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05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会暨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内容显示中
在全市2005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会暨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2016年1月日)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把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请来,欢聚一堂,共贺新春,并借此机会通报全市2005年工作情况,使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市情,帮助市委、市政府作好决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我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介绍一下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一、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五化一优”战略、突出“四大重点”、确保“三个增加”、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在近几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十个新”上: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扩张,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预计2005年,全市GDP(按现行方法核算)总量可达630亿元,增长17%以上,是2002年的2.01倍,三年翻了一番,占全省的比重为3.4%左右,比2002年上升0.4个百分点,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全市第二产业发展迅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14.6:51.7:33.7调整为目前的9.9:66.3:26.8。
二是工业经济跃上新平台,运行质量得到新提高。2005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工业利税130亿元,增长45%,是2002年的3.8倍,三年翻了近两番。实现利润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28.16亿元,增长36%,是2002年的2.1倍,三年翻了一番。
三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市招商项目达到个,合同金额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亿元,增长%。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数达到万户,增长%,私营企业个,增长%;民营经济注册资金亿元,增长%,从业人员万人,增长%;非公有经济纳税额亿元,增长%,占总税收的%。
四是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城市建设凸显新水平。2005年,全市在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过亿元的个,过20亿元的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元,是2002年的3.6倍,相当于整个“九五”累计投资的1.1倍,三年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002年前的26%左右,升至2005年的50%左右。新城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旧城改造成效明显,投资总额达亿元;城市综合整治、文明生态村创建、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全市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五是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和谐枣庄建设呈现新局面。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10%。大力实施“八大民心工程”,同时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办了“六件实事”,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枣庄”、“文明枣庄”、“生态枣庄”活动,煤炭生产实现百万吨零死亡,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干部群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心同德、勤奋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市委、市政府的每项重大决策都得到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凝聚着老同志的心血和智慧。各位老领导、老同志退而不休,十分关心枣庄的发展进步,主动出谋划策,展现了老领导、老同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胸怀和对鲁南大地深厚的情感。我们为有你们这样的老领导、老同志感到十分骄傲和欣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05年市委、市政府着力抓的几项工作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一是以“三百”工程为切入点,大力做好“三化一转移”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市评选出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100个村进行表彰,促使一批经济强村发展壮大;在2004年41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全市又选择了100个村进行创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0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市、区(市)直部门结对进行帮扶转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49万人。同时,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去年在我市召开的全国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推广了我市滕州麦田管理经验;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做法;召开的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经验。
二是加快建设“一区九园二带三大基地”建设,努力构筑枣庄工业发展新优势。抓住我市11个开发区通过省政府审查的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市高新区和各类园区建设步伐,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功能不断完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市高新区实施各类项目 个,总投资 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 个。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2平方公里的泰国工业园,于11月26日举行奠基仪式,总投资42亿元的首批20个项目正在筹备,其中10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把枣薛经济带的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市中区工业园和市高新区、新城为主体,以张范民营经济园区为中间节点,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建设力度,枣薛经济带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抓住南水北调的机遇,以台儿庄、峄城、滕州、枣庄港口为依托,以港口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建设68公里京杭大运河“沿运经济带”。立足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搞好精深加工,放大能源效应,能源、建材、煤化工三大特色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特别是鲁南煤化工基地建设已具皱形。年产20万吨醋酸、24万吨甲醇的国泰化工已经投产;投资21亿元的凤凰化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9.8亿元的鲁化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已动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年产60万吨甲醇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签订合同。
三是千方百计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实行市、区(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点项目从论证、立项、审批,到征地、建设、环境优化,各级领导同志带领有关部门靠上帮包,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千方百计营造环境,积极引导、注重发挥中央、省属驻枣大企业的优势上大项目,实现大发展。全市“328”工业重点项目、“一港两站”、东西沙河改造等十大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四是狠抓“三大亮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枣庄国际石榴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了2005年山东枣庄(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韩国招商会等招商活动,千方百计引进“大、高、外、洁”项目。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扶优扶强、放手发展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在加快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加快发展。建立健全了6大服务体系13个服务组织,其中仅各类担保机构就有11家,累计为民营企业协调和担保贷款3亿余元。充分发挥高新区和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主攻煤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培植壮大机械、医药、纺织服装、电子、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0月9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枣庄科技博览会。同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和完善激活国有资本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2亿元,增长%;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个,累计投入资金亿元。
五是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政策支持、多元投入、深化改革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特别是紧紧抓住我市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遗址被列为100个红色经典景区的重大机遇,着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社区服务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旅游人数达到74万人次,同比增长42%;旅游总收入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红色旅游人数约为34万人次,收入1.2亿元。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枣庄。市委出台了《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枣庄”建设的决定》,对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枣庄”,明确了任务,作出了安排。
