由而宽容的校园。陈嘉庚创办厦大选择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蔡元培先生为建校筹备委员会第一委员,我想其中的用意应该是在创校初始,陈嘉庚就希望这所学校能成为一所自由而宽容的学校。逾九十年来,我们的校园始终为自由和宽容所拥抱。如何为学生的成长而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尽一切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地成长,是历任校园的管理者苦心思索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文化得到大家的赞同与传承。因此,厦大的学生是自由的,厦大的学生是幸福的。但是,应该说有一些学生自由和幸福到有些懒散和无羁。为此我要真诚地提醒各位,大学可能是你一生中最为自由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甚至懒散、任性一点都没有关系。这座校园会包容你。但是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真正地步入社会,社会的要求与大学的要求有诸多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的约束比大学要多得多、也强得多,如果你不能遵守这些约束或规则,你就一定会碰壁或失败。因此我特别希望懒散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振作起来!
我们的校园是一座开放的校园。陈嘉庚为厦大拟定的办学宗旨是:养成专门人才,研究高深学问,阐扬世界文化。这是一个多么开放的基调,在这样的一个基调上,我们的校园始终是中国最为开放的校园之一。在我们的校园里不同肤色的学生共聚一堂,在我们的校园里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互相欣赏,在我们的校园里“国际化”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举措。但是,我们越是开放,我们越要扎根本土。我们尊重多元文化,但一个人只有在热爱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的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地热爱并尊重他人的文化,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不尊重他怎么可能会尊重他人的文化呢?所以,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这是一个厦大学子从我们的校园里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启示。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毕业歌已经唱响,你们马上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校园,有的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走向世界的异国他乡。但不论你们走到哪里,也不论你们离开多久,这美丽的校园永远都是你的温馨家园,都是你的心灵驿站。哪一天,当你在外奔波累了,当你想歇一歇了,请回到你的校园来,回到你的家园来,在这里坐一坐,躺一躺,静静地歇一下,我想这美丽的校园一定会给你以新的力量。
最后,祝愿各位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篇四)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三年前,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为了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培养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本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聚集到一起,从此,在南通农场中学的教室里,灯光下留下了你们勤奋好学的身影.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三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三年的历程,你们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厚望,个个学有所成,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届高三毕业生的成长付出了艰辛劳动的老师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在同学们将要离开母校之际,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母校的历史:
南通农场中学经历了以职教为主的南通农场第一中学,以普教为主的南通农场第二中学,以及两校合并建成南通农场中学三个发展阶段.
南通农场第一中学创建于1958年,开始是初级中学,1968年开始招收普通高中学生,1981年起改办职业高中,更名为南通农场职业中学,当时是通州市唯一的一所职业学校,曾经为通州职业教育的历史写下了过光辉的一页,现在我校仍然是通州市独立设置的七所职业学校之一.到XX年7月止,共培养普高毕业生25个班,约1250人.职业高中前后开设的专业有:农机,服装,财会,建筑,畜牧兽医,作物栽培,植保,电工,电子,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机电,计算机,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等14个专业.毕业学生34个班,共1291人.办学成绩显著,曾受到国家农牧渔业部表彰一次,省公司表彰三次,市公司表彰一次.
南通农场第二中学创建于1970年,初中部规模最大的时候达7轨,1973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到XX年7月止,共培养高中毕业生53个班,约2650名.据初步统计,恢复高考后录取各类院校365人,其中本科118人.大专219人,中师,中专等28人.办学成绩显著,曾获国家部级(农垦部,农业部,农牧渔业部)表彰四次,省公司表彰三次,市公司表彰一次.
一中(职中)和二中毕业的学生,90%以上在农场落实了工作岗位,已成为农场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
1995年7月根据规模办学的需要,两校合并建立南通农场中学.我校下期计划有1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0个班,普高2个班,职高4个班,在校学生600多人.在职教职工67人.现在我校是一所初高中配套,普职教并重的综合性中学,承担着全场中等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任务,形成了一种适合本场特点的企业办学模式.
