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灵和谐的审计干部
做“心灵和谐”的审计干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值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新任务的机遇和挑战下,审计干部如何尽职守责,争当审计署提出的“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实现“心灵和谐”是前提,努力做到把个人私欲降到最低点,把奉献升华到最高点,净化自身的心灵世界。
一、要多读书,以博学增智。知识是实现自身和谐的基础,而学习则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 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就要在学习上防骄破满,始终保持一种“知识透支、本领恐慌”的紧迫意识,秉持一种敏而好学、谦虚谨慎的求学态度,自加压力、积极主动搞好学习。通过学习,在丰富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充实内心世界、陶冶性情;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自己始终保持内心清明、心静如水的心态,做到清心寡欲,平心静气,不为浮名浮利和酒色财气所惑;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认知水平,使自己能客观、公正地认识、看待问题,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行为理性行动。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洗涤灵魂,升华道德,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二、要多省己,以修身养性。古人云:“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意思是说,知道了“道”,就应该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这里的“道”,小则“修身,齐家”,大则“治国,平天下”。而“养性”按朱熹的解释是:“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意思是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孕育性情和陶冶情操 。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要通过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反思自我,提高完善自我,做到心平气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常修为政之德,关键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思想道德是第一道防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人不能静下心来,常修为政之德,欲壑难填,对己放纵,思想道德防线的闸门不能坚守,党纪国法的防线也会溃堤。审计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常修为政之德,注重的是“常修”,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特别提倡“吾日三省吾身”,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必须经常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修德”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反思、提高的过程。常修为政之德,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修身养性,而必须从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从践行党的宗旨和推动党的事业的高度,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高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品格、突出的业绩、无私的情怀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塑造新时期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无愧于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
三、要多抑欲,以知足知止。老子指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就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审计干部要做到“知足知止”,就必须明白有些事情“知不可行而不行”,有些欲望“知不可得而不得”,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呈现出的达观和超脱的良好心态。坚守“知足知止”的人生信条,对审计干部秉持节制欲望、保持内心和谐平衡,有着特殊的意义。保清正廉洁之身,切实做到“五慎”。
一要慎言。要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讲话,按照政策规定讲话,有根有据,谨言慎行,不符合党性原则的话、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话一句也不说,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信谣传谣。
二要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提高修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防范错误也要从一点一滴入手。今天一点事,构不成违纪;明天一点事,算不上违规,但问题都是从第一回开始,从点滴处酿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党员干部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应把握好自己。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三要慎欲。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习惯,这是很正常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旦失去了理性、约束和节制,放纵欲望,就会害了自己。
四要慎权。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民利工作;用不好,误党误民误自己。审计干部在社会上被关注的程度比较高,但我们自己不能飘飘然,头脑必须清醒,千万不能把别人对你的尊重、对工作岗位的尊重看成是对个人的尊重。要自觉摆正位置,心中有数,举止有度,始终谦虚谨慎。要树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