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三假”问题分析第2页
展业务,但在与保险公司的交往过程中,他发现保险行业有太多的漏洞,无论是保单的管理,还是理赔的管理,原来觉得挺神秘的金融机构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于是,他就萌生了自己“办保险”的念头。先是到广东印了3000份假保单,然后就招兵买马,有负责展业的,有负责理赔的,于是乎,一家“保险公司”就像模像样地开张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居然发展了100多个业务员,为1000多个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而且,对一些小赔案,基本上是简单快捷,立等可取,客户口碑颇好。这个案例给中国保险业有太多的启示,无论是从保险市场、保险消费者方面,还是从保险监管、保险公司方面,万征的假公司都折射出我国保险业许多真问题。现代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转移机制,充当这种转移中介的灵魂是诚信,如果诚信不在了,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保险的本质是什么?是管理社会的保险基金,是解决人们的不确定性问题。人们通过保险制度把自己对未来的安宁和预期的确定托付给保险公司,正如保险行业那句经典的广告词:相知多年,值得托付。投保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难以承担风险,才将未来托付给保险。但如果他们突然发现连保单,甚至是保险公司都可能是假的,那么,还有什么诚信可言,还有什么是可以托付的!这些年困扰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决定发展有两个因素,一是供给,二是需求,而需求是决定发展,特别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保险而言,决定需求的因素有许多,但消费者对行业和公司的信任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诚信对于保险业而言,就是命根子!
今年保监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保险业打击“三假”的工作方案,并召开全行业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打击“三假”专项工作。同时,与公安部形成协同机制,共同打击保险犯罪活动。保监会可谓是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保险业自己,还是要靠“真”。
一是要认清“三假”问题的真原因。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我国保险业的“三假”问题,就不难发现这种假,其实是我国保险业初级阶段的真实反映,就是“四个不成熟”的必然结果。初级阶段的“四个不成熟”是“三假”的真实土壤与环境,而其中保险经营主体不成熟是主要矛盾和问题。我国保险业发展非常快,主体增长迅猛,客观地讲资源和能力供给是难以适应的,加之资本盲目,急功近利,规模冲动,粗放式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就给内外部留下了造假的空间和可能。
二是要认识到保险业发展的真规律。透过“三假”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许许多多假的背后,冥冥之中是有一个“大真”在左右,这个“大真”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知做大业务规模,需要一个过程,也要有一个度,一味要求高增长,揠苗助长,其结果必然是假;如果不知保险公司的盈利需要一个周期,急于求成,想立竿见影,其结果必然是假。更重要的是:“假”欠下的账,追究是要还的。我们看到一些公司前几年突飞猛进,这些年不得不停顿、整顿和调整,其实,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比什么都重要。
三是要意识到行业共识和协同是解决问题的真途径。其实这些年人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但行业存在着“谁先规范谁先死”的悖论,存在着劣币逐良币尴尬,存在着囚徒效应,于是,就出现了集体无意识,这也是“三假”问题为什么会愈演愈烈的内在原因。行业要认识到“假”字不除,行业就没有了立业之本,生存和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而解决“三假”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让“假”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四是解决假问题需要真办法。假的法宝是“背靠背”,是信息不对称,因此,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要动真格。在保监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推动下,赔款实名制、无现金支付、客户自助查询系统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明显的效果。针对4s店存在的问题,广东保险业终于走到了一起,三巨头采取联合行动,叫板车行的潜规则。同时,行业车险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问题已写入了保监会主席的报告。保监会与公安部就打假问题采取了联合行动,立马就把假公司“申邦”的杨成等给法办了,判了5年,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这些办法的最大特点是以真治假,真到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