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冬训讲座材料第2页
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一减三补”等政策,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预计“十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九五”期末增长,年均递增。农业结构得到有力调整。××年全县粮食总产万吨,棉花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预计××年生猪出栏万头,羊出栏万只,家禽出笼万只,水产品产量达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老舍”牌红镶边绿扁豆、“四丰”牌浅水藕获国家级农产品注册商标,“莽原”牌草鸡蛋、藏香猪、“加乐”牌蔬菜等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全县建成万亩优质粳稻、万亩浅水藕、万亩扁豆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年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县整体推进认定。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全县兴办江苏桂花工贸有限公司、江苏双发油棉有限公司、金利源木业有限公司、盐城海致岚海苔食品有限公司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全县发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会员达多人;农民经纪人发展到万人,其中年销售额万元以上农民经纪人多人;发展订单农业加工企业个,订单面积万亩,带动农户多户。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年就实现了“万人在家种田,万人外出赚钱”的“十五”目标,“十五”期末,预计农村劳动力转移达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农村改革活力增强。农田水利、农机、林业等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得到较好的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加强“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率先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并积极探索“支部协会”、“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十五”期间的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在我县的具体实践,对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还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延续和放大“十五”“三农”发展成果的效应,努力做好“十一五”工作。×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明确的新目标、新思路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既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指导方针,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扎实稳步地推进。
×要明确一个“新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农村”新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不仅包涵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包涵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包涵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包涵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新理念。
×要树立一个“新理念”。要坚持用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实践,把加快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农村工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经济,把非农产业作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来源,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攻重点,把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把选准发展路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把改善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要确定一个“新思路”。要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思路,重点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发展新产业;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城镇;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出的新机制、新举措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措施也已经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坚决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探索增加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扎实稳步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突出五个“新”字:
×⒈以现代农业为方向,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新跨越。建设社会新农村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才能走向文明,农民才能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当前及“十一五”期间,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期末的元增加到元,年递增。一是做强“大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围绕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批重点生产区域、推广一套配套技术、明确一个目标市场、发展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大力吸引“三资”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同时加大资产重组和扩张力度,引导江苏桂花工贸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委托经营、融资租赁等方式,对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小企业实行兼并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引导中小龙头企业以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基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层次。“十一五”期间要引进“三资”累计兴办农业龙头企业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个以上,省级(千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个以上,国家级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个以上。围绕“依托一个产品,建立一个组织,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个以上,其中省级“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个以上,市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个以上,带动增收农户占总农户的以上。二是推进“大调整”,提升集约化水平。华文新魏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稳定粮食和棉花面积,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名特优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立体间套种面积,推进二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稻米优质化、蔬菜特色化、棉田立体化、玉米特用化,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基本实行全程机械化。华文新魏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业,进一步培植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连户连片养殖,发展以食草动物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抓好生猪、山羊、樱桃谷肉鸭等规模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华文新魏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利用我县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重点加快贝类增养、淡水养殖、紫菜养殖等特水产业发展,提高加工层次,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瞄准“大效益”,提升科技化水平。华文新魏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以高效为目标,立足高产量效益、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产、稳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效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蔬菜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轻型简化栽培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合理的耕作制度,重点推广粮经套作、林农复合、稻田养殖等新型耕作模式,完善提高粮棉油经耕作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要更新次,全县良种覆盖率要达以上,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要达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以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产业升级。华文新魏加快农业特色化进程。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将里滩建成优质油菜、小麦、扁豆、浅水藕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带,外滩建成蔬菜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带,海州圩里建成棉花、稻米特色产业带,以特色争市场,以特色增效益。华文新魏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有标生产、品牌销售,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建成万亩优质粳稻、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万亩蔬菜、万亩浅水藕、万亩扁豆等五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万头三元杂交猪、万只波尔山羊、万只樱桃谷肉鸭和万亩海淡水养殖等四大无公害规模产业带,创建个以上国家级万亩以上规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和申报工作,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国家级名牌农产品个以上,打响我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华文新魏加快农业生态化进程。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继续组织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的“四清”工程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大力推广综合配套生态技术,推广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以及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华文新魏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要达到以上。华文新魏加快“绿色农村”建设进程。抓好高标准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经济林、村庄绿化等“五大林业工程”建设。
