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亿农民群众加入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好地满足人民[文秘114网文章-http://www.wenmi114.com文秘114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群众的需求;只有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是顺应民心的举措,必将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巨大热情。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内涵非常丰富。最集中的反映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句话××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及20xx年中共中央*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这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全方位的定位和规划,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经验,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离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农村其它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相对而言,我们城市的发展较快、面貌变化较大,而农村面貌的改变比较慢。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的重要措施。只有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缩小,广大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第三,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有能力掌握技术,有能力参与社会管理,从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世界一些国家发展农村和农业的做法和经验,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设新农村的内涵。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个典型。韩国政府是在上世纪××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因为当时占全国人口××以上的韩国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落后,而政府也没有钱。在“新村运动”初始阶段,政府向全国所有*.*万个行政里(行政村)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又筛选出*.*万个村庄作为“新村运动”样板,带动全国农民主动创造美好家园。“新村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开始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到××年代末,“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自发修筑乡村公路、整治村庄环境、帮助邻里修建房屋、兴办文化事业、关心和照顾孤寡老人等。之后,“新村运动”逐渐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在这期间,韩国为“新村运动”立了法,对“新村运动”的性质、组织关系和资金来源等作了详细规定,还成立了全国性的领导机构“新村运动本部”,并在各直辖市和道(相当于省)成立“新村运动指导部”,在各市和郡(相当于县)成立救持会,健全了“新村运动”指导网络。韩国在长期开展“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新村运动”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弥补了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会发展的盲区,疏解了民众的不良情绪,被誉为韩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特别是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的强力推进,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并且涌现了江阴的华西、常熟的蒋巷、武进的五一、扬中的双新、高淳的武家嘴、邗江的三笑、海门的中南、姜堰的河横、涟水的王嘴、赣榆的宋口村、徐州的马庄、射阳的东南、宿豫的张油坊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名村,他们的创造性实践,走出了一条农村致富促城市,城市发展带农村,城乡互动并进的路子。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弘扬这些名村精神和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促进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可以说,江苏的发展是从农村改革首先起步的。按照中央当时的部署,我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泗洪县率先试点,到××××年全省全面推开,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总产连续跨越××××万吨、××××万吨两个台阶。××××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方针,这是指导全省全面工作的方针,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指导农村工作的方针。江苏是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八十年代的乡镇工业一直占全省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江苏的乡镇工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致富农民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的崭新道路,也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造农民小生产者的有效组织形式。在××××年12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把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力争农村工作每年都有新的进步,农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的台阶”。××××年底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强调要加快苏北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年省委在徐州召开了“全省加快小康建设会议”,并确定每年为农村办几件实事,如中低产田改造、农民住房草改瓦,乡村道路建设,饮用水源治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乡镇卫生院改造等等。为了促进苏北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发展,我们采取“五位一体”挂钩帮扶措施,即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部省属大中型企业、苏南有关县(市)共同帮扶苏北贫困县。为了解决苏北农村的通电问题,省里从××××年开始,用*年时间,在全省实施每度电加*厘钱的办法,共筹集资金××多亿元。为了打破苏北的交通“瓶颈”制约,××××年1月我们在扬州召开了苏北、苏中*市市长会议,专题研究这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连续多年的艰苦奋斗,苏北的交通已大为改观。与此同时,在水利方面也抓了一批骨干工程。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思路,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加大了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全省上下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朝着新的宏伟目标迈进。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过程,我省从总体上讲仍然处于爬坡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三农”问题仍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现在,党中央再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趁势而上,按照中央的要求,下更大的力量,扎扎实实地把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这件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一、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但首要的、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对于发展农村经济至关重要,省里市里都要大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通过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拓展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等途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我省采取的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工业化等举措,就是从省情出发,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二、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就是看我们工作能不能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农民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务工潮向创业潮跃升,进一步挖掘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要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三、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我国的国情很复杂,农村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有条件的地方能快则快,能好则好;暂时条件不具备的,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是我们过去指导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条重要经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绝不能搞“一刀切”。要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决不可脱离客观条件盲目攀比,也绝不能搞那种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大轰大嗡的表面文章,必须牢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不可急于求成、浮躁冒进。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四、必须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要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加强民主监督。认真研究乡镇和村合并后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村民民主自治,促进乡镇机构良性运转。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加工、销售、出口、信息服务等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农村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为农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加快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使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
五、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要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综合协调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政策和资金整合。要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责任,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部门要主动把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纳入到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