两校合并后,学校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已成为江苏农垦的典型和窗口,被评为江苏农垦模范学校.学校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建造了实验大楼,理化生实验通过了江苏省教委的达标验收;语音室,微机室等电化教学条件进入通州市先进行列;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全.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96年高考录取本科9人,各类大专15人(其中上线录取7人),中专8人,职高对口高考录取大专2人.97年高考录取本科9人,大专14人(其中上线录取10人),中专6人,职高对口高考录取大专2人.98年高考录取30多人.99年高考参加考试学生46人,录取43人,其中本科27人.今年高考丰收在望,预计录取情况比去年更好,创造本校高考的最佳记录.
本校每年的高一生源基础是全市最差的,从生源角度看,我校是全市唯一的乡级完中,主要是对本场招生.据统计我校历年招收的高一学生,其中考成绩能达到附近的通海中学录取线(市局公布的线)的一般不超过四人.但是高考成绩排名一直在通州市完中的前列,98年高考中本科率居通州市第二名,送档率居通州市第五名.99年高考录取率居通州市第3名,本科率居通州市第4名,高考综合评估在全省900多所参考中学中排列第236名,其位置在通州市仅次于省重点中学.
回顾过去的四年,学校是辉煌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为学校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同学们已经由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个高中生,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智力,能力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大大提高,这三年,将成为你们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三年时间是短暂的,学习的内容既不高深,也欠全面,凭此走上社会是远远不够的,但中学的学习是你们走向光辉的人生旅途的关键
一步,她使你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训练了你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你们一生中受益无穷的,你们应该很好地感谢为你们含辛恕苦的老师们.
许多同学志向远大,能吃苦耐劳,品学兼优,有多人分别荣获了江苏省,南通市或通州市的表彰,绝大多数同学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是学校的骄傲,老师的骄傲.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母校希望你们能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勇敢地向科学的顶峰攀登.
大多数同学,将实现你们幢景了三年的"大学梦",带着欢乐,带着父母,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考取大学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大发展的世纪,你们将面临"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挑战,落后就要挨打,没有真才实学在社会上将没有立足之地.希望大家继续发扬中学时代勤奋好学的精神,很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业,十年,二十年后,你们能成为学校的骄傲,成为祖国的骄傲.
部分同学将要走上社会,能上大学固然是美好的,但是不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更不是没有出路,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不管你从事什么岗位,只要你努力去做,只要你用心地去做,都可能赶出一番惊人的大事业来.人才不一定都是大学生,名人也不是大学生的专利.不要去理会别人怎么看,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小看自己.目前,因经济滑坡的大气候影响,下岗人员多,就业十分困难,有的同学可能对前途信心不足.作为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但要努力去适应社会,更要坚定不移地去改造社会,如果说适应社会是生存的需要,那么改造社会就是生存的意义所在,我们不仅要找到工作,而且要在工作上干出成就,不仅要当个好工人,而且要创造条件去当主管,当老板,当经理.拿破仑有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人要有理想和追求.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不要埋怨父母和社会没有给自己准备机会,不要座等运气从天而降,一切要靠自己,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机会和运气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创造的.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气,社会的挑战是激烈的,遇到失败和挫折是必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勇气,丧失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放弃.我相信,南通农场中学的学生是有志气的,是有发展潜力的,无论是考取大学,还是走上社会,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将来都会成才的,母校对你们寄于深深的期待.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走出农场中学的校门你们将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也是我国迅速发展的时代,21世纪充满着机遇和希望,21世纪是属于你们的,同学们,努力吧!今天你们引母校以自豪,明天母校因你们而荣耀.
最后,我祝愿同学们事业有成,为祖国增光,为母校添彩.
