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演讲比赛致辞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吸张”,作为教师,我们要持续而深入的阅读,广博而系统的积累,全面而专业 的提升,从个人学识到人生境界都有所提升,并进而去影响身边的人,影响我们的学生,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真正的读者,如果学生真正的爱上读书,那么他的学习表现乃至行为品质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我认为,读书是衔接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最好的结合点,如果教师通过自身阅读并影响学生酷爱读书可谓功德无量,意义非凡。
老师们,阅读之所以重要,因其关乎人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高尚的人谈话”,中国古人在读书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古人读书要克服重重困难,明代学者宋溓在《送东阳马生序》向我们讲述了艰难的求学历程,虽历尽千辛万苦,却终成一代大儒,当代新教育改革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与古人相比,我们的身体可谓健壮魁梧甚至富态,我们的物质财富则更是丰盈充实甚或过剩,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却又如何呢?如果缺少书香的浸润和滋养,必然会导致心灵荒芜、精神萎靡、思想困顿、方向迷失。不是每个人都有真知灼见的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静静的潜心阅读,然而真正的读者是幸运而幸福的。
“胸藏文墨怀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温雅脱俗、清纯高洁,不卑不亢、典雅大方。因此,与书籍结伴,就能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就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于是,我们自然知晓了读书的魅力,我们常常在现实之外追寻一种和书中同样的意境,与屈原共同沉思“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所叩问的无止无休的天地时空。羡慕古人和先哲驾一叶扁舟,徜徉于山水之间,品味“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精妙比喻;感悟宇宙无穷,人生短暂,人之渺小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哲人睿智;惬意地品一杯香茗,徘徊于田园村野,玩味“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清静幽雅;在与孤独为伴的日子,沉浸在一抹夕阳的温暖里,独坐在书房一隅,手捧一卷好书,陪伴如水的音乐,品味淡淡茶香,任凭思绪游荡于六合之际,品味“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欣赏稽康广陵的鬼神之音”。徐徐书香里,我们分明看到了唐朝的一尾鱼,宋代的一叶舟,看到了红尘妃子的回眸一笑,忠臣救世的百折不回;赫赫墨迹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李白的热情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达观超脱、陶渊明的澹泊宁静。兴奋于“春风得意马蹄,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喜。忧患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愁苦悲伤;于是,用心感触了读书之美,那是清澈的双眸里紧锁的渴望,那是灵魂深处自然的心声。小小书卷,涵盖了大千世界;半亩方塘,浓缩着百态人生。“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转眼间,已闻春鸟报晓之音,心中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动和温暖。
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自然而然,书籍就成为了传递人类文明圣火的使者,承载和发扬了悠久的文化和传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完一本好书,犹如饮下一杯甘醇的美酒,酣畅淋漓、回味悠长。尘世喧嚣,冗务緾身,不是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去读书。诸葛亮说:“夫才须学也,学须静也”,读书需要清静如水的心境,只有当我们捧出心中最为柔软的温情和最为细致的情怀去迎接书籍的墨香,才能对人生道理、人生价值有所感悟,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
清人萧抡谓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潜心静气地思考,才能使自己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书香的洗礼,使自己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使自己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陈旧观念的禁锢,形成创新的思维。如果我们能站在智者的肩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就能为自己的灵魂找到出口,就能在平凡的生活里诗意地栖息。
所以,如果阅读是我们的生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书就是我们灵魂的伴侣、思想的朋友,我们在理解它、阅读她的同时,她也在感化和召引着我们。读书令人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华远离,使人宁静和高尚。书读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卑微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让我们在每一个平凡而简单的日子里,走进阅读的世界;“书痴者文必攻,艺痴者技必良” 让我们共同痴迷于阅读,喜欢阅读,通过阅读寻找心灵的希望和安慰。“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愿今天演讲的教师都能有出色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