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商业贿赂应教育入手强化督查
治理商业贿赂是中央加强廉政建设、规范商业行为的重要举措,有效地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对整治腐败、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下面联系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粗浅认识。治理商业贿赂,应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入手,透析商业贿赂的社会危害性,认清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商业贿赂问题象一个“毒瘤”,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影响。本是一些不正常的商业贿赂行为,成了人们逐渐认可的问题,不给好处不办事、没有贿赂不成交,仿佛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人们的共识。不正常的认识“正常化”,不该收的礼物“必要化”,一些人把有条件、有权利而不收受贿赂的人看成是“傻子”,正常的行为、正常的人成了人们嘲笑的话柄,承受了不该承受的社会压力。在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形势下,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迫在眉睫之事。从小处讲,不及时治理商业行为,就会使不正之风进一步“正常化”,打击正直行为;从大处讲,不及时治理商业贿赂,就会引起全社会人们信仰的动摇,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要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必须先从思想认识上做工作,从提高人们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入手,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治理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种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商业贿赂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谈论的中心,为从根本上治理商业贿赂创造一个社会大环境。落实到行政机关中来,商业贿赂行为可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证件办理工作中,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可能性则更大。一是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成为产生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原因。一些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事务中,昧着良心,故意拖延办事时间,增加办事程序,使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给不明真相的群众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请客、送礼;更有一些人为了攫取不当利益,利用工作之便帮助违法者钻法律的空子,拿法律作交易,使违法者少受或免受处罚。久而久之,商业贿赂成了违法者走穴的金钥匙、成了成就一笔笔非法交易的筹码,侵蚀了善良和正直的风俗良习,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二是不良的社会风气成为产生商业贿赂的土壤。由于个别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致使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法律的伸缩性很强,遇到事情找找人,可能事情就好办些、处罚就减轻些。因此,群众或企业一有问题就请客、吃饭、甚至是行贿,给那些手中握着权利、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创造了犯错误的环境和条件,使行政机关中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三是遏制商业贿赂的法律的、行政的措施不力,成为商业贿赂行为滋生漫延的重要原因。当前,各级各地都在不断加大力度,加强行业作风建设,通过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规范行风、通过法律手段整治贪污受贿行为,但仍震慑不住一些人违法乱纪的黑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人不当得利之后,未受到行政的、法律的及时惩治,法律的严肃性在群众的思想认识中逐渐淡化,侥幸心理越来越严重,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人们盲目地崇拜贪污受贿者、盲目地追逐不当得利。
因此,要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先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从思想上纠正人们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的认识偏差,端正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树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信仰。在强化教育的基础上,严格调查,严肃惩处。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查处,真正使违法者认识到法律的尊严、行政制约措施的严肃性。否则,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就可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规范治理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