(篇五)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老师们倍感欣慰和留念的时候。令人欣慰的是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又输送了一批富有才学和潜质的年青人。让人留念的是同学们刻苦求学的身影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今天,在这样一个庄严而隆重的时刻,我们特意选择在刚刚竣工的崭新的体育馆里,为2009届的研究生同学们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通过不懈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即将毕业的全体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全体导师,以及为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也向关注海大发展、关心支持研究生学习、成长的家长和亲属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同学们在海大潜心求学的这几年,也是学校强力推进“985工程”和“211工程”,加快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各项事业取得蓬勃发展的几年。目前,学校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4项,占已立涉海项目总数的1/3,主持项目数列全国科教单位第10位。“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863计划课题72项,在海洋领域承担的课题项目数列全国科教单位同领域之首;全校年度科研经费总数达2.8亿元;积累产生了一批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累计授权专利32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15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70余项。研究生是完成重大科技项目和取得重要科技成果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在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有2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7篇入选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16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入选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工作成果丰硕,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已有252名同学获得资助;中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中,学校选派44名研究生赴德学习,第一届11名毕业生已获得中德两校颁发的学位证书,等等。这些优异的成绩,凝聚了广大导师和教职员工的辛劳与汗水,也包含了广大研究生的心血和智慧。
成绩和荣誉无疑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我们更应珍视激发内心潜能的精神的力量。历经风雨而不断前行的中国海洋大学,凭借的是源自海大人灵魂深处强大的海大精神。这就是以“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和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不畏艰险,探索不已的进取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雄浑气魄;严谨求实,取则行远的治学风范;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为标志的海大文化。这是历经一代代海大人努力探索、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同学们今后无论身在何处、走到哪里,都应珍视这份财富,努力做海大精神的实践者、丰富者、传承者和弘扬者,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今天的典礼之后,同学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大多数同学会离开熟悉的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告别学生时代,开启职业生涯,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从海大走出的你们有成功的决心,但成功内涵还有很多关键因素,需要同学们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方向,持之以恒。
第一,要永远保持热爱学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塑造追求新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永葆思想活力的源泉,战胜困难的法宝。胡适先生曾勉励青年激发求知热情,树立坚定信心,一是“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三是要相信“信心可以移山”。“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抓住身边的机遇,从而不会“放弃学问”,不会放弃奋斗,坚持终身学习,在新的环境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利用一些时间“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往往会“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你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对于努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来说,树立信心比做任何事情都重要,“信心可以移山”,“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第二,要永远保持赤诚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海大85年的办学历程表明:只有对学生、社会、国家负责任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为社会、为国家勇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不要斤斤计较个人一时的利害得失,而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对祖国和人民怀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青年,才会把抉择的砝码更多地放在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业一边,这样才能升华人生的意义,创造更大的价值,增进社会的福祉。
第三,要永远保持踏实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成功者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李大钊先生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对于海大学子来讲,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踏实作风和求实态度,就是要虚心在新的环境中向同学和同事学习,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就是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态度开始人生新的里程;就是要把为人谦逊平和与事业积极进取有机地统一起来,无论是在顺境中成长,还是遭遇到困难挫折,都以“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顽强勇敢地直面现实、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追求卓越。
第四,要永远保持宽广的心胸和进取的精神。“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是为人处世的要谛,也是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最好办法。一个人的心胸宽广,他成就的事业就大,一个人的心胸狭窄,他获取成功的概率就小。进取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青春,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进取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行为是否健康的根本性标志。《塔木德》上写道:“有人未老先衰,有人老而弥坚。”马克思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这些正是进取精神的最好写照。作为新一代海大人,就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就应该有“取则行远”的精神和志向。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未来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再过15年,也就是到建校100周年的时候,学校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我们相信到那时,当同学们事业有成返回母校,一个更加美丽、更具实力、更有活力的海洋大学一定会呈现在你们面前。
同学们,大学给你们的理想插上翅膀,但能否飞得平稳、飞得高远,还得靠大家今后的努力。请你们牢记:“奋斗之时,相信母校在你身后;成功之日,切把祖国放在心中。”
祝愿你们不负母校的重托,追求新目标、攀登新境界、创造新辉煌!
海大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
谢谢!
(篇六)
尊敬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们!
今天,在这崭新的歌剧音乐厅里,在这隆重的毕业典礼上,在座的各位同学即将领到沉甸甸的、崭新的、中央音乐学院自行设计的第一代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此,我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今年开始,国家要求各高校自行印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更彰显大学依法独立办学的精神。
因此,这沉甸甸的证书,
是你们在中央音乐学院几年努力辛勤学习所得,
是你们从小到大学习音乐的汗水、泪水和心血,
也是你们在大学日夜练琴学习的丰硕成果的体现!
