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2005年第一次金融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2月28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2004年金融工作,部署2005年金融工作,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代表市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对2004年全市经济金融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我市经济金融工作难中求进、奋发有为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5亿元,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亿元,增长14.3%;财政总收入51.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6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27.4%和32.1%;我市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4大特点:一是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经济在全市加快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企业销售、利税、利润增幅和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得分均列全省前茅;第三产业发展活跃,以餐饮、旅游、购物、住房、汽车消费、通讯为主要特征的服务业蓬勃兴起。二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推进文化大市和“平安湖州”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四城联创”。生活、生产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六个百亿”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7.8亿元,增长26.9%,城市化水平达到44.1%。三是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73.3%;加大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上市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6.97亿美元,其中出口14.48亿美元。四是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8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8%和9.9%。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2.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市金融系统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全市各金融机构努力创新服务手段,严控金融风险,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金融服务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去年,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持,加大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企业以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投入,基本适应和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至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9.21亿元,比年初增加40.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6.21亿元,比年初增加30.64亿元,如考虑呆账核销、以资抵贷等因素,实际新增贷款36.27亿元,全市异地银行融资余额达104.82亿元,比年初增加54.9亿元;本外地金融机构新增融资额达91.17亿元,增幅达21.7%;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10.44%;代理a股、国债回购业务累计成交额增长明显,分别比上年增加18亿元和11亿元。
二是金融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为增强本地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和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水平,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金融服务创新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金融结合地方经济更加紧密。银企关系日益密切,银行和企业合作加强,出现了良性互动的好局面。金融更加贴近城乡居民生活,仅在首届金融创新产品展示会期间,就有1万多居民参观了各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现场咨询6700多人次,办理业务400多笔,预约业务360多笔。金融服务明显改善。全年组织开展了8次基础设施项目推介会、银企洽谈(恳谈)会等,邀请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91家(次),融资签约协议35份,金额达54.19亿元;应用推广了“一户通”电子转账系统,改善了社会公众缴费难现象;改进外汇服务,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先后推出了以仓单或提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样化的担保融资产品,如工行的存货质押贷款业务、建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行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为中小企业和广大居民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全年创新贷款余额达73.26亿元,比年初增加41.76亿元。银证保合作全面加强。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推出了代签汇票、保单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利用各自优势,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企业在业务上的互相渗透与发展。金融环境趋向优化。深入开展“信用湖州”建设,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成功举办了共建信用长三角论坛,十六城市在湖州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市成为全国首批七个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并率先实现了并网测试和运行。
三是金融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去年,全市金融改革成效显著,促进了金融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农信社改革试点取得了重大进展,率先一次性完成发行3.65亿元央行专项票据,全国首批三家股份合作制农村金融机构之一的浙江南浔农村合作银行已于去年8月26日挂牌开业,德清县一级法人农村信用联社、安吉县规范的二级法人农村信用联社在年内成立,吴兴区农村合作银行、长兴县一级法人农村信用联社也在年内召开了创立大会。随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启动,各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城市商业银行完成了阶段性增资扩股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继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海外上市后,其它保险公司也加快了改革步伐。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不良贷款率为7.61%,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经营利润总额为6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不够大、信贷结构不够合理、创新意识不够强、改革不够深化、专业人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希望全市金融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自加压力,奋发有为,在今年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变。
二、今年我市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正确分析内外各种因素,既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加快发展。
从面临的机遇看,世界经济正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增速比去年会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美国、欧盟以及除日本以外的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还会保持增长态势。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以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
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总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改变,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生活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发展。今年人民银行总行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货币供应量增长15%,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在名义上虽比去年的17%和2.6万亿元目标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实绩相比分别高出0.4个百分点和0.3万亿元,可以说,如果能够用好用足政策,整个资金形势将好于去年。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正迅速崛起,杭宁城市带将面临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和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相当广阔。近年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处在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我们也应看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国际石油价格和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贸易争端不断增加,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创历史纪录,美元大幅贬值、通货膨胀预期升高等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要素制约问题仍将十分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和2016年底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很快到来,中资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特别在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理念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就我市来说,经济领域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金融业潜在的风险仍然较大。异地金融机构在我市金融市场业务的不断扩大,为本地经济金融注入了活力,也对本地金融业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和竞争压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创新破难,把金融工作搞上去。
