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全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全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动员会议,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市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深入贯彻温家宝总理考察运城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第七次环境保护会议精神,动员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蓝天碧水,加快建设和谐运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十五”以来,我市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也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5.88吨标煤降至3.74吨,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下降25%,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7.8%。汾河运城段以及涑水河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下降70%和4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2,人均公共绿地4.2平方米。市区大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由20xx年的84天,20xx年的133天,20xx年的168天,增加到20xx年的211天。湿地保护面积达到69.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43.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6.3。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积累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这种“改善”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的环境质量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还相当尖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结构性污染比较严重。我们运城这几年结构调整的步子很大,进展很快,并且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但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存在的问题、困难和矛盾还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得还很不够,而煤、焦、铝、铁等高耗能、资源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大部分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支柱产业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作联合程度明显不够。同时,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缺乏强有力的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问题,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上仍然比较低,赶不上国内外先进企业。比如闻喜的金属镁、小玻璃、陶瓷,河津、稷山的小炼铁、小炼焦等,采用的仍然是早就该被淘汰的落后传统技术,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经济效益。另外,全市工业经济普遍存在原材料比重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过高。有资料表明,我国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发达国家的8~9倍,也就是说,同样的经济增长,我们的污染物排放量是人家的8~9倍。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4.1%,但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耗量,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与日本用20亿吨自然资源创造出近5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我国用50亿吨自然资源创造出了1.6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这就说明我国的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状态,与国内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如不尽快转变,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如期实现。再以我们运城来讲,目前我市万元工业产值的综合能耗为3.74吨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1吨左右,同时也是国内先进水平(0.39吨)的十倍,万元GDP耗电量高出全国30多。能耗大就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资源的浪费又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息息相关,最终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二是区域性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地理、资源等原因,我们运城的工业布局很不合理,比如说河津市,还有稷山的西社镇、闻喜的东镇等区域,工业企业密集,污染相当严重。20xx年“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前,我市共有焦化企业99家,生产和在建的焦炉共139座,设计生产能力3236万吨,其中河津市就有59家,设计生产能力2100万吨,占到全市总设计生产能力的65%。经过“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全市焦化企业为51家,生产能力1800万吨,其中河津30家,生产能力1200万吨,占到全市生产能力的67%。加上中铝河津分公司、河津电厂等排污大户,以及数量众多的水泥、耐火材料等重污染企业,河津市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占到运城市排放总量的30%以上,使得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当地环境容量。三是地表水污染相当严重。我市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汾河运城段和涑水河污染综合指数分别由20xx年的6.51和6.91下降到20xx年的1.95和3.72,下降幅度很大,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但到目前为止,两河入黄口的监控断面水质仍然是劣五类。20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