同时,学院和老师把他们的爱意,和对你们学业的肯定,也融入在里面。
烫金的证书,厚重而有内涵,
专门设计带有水印及防伪印刷的中英文证书,省得出国时再翻译公证。
证书上隐约的学院音乐厅和教学楼是你们最熟悉的地方;
金色的学院Logo标识;
三种颜色分别体现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历;
横排和竖排,区分毕业证和学位证。
更重要的是,毕业和学位证书里,见证着你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知识和能力。
它能使你想起母校、老师和同学;
它能激励你怀揣着梦想,走向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它更是体现你的自信,和强大母校对你的永远支持!
请留住你们在学校的美好记忆!
今天,为什么要在这崭新的歌剧音乐厅为你们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
学院和老师们一定要在你们临毕业前,把学院最好的场所让你们享用!这么漂亮的音乐厅同学们也算赶上了!
虽然只有半年,新食堂大家也赶上了!
这是学校的心意。
最后是你们住上了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贵的学生宿舍。中央音乐学院现在是位于首都核心圈的,离天安门最近的大学。
这地方寸土寸金,旁边的北京尊府十万每平米,很多人直后悔当年没买,现在都买不起了。
遥想十几年前,我带着学生处的老师到处找宿舍,最后把天宁寺附近的飞霞饭店租下来当学生宿舍。每天担心着学生上课途中的安全……
可以说经过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在座的同学们享受了至今为止最好的条件。
虽然学校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你们选课,就像农民工春节返乡抢火车票一样,瞬间就抢光了。
但请你们相信,不管困难多大,学校下学期一定能让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像坐高铁一样能自由选课!
大学学习生活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人生体验!
请同学们留住美好,忘掉不快。
我们的脑袋只存储音乐!知识!美好和理想!
未来,对我们来说,充满新奇、挑战、机遇和发展。
毛主席当年对留苏青年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清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用在青年身上也一样,“青年强则中国强,民族强!”
中央音乐学院是党和政府举办的大学。政府投资花钱办学,光咱们学校新斯坦威钢琴就130多台,这在全世界的音乐学院都少有。
学校聘请一流教师来任教,从全国选拔出你们这些优秀的,有音乐才能的学生来接受高等音乐教育。
你们的家长和你本人也从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个目的:就是培养音乐人才。
因此,希望同学们心怀理想,肩扛责任和使命,为艺术、为美好的社会、为人生幸福、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继续努力学习奋斗!
你们的高度就是国家未来音乐艺术水平的高度!
走出校门,未来很广阔。“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人生就是要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因为你们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
学院必将以你们为荣!
诚然,全国高校今年七百多万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我们也不例外。
但是,只要放下身段,抛开户口、编制这些计划经济的残留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中,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召唤下,我相信,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在座的同学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有用武之地!
道路也许是曲折的。但是,要有理想,要有坚持!
我当年本科毕业也找不到工作,省里也不要,遭到很多拒绝。这些都不怕,后来我也通过努力,上了研究生。
告诉大家!今年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研究生考试在12月份进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院正在进行研究生招生改革,为了更加突出研究生的专业选拔考试,学院各表演专业院系,将按照各自的专业特点来设定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等考试科目的标准,全院不统一命题,更加突出专业水平的权重。
相信很多专业优秀的本科同学还能考回来,这是一个重大的研招改革,也是一个机会!
我一直在想,也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是音乐骨干!
只要人品正,有责任感,他就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干部,我们的毕业生将来不仅是音乐家,还应是在不同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各领域的领导和领军人物!
事实上,历来校友都是如此,希望你们也一样。
在大众创业的时代,我们也不应例外。只要你们在座的,有百分之几能创办演出公司、经纪公司、学校,那么就能使更多的同学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在座的同学们肯定有人行!到时也可代理我,我肯定支持你,我做指挥帮我卖个好价钱!
亲爱的同学们,很遗憾我刚上任院长四个月,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太短,但是希望同学们常回家来看看。我一定为大家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