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尽显大家族风范---梅州高思
汤国云梅州人都知道“高思一锅汤”一说,是指高思住的多是姓汤的人家。其实,高思除了汤姓人多外,还有就是读书人多、长寿者多,是蕉岭县著名的文化之乡,更是“中国长寿之乡”蕉岭的乡中乡。
高思的汤姓人大都聚族而居。村中的赤岭背,有绵延七楼二居一舍二堂清代建筑的古村落群,被誉称为进士第“十二楼”。人们沿高思西线公路从侨兴中学而下到范屋村前,就可看到由敬铭堂开始依序排列着敬铭堂、笃敬楼、创修楼、铭心楼、迪光楼、联新居、深造之舍、笃庆楼、裕榕楼、添庆楼、缵绪堂、惕承居等12座清代大屋。这些古色古香的大屋(楼)各具特色,有着丰富的楹联与书法艺术,尽显大家族风范的家祠、花园,仿佛告诉人们:昔日赤岭可不是寻常百姓家。
12座大屋中,最具特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是居中的进士第“联新居”。此屋始建于清咸丰八年,是进士汤用巨建造。这是一座典型两堂三横一后花园的围龙屋。由堂屋、横屋、后花园、门坪,门前有半月形水塘组成,有60间房。联新居门联:“联理同心花萼秀;新铭又日幅陨长”(注:陨通员)。大门是由花岗岩石雕成,门楼上斗拱飞檐,有五福临门的穿花木雕和龙凤呈祥,麒麟、狮子等吉祥兽,花团锦簇。
汤用巨,原名华才,清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生于高思乡赤岭背。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读蒙馆,熟读群书,精通经史。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方弱冠便考取秀才,此后更加发奋攻读,博览群书,学业日进。咸丰五年乙卯(1855)考取举人,第二年咸丰六年丙辰(1856)二十六岁时与钟孟鸿同科中式进士。钟孟鸿受命出任刑部福建司主事,用巨则留京待命,后受咸丰皇帝面诏,钦加翰林院待诏,诰授奉政大夫。几年后,钦准持“翰林院待诏”、“奉政大夫”牌匾返里省亲。用巨回到久别的家乡,面对家乡秀美的山山水水,站在有半月形池塘的“进士第——联新居”前,他触景生情,常吟诗作对(有诗文集 《赤岭吟草》手抄本传世),特为刚刚落成的新居撰写上述嵌名联和厅堂三副楹联。
其中正堂一幅长联曰:
赤岭启堂基,峰高土厚,卜筑落成自可栽培兰桂;
白水迎庭院,源远流长,波涛涌起何难奋发蛟龙。
联语涵盖着村里的好山好水,宜人风光,良好的育人环境。门联“花萼秀”典出唐玄宗之子,意为兄弟相亲相爱。用巨以此寓情寄语,教育后代和睦相亲,崇文尚教,愿后裔如龙似虎,成国家栋梁之才,报效国家。
用巨一生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待人和善,乐善好施。在过去封建时代,村里房姓界斗争严重,强房欺弱房,大姓欺小姓,特别是当时汤姓为大姓,与张姓势不两立,时有仇杀。用巨知道后,便和乡亲商议,申明同住在一村,同饮一河水,同在蓝天下耕读渔樵,只要和睦相处,兴建家园,共保一方平安,就是人生的快事。他居间调停,多方斡旋,终于尽释前嫌,相好如初,不但汤姓与张姓,甚至全村吴、李、盘、钟、范都如一家人,一时传为佳话。
用巨有四子:敦烈、政烈、效烈、教烈。其第三子效烈入童子试考取秀才,孙渊堂、郁堂,设馆授徒。近当代以来家族人才辈出,正可谓是“兰桂腾芳,一门俊秀;秉承祖训,耕读传家”。
除了汤用巨建造的进士第 “联新居”外,赤岭背还有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三堂二横的古建筑迪光楼,这是有众多后裔侨居海外的“华侨之家”;门前有一贡元夹石桅杆、始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的铭心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有10厅9井120间屋,楼宇气势雄伟、规模为高思之冠、出过43位大学生被誉为 “大学生之家”的笃敬楼,以及它的兄弟楼、建于清咸丰年间的笃庆楼;规模较大的还有建于清光绪年间有百岁(104岁)老人黄香招的裕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有百岁老人李贤娣(102岁)的缵绪堂;以及敬铭堂、创修楼、深造之舍和惕承居,和“贡元之家”添庆楼共12座大屋。
如今,门前高思河仍然蜿蜒迂曲,河水潺潺奔流不息流向高思圩泉水桥下,西面白水礤树木葱郁。进士第虽经百年沧桑,斑驳的桅杆石柱仍然矗立在屋前,见证着进士举人的风采;连片的优美古村落,仍然十分清幽,承传客家人崇文尚武、耕读渔樵的优良风貌。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景色宜人,胜似山村的桃花源,让人浮想联翩,别有一番情趣。正是:
文风鼎盛誉名驰,水绕山环入画诗;
耆宿英才长寿县,绵延村落聚民居。
十楼院落遐思远,一幅楹联启族基;
欲问休闲何处去,养生福地在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