三、2005年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5年全市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统领金融工作,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开展金融“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金融保障工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工程”和“农村金融服务工程”,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为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全年本地金融机构新增存款90亿元,新增贷款70亿元,异地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0亿元。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2005年金融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和要求,做好2005年金融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振奋精神,坚定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我市最为迫切的头等大事。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以促进金融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和优化,推进湖州成为杭宁城市带中具有承接国际国内先进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高地,长三角进一步崛起的一个重要支点,接轨大上海的一个重要门户,以确保我市(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二是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创新破难的过程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过程,金融系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彻底摒弃粗放、低水平的路子,通过深入开展金融“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主题活动,切实解决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拓宽发展视野,更新发展思路,要以支持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多品种、做好效益,实现经济金融又快又好发展。
三是优化结构,稳健发展。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为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只有经济结构优化了,金融结构才能真正优化,金融业才能发展壮大。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巩固改革成果,促进金融企业依法、合规、稳健经营。要坚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做好三个结合:长短结合,合理发展短平快项目,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比重,实现资产负债比例的基本匹配;内外结合,市内银行、金融机构的加快发展与市外金融机构大力引进相结合,大力吸引战略投资者、外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新旧结合,新增贷款与消化不良资产结合,注意防范信贷增量风险,努力盘活存量资产。要严格控制各类风险。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确保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
四是注重和谐,科学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其目的是要实现金融的和谐发展。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建设。要优化信用环境,继续大力推进信用湖州建设,提高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信用意识,建立完善征信体系和信用管理体制,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要优化市场环境,各金融机构要严格守法合规经营,建立良好的经营和市场秩序,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好各类金融资源,促进银证保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与发展有序进行,使各经营主体充满活力,经营行为与经营目标更加和谐。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对金融的支持力度,找准宏观政策与微观操作的结合点,促进部门与政策间的协调,维护好金融企业在企业改制、破产过程中债权人的利益,处理好监管服务与业务创新的关系,营造和谐的环境促进经济金融的科学发展。
(二)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做大规模。去年我市金融机构的余额存贷比为75%,积蓄了一定的信贷投放能力,为今年信贷业务的拓展留下了较大空间。但是贷款的结构性问题仍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会给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带来流动性压力。因此,各金融机构仍然要把大力组织资金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组织存款,扩大信贷资金供给来源;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票据转贴现或银团贷款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行在信贷规模、存贷比例和省分行直贷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保持资金运作的平衡。同时,各金融机构必须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信贷有效投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做优质量。要从科学发展和城乡统筹出发,牢牢把握“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金融保障工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工程”和“农村金融服务工程”。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加大对“六个百亿”工程、南太湖产业带、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建设的支持力度,为确保完成工业性投入200亿元做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循环经济、重点优势企业发展,切实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制约,引导其上规模、上水平,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确保新增贷款的30%,绝对额不低于30亿元用于工业。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发放范围和比例,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总之,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引导和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做多品种。从宏观层面来讲,今年是国家第一年实施财政和货币“双稳健”政策,这为我市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加了新的变数和挑战。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深化创新内容,推广创新成果。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以市场和效益为原则,以服务手段和产品创新为重点,突出融资方式、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重点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要继续推进缴费“一户通”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服务功能。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走出去”,善于引进新的业务品种和新的管理理念;要注重制度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再造,以提高效率;要加大对有潜质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推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改变我市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状况。
四是做好效益。要着力提高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进步对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既要突出支持企业的发展,又要统筹兼顾社会事业的发展。金融企业在认真做好呆坏账核销,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率,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存贷业务和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经营模式,建立健全扶持成长型企业的机制和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机制,要不断改善银企关系,加强银企全方位合作,实现银企效益共增双赢。
(三)提高素质,进一步增强金融企业的竞争活力
一是全面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正在加紧进行,我市的两个分行必须要紧紧抓住此次股份制改造的契机,积极推进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要把股份制改造作为综合改革的努力方向,并加快改革步伐,全力以赴为今后的股份制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湖州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在做好前期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发挥法人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
二是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培育内部控制文化,重点是防范道德风险,要使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熟悉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做到能够发现、解决问题和风险,人人都要成为金融质量和风险的监控点和检验员。要紧紧抓住信用体系建设不放松,抓紧建立和完善一套覆盖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体系,不断规范约束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进一步改进金融监管,促进银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大对金融稳定工作的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宏观和中观经济金融的监测,研究建立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预警系统,探索建立金融稳定的工作机制,包括工作交流协调机制和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制定金融风险处置预案。
三是不断加强金融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已严重制约我市经济金融的发展,不破人才瓶颈,加快金融业科学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要建立健全多途径多渠道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以促进先进产生力发展为重点,当好“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四)狠抓落实,推进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明确任务,加强领导。今年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并已经分解到各金融机构,当前的关键是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按照开展金融“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主题活动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把握好重点,以“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主题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金融企业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是落实措施,强化责任。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把“三个工程”的实施抓实抓好。结合实际切实制定好工作计划,落实好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特别是业务一线要深入农户和企业,了解掌握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和经营管理状况,做好参谋和服务,切切实实为企业和农村经济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分类考核,强化督查。开展金融“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主题活动,要结合全年金融工作的各个方面,市政府将对各金融机构主要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按月进行考核,并排行公布,作为年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业投入要单项专门核查、专项奖励。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的力度,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保证整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扎实成效。
今年经济金融工作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责任非常重大,全市金融部门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