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动员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县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动员会上的讲话旱象刚刚解除,县委就决定,从今天开始,利用4天时间举办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举办这个读书班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信心,坚定建设和谐泸西、发展泸西的信念,提高广大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贯彻县委决策的政治敏锐性和自觉性。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在对干部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把学习列在首位。为什么要这样?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和每一次面临大的建设任务时,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干部培训,以达到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坚定信念的目的。县委举办这个读书班,目的就是在于此。因为,从本世纪开始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干部的履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们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上全面推行市场经济,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一次战略性决策;第二,中国加入WTO,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三,是从政党自身建设的层面,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党要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三个根本性的变化,既使广大干部的履职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学习,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搞不搞商品经济,对此,我们党在经历漫长的曲折之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根本性突破。过去,在我们老祖宗的骨子里面,从马克思到列宁,是排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总认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市场经济存在的环境就消亡了,不应该再搞商品经济;从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阵营才开始有限度地承认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2年虽然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但对市场经济仍然讳莫如深,对商品经济仍然采取排斥的态度。中共八大虽然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是找准了,但对于怎样解决矛盾,仅仅停留在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样的层面上,再往下认识就进入了禁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市场经济采取了一种比较尴尬的办法,不做吧不行,做吧又跟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相矛盾;直到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才明确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问题上反复折腾,理论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计划可以通过市场来运行,市场也是可以和计划相结合。从此,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我国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建设也过了十多年。这十多年来,从思想层面讲,由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既有历史惯性也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政策取向都或多或少存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政策制度,从十四大到今天,我国每前进一步都遇到了重重阻力;从实践层面讲,我们对计划经济非常熟悉,对应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比较有办法,而对于怎样用市场机制推进经济发展,仍然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边学边干的事情。
今天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我在党校教书的时候认识的学员,我也简单地翻过一下泸西干部的基本情况。从学历上来讲,大多数科级干部都是专科、本科学历。但是,真正接受国民教育的比例不高,真正学经济专业学市场经济的人不多,即使学了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当时所学到的还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因此,我们的学识基础与我们今天的履职环境和所承担的责任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应该说,埋头钻研理论不是我们的职责,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都是“生产队长”,我们的职责就是“盘田种地”,把“盘田种地”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的本事。过去,我也是在象牙塔里,在党校教书,后来到《红河报》社做了10年的记者、编辑,也对理论非常热衷,甚至对别人看不懂、自己说出来让别人听不懂的理论感到陶醉,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但是,越往基层走,越接触实践层面,我才觉得真正的本事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是我国现阶段最需要的。毛泽东《实践论》的命题,用最形象的语言讲,就是“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猫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雏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