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分工最直接的贸易方式,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早,受影响程度也最深。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企业新订单大幅下降,自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逐月下降。20xx年3月、4月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虽有所回升,但较去年同期降幅仍超过20%。
一、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为国内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提供渠道、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背景下,加工贸易作为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占用土地多,能耗物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技术外溢作用不明显等。特别是以加工贸易集聚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用工、土地、环境等成本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已近饱和,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转型升级有利于企业发展
向上下游服务增值链延伸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根本方向,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即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的采购率,发展关键零部件、设备、模具及软件制造等配套加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即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国际物流配送等业务。对企业来讲:
首先,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
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从oem向odm及obm的转变。纯粹依靠技术转移很难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只有通过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而实现升级。
其次,发展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很低。此次金融危机中,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大部分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表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可以预见的是,品牌的优化和提升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再者,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经营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苦练内功,度过危机,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一是规范内部管理,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二要抓住机遇,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要技术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创新,推出高附加值、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第四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在同一个市场,也应实行客户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
三、推进转型升级需要政策措施
(一)、营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对于鼓励类和限制类产业,都应该明确产业目录。同时,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应保持相对稳定。一些企业反映近年来政策出台过于频繁,缺乏连贯性、稳定性,企业无缓冲时间,短时间内很难适应,非常被动。建议政府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慎重的出台调控政策,使政策更具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二)、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为加工贸易提供金融支持。
切实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资金紧张,融资渠道不畅仍是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危机,政府应出台切实措施,解决基层商业银行惜贷问题。
国家应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金融机构融资为主,国家资金支持和民间融资为辅的多渠道融资体系,为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
(三)、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加工贸易产品国产化率。
出口退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两高一资”、限制和禁止类产品,应针对产品细分,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区别对待,进一步完善相关产品目录,及时修正和调整出口退税税则号不合理部分。对其他鼓励类加工贸易产品,建议全面恢复出口退税率,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简化退税程序、提高退税速度。
出台相关措施,解决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加工结转和使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退税问题。对加工贸易企业国内外采购的料件公平对待,将调动企业在国内采购的积极性,提高国内采购率,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
随着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者的保护大大加强。劳动成本的上升,也是推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