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与政府管理关系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国际研讨会把交流“各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作为一个重要主题,顺应了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有利于及时总结交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深入研讨在危机情况下的公共行政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借此机会,我主要就中国政府近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做法,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交流。
近两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极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虽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也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但这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速一度陡然下滑,经济增长速度由的13%降至9%,其中第四季度猛降至6.8%,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1%;出口大幅下降,由增长17.2%转为下降16%;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大批农民工返乡。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作出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主要做法有: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内需、保增长。从第四季度开始,就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并不断丰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幅度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消费能力,主要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着力调结构、上水平,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包括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制定和实施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适时推动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有序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时,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显著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增加教育支出,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由于及时、果断采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标志是:经济平稳增长,我国gdp逐季快速回升,二季度回升到7.9%,四季度达到10.4%,全年比上年增长9.1%;1至9月gdp同比增长10.6%。就业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同比多增80万人。出口快速回升,12月出口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1至9月,出口同比增长34%。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7%,以来物价温和回升,1至9月,同比上涨2.9%。与此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是有力、有效的,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积极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扩大即期社会需求。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既重视弥补市场失灵,又重视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注重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者关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经济增长遇到严重困难的特殊情况下,采取超常规做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同时,重视短期增长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强调保持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受金融危机冲击、外需急剧收缩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加大开拓国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