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工作思考
20xx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农信社必须善于抓住政策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细化管理,优化结构,努力走出一条速度与效益、规模与质量相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大力组织资金,优化负债结构
存款是立社之本,经营之基,效益之源。实践证明,存款规模做大了,就能带动经营规模的增长和经营效益的提高。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存款兴社”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好存款组织工作,使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到20xx年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27.9亿元,比05年末翻了一番。但由于低成本资金占比低,负债结构不合理,较之商业银行,农信社经营效益不高。
20xx年组织资金工作,既要下大力气,做大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更要下硬功夫,优化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一是全员营销,抢抓旺季。要切实抓好“春天行动”,抢抓两节机遇,深化优质服务,实现稳存增存,努力提升市场份额。二是重点攻关,存贷联动。围绕“财政性资金、项目性资金、派生性资金”三大储源,加大协调攻关力度,实行综合营销和差别化服务,促进对公存款高效增长。特别是要完善存贷联动机制,科学设定存贷款比例、资金归社率等指标,并作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高低的参考条件,培养贷款客户“平时多存款才能在急需时得到贷款支持”的观念。三是科学考核,大小齐抓。改变原来按时点数考核的办法,实行按日均余额考核,防止月末季末搞突击甚至弄虚作假,纠正储蓄人员重定期轻活期的观念,积极吸收活期储蓄存款,调整储蓄结构。
二、加大贷款营销,优化资产结构
农信社是地方金融机构,以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必须加大信贷投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求得自身发展。要靠加快发展来消化历史包袱,化解各类矛盾,提高防险控案能力,提升形象和地位,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推进改革进度。从去年以来,我们抓住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信贷营销,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截止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7.9亿元,较年初净增20.8亿元,增幅达到36.4%,但利息收入增幅只有17.4%,低于贷款增幅19个百分点。资产结构不优,创效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20xx年的信贷工作,既要加大投放,做大规模,更要在贷款结构的优化上做文章,将信贷资金向优势产业、优良客户倾斜,为信贷资金获利找到可靠的载体,通过有效投入获得最佳效益。一是坚持效益中心,调整客户结构。银行业普遍存在“二八现象”,20%的大客户为银行创造了80%的利润,80%的中小客户占用了银行20%的服务资源,这种情况在农信社更甚。农信社要认真分析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细分客户市场,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维护,拓展黄金客户,培植优良客户,巩固一般客户,淘汰劣质客户,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客户对信用社的贡献度。二是科学把握节奏,调整期限结构。要科学匹配农信社贷款期限,使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比例日趋合理。一方面,要彻底纠正春放秋收冬不贷的旧观念,对看得准、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的“短、平、快”流动资金贷款,做到常收常放,增加当期收入;另一方面,要有计划的扩大项目贷款,努力拓展一些大客户、大项目,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保持长期可持续盈利。三是创新担保方式,调整风险结构。用足省联社已推出的各种信贷产品,灵活采用单一担保或组合担保方式,努力提高担保类贷款占比。同时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担保贷款业务,研发新的区域性贷款产品,尽力满足城乡多层次客户贷款需求。今年重点是借鉴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农信社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试办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还要加大优质低风险客户的准入,对于交易背景真实、要素齐全的银行承兑汇票优先贴现,对手续齐全的信用证优先押汇,抢占低风险市场,创造经济效益。
三、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
近年来,我们按照资产多元化,收入多样化的思路,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各项收入大幅提高,收入结构不断改善,11月末,各项财务收入60608万元,同比增加13378万元,增幅28.3%。贷款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xx年,要继续抓好收入结构调整,促进创利渠道多元化。一是加强利息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机制,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