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节能减排工作,助力低碳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日前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调要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会议再次显示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早已将其作为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
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引导和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金融政策大力支持绿色信贷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运用常规的行政、法律、税收等手段外,应充分发挥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阀”、“控制闸”作用。早在7月,国家环保总局、央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首次提出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的政策,这标志着绿色信贷全面进入节能减排的主战场。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应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随后,金融管理层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金融业全面加强绿色信贷建设。银监会制定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并于11月公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自此开始,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和管理制度。
两年多来,信贷政策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总体目标还在不断深化。12月23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明确信贷投放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大绿色信贷和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发展绿色信贷建树颇多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可以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通过金融杠杆实现环保责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事实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对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和信贷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进行经营转型和信贷结构调整,既有利于通过信贷资源的配置、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商业银行在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过程中已颇有建树。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已成为一种趋势,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各金融机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贷款结构,普遍将绿色信贷作为授信的首要条件。
去年河北省新增贷款3500亿元,大部分投向了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有效地支持了城市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各家银行也都把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政策融入其经营战略,坚决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起到了利用金融资源对经济发展引导、支持和保障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采访中,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表示,今年四川省银行业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实施绿色信贷,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确保“7+3”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过剩产能以及落后产能等行业贷款。
三、金融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大有可为
业内专家认为,低碳经济也为金融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近年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呈爆发式增长。世界银行统计,至碳市场成交额连年翻番,成交总额达1263亿美元,20xx年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我国碳生产力水平低,去年底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下降40%至45%,节能减排市场潜力大。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因此支持低碳经济不光是责任,也有利于银行业培育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建设银行副行长胡哲一表示:“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大量新兴产业成长,必将产生巨大的绿色信贷需求;银行可提供信用咨询、理财产品、低碳项目融资等服务新产品,还可以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
确实,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银行业在业务拓展方面将大有可为。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龚蜀雄认为,一是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量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将产生巨大的绿色信贷需求。二是银行业在提供低碳经济相关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空间巨大,包括为cdm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