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分析范文
随着gdp的增长,我国消费的两极化将变得更加突出,过去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中国从1978年起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由于消费增长更多的是靠市场自我调节,政府很轻易的选择投资而不是提升消费主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样做的结果是,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历了gdp的飞速增长,但是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却在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不均等的趋势在这一时期有所上升。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基尼系数由1990年的0.34上升到了20xx年的0.50左右。
随着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由以前的出口和投资导向逐渐转变为内需导向,我们相信描绘中国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各种图表都将很快在消费这一项上做出调整。随着人均gdp增长,城市市场上的食品饮料mpc将会下降;我们预计60岁以上人群在2023年将占中国总人口的28%以上,健康医疗服务的mpc将会上升;同时,消费的两极化将成为中国消费的重点。最近,我们没有看到政府出台政策来有效缩小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我们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仍会很高,随着gdp的增长,消费的两极化将变得更加突出。
影响中国20xx年消费的主要因素将是:
1.消费放缓,特别是受负面财富效应影响较大的中高收入人群;
2.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金融市场混乱的大背景影响,可预见收入降低;
3.食品和饮料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下降;
4.为了促成消费而增加的促销行为会带来边际压力,规模不经济和更高的债务成本;
5.紧缩的信贷市场将会影响公司运营、扩张并加重再融资的风险;
6.政府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给予高度重视;
7.因运营环境艰难导致产业加速合并。
城市消费者开始在花钱时精打细算使得城市支出减少,不过由农村支出填补这一空缺则大力推动了农村的消费、城市化进程以及其产品升级循环。我们预期潜在的消费增长会持续走强。瑞银预期20xx年中国实际消费增长强劲,会保持在7%,20xx年这一数字将到达7.8%。不过由于规模不经济、大幅减价、高涨的销售成本和债务成本,我们对于企业收益率的预期更加谨慎。
从宏观上来看,全球金融市场复苏的加速或放缓会带来惊喜或惊悲。公司层面上,我们认为并购带来的净收益或赢利增长将会带来积极因素,而增长了的原材料价格、食品质量问题和公司治理则是消极的。此外,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做出的重大调整带给企业的可能是喜也可能是悲。
我们强调食品安全和原材料价格变化是食品饮料类公司产生转变的主要催化剂,而零售业转变的主要催化剂则是消费者心理以及再融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