×⒉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培育造就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把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比例要达以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通过大力度组织、多渠道培训、全方位服务,不断扩大劳动力输出范围和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万人。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培植响水缝纫、面食、挡车、化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工程。建设新农村,核心是富裕农民,关键在于推进农民投资创业。××年我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分析其构成,来自三次产业收入比重为::,资产性收入比重偏低,与同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相比,差距就在资产性收入上。打工增收虽然立竿见影,但是空间有限;创业增收虽然难度较大,但潜力无穷。“十一五”期间,要把主攻资产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龙头加工企业,吸纳转化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突出“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群体”和“凤还巢、企回迁”,通过典型示范、市场连接、“龙头”引路、“大户”带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民营创业链,尤其是鼓励农民直接掌握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性创业,实现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要重点发展规模经济大户,培植农民中产阶层。农村规模经济大户是新的经济群体和经济力量,代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先行者。“十一五”期间,要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环境保护等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一批大粮商、大棉商、大菜商、大畜牧商、大水产商和大运销商,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跨入中产阶层行列。同时争取更多的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形成滚雪球式的创业叠加效应,努力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民自主创业人数要达万人以上,投资总额亿元;新增创业人员万人,新增投资额亿元。
×⒊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倾力打造农村建设新面貌。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创建江苏省城市化示范镇和江苏省康居示范村为重点,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组织推进力度,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推进建设,高效能实施管理,高水平经营运作,着力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努力开创村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一是明确发展目标。从××年起,通过“一年典型引路,二年逐步推广,三年全面展开”,力争在年前,建成个江苏省城市化示范镇,个江苏康居示范村,个创建整治村。突出抓好重点中心镇和试点中心村建设,建立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示范镇村,以展示我县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风貌。二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个性化”的要求,将镇村规划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范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实行集聚发展,合理布局安排村镇空间。三是突出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兴镇、产业兴村、根据生产条件和经济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区域,使村镇成为集聚资金、项目、信息、物流、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选择几个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的镇作为重点镇,在资金、政策和领导力量上倾斜,对确定为示范镇、示范村的将享受资金补助、建设用地、建设审批、干部使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高标准规划,快速度建设,拓街道、兴市场、建小区、抓配套、治环境,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镇,充分发挥它们在全县村镇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继续把创建新型村镇活动作为加快村镇建设的有效载体,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条件好的镇向省城市化示范镇目标迈进。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一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新农村建设必须伴随一系列体制创新,其中一大任务就是推进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农民种地必须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延续了两千多年后宣告终结。这是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此必然引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取消农业税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也使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下决心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核心是要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禁止乡村发生新的不良债务,逐步化解陈欠债务。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二是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推行土地承包权货币化,逐步从根本上消除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改革。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改革以及农村文化、卫生、教育、金融制度改革,全面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步伐。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形成农民自我发展为主,政府、集体适当补助,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投入体系。加快以农村大病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推行居民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力争达到以上。同时要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努力拓宽低收入户的增收渠道。
×⒌以提高素质为根本,着力塑造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继续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培育勤劳、守纪、文明、厚道的乡风民风,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富有成效。一是充实新内容。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本领,适应市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结合“四五”普法,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权益。围绕推进现代农民建设,启动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加快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致富本领。二是覆盖新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不再是纯粹的农民,农村的各个阶层出现细化,如打工者、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小企业主等,必须有针对性地扩大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阶层的人群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做道德文明的示范户,做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三是探索新平台。做农民工作,树立良好民风,就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设计并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吸引群众自觉参与。使广大农民在参与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实施典型带动,在星级文明户创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文明标兵户创评活动,将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进一步增强农村星级文明户创评的示范性、指导性。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组织农村老党员、老教师等成立道德评议会,对所在地农民、农户的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经济、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在办好农民政治科技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办学内容,将农民政治科技学校办成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农村党员干部冬训讲座材料》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农村党员干部冬训讲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