一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抓住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机遇,精心做好宣传推介枣庄的文章;进一步加强了新闻出版、互联网的管理,建立健全新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我市有6个单位受到表彰。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保障政策体系。积极实施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35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摄制完成并在全国热播,举办了首届鲁南民间艺术博览会和湿地红荷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暨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坚持党管武装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是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建立了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机制,对重大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制定及一系列重要措施的出台,都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召开了人大工作会议,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职能;支持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一个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已具皱形。旧城改造注重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搞好城区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围绕建设生态市的目标,不断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狠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以提高枣庄对外吸引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软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服务经济转变职能大家评、政务环境建设年等活动,组织执法部门、企业、运输业主真诚面对面等电视专题节目,加大对经济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受到投资经营者的欢迎。
四是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吃水难、行路难、农村看病难、上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扎实开展“代理妈妈”、“希望工程”和“资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大学”等扶贫济困活动,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是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全市先后开展了春季“严打”、打击整治“三强五霸”和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和治安清查活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市整体治安防范能力明显增强,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聚集滋事事件和治安责任事故。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市煤炭生产实现了百万吨零死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全国民政信访工作会议、全省平安建设经验交流会和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对我市的有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座谈会上,我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就“两个一”工程建设作了典型发言,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推广了我市的做法。
(四)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深入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坚持领导带头,确保学习效果;坚持严格标准,确保分析评议质量;坚持边学边改,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完成,党的先进性建设转入经常性工作;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基层顺利展开。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确定了为未成年人要办的16件实事和为农民要办的10件实事,在全市实施了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农村贫困党员帮扶、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解决困难儿童失学问题、解决农村学校课桌凳更新问题以及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树形象”活动等六件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是大力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条例》规定配备干部,做到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客观公正。全面开展“三个一批”,大力实施“12345”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县级后备干部中选拔100余名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到党校、高校培训,到经济薄弱村对口帮扶;选拔2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新加坡进行公共管理培训;选调3名地、县级领导干部赴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选调1名博士、3名硕士、50余名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各级党政干部队伍,提高了党政干部队伍的学历和知识层次。当前,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团结协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办,形成了加快发展、干好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先后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集中教育活动,坚决治理并狠刹向领导干部送钱送物、跑官要官、打着领导干部旗号办私事、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等歪风。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市、区(市)党政领导同志向社会作出廉政公开承诺。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市共立查案件起,涉及县级干部 起、科级干部 起,处分党员、干部 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 万元。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上很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外向度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带动全市经济、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大项目和利税大户仍然偏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机关干部作风还有许多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等等。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三、2016年的工作安排
关于今年的工作,去年底召开的市八届九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既定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工作思路,在全力抓好“富民强市”十大工程建设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工作中着力抓好几个方面:
(一)紧紧抓住“三农”工作不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加快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百个强村竞赛、百个薄弱村帮扶转化和百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三百”工程,促进强村更强、弱村转化、生态村持续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党组织和乡村基层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不放,在加快城市经济转型上实现新跨越。充分发挥鲁南煤化工基地、高新区高科技孵化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强力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努力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市服务业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三)紧紧抓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放,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实现新成效。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制度和体制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创新招商方式,全力打好“名优”牌、“资源”牌和“感情”牌,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植壮大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和创汇产品。
(四)紧紧抓住民营经济发展不放,在培植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新进展。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努力造就一大批投资者和经营者,促进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实施倾斜政策,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管理和技术水平高的大型民营企业。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管理和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紧紧抓住城镇建设不放,在促进城乡面貌改善上实现新变化。进一步加快新城建设,加快凤鸣园、行政培训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项目建设,为新城区聚集人气创造良好条件。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重点加强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加快区(市)驻地和中心镇建设,为农业转工业、农民转市民、农村转城镇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大水污染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打造枣庄的“碧水蓝天”。
(六)紧紧抓住环境建设不放,在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现新提高。大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公民、企业诚信守法意识,建设“文明枣庄”。高度重视维护稳定,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搞好平安建设。大力实施各项民心工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七)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在注重运用政治荣誉等激励措施的同时,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真正奖出动力,激发活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比干劲、比发展、比实绩、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促进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201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离不开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我们恳请老领导、老同志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谏言献策,多做宣传、理解、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广大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特殊照顾,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工作再忙、任务再重,也不能忽视老干部工作;矛盾再多、困难再大,也要从优照顾老同志,常怀敬老之心,善谋为老之策,真诚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市委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所在单位,要进一步关心、照顾好老同志,并注意把老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材料,报市委、市政府。这次通报会后,要组织老干部认真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给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美满、阖家欢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