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站在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坐标下,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深情回望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95年的风雨路,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展望了未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前景。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核心,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历史演进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95年从根本上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关照,以党性和人民性为依托,奏响了历史和现实的交响曲、信念与未来的协奏曲。
总书记的讲话,以上下5000年的宏阔视野,审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史,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中解救出来,带领中华民族走上独立、复兴之路;同时又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科学的唯物辩证史观和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看到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又相斗争而发展,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准确研判和严肃指出了在这条由逆转顺的发展之路上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与挑战。
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从弱小走向强大,并持续繁荣,抑或从强盛转向衰落都有其历史规律,指导思想、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方略、治理体系、执政党等是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都会深刻影响甚至决定蕴含于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繁荣与衰落这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未来。
鸦片战争的炮声,击溃了中华民族千年的辉煌,随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试图寻找一条能够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却均以失败落幕。中华民族失去了方向,看不到未来,中国人民是多么绝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5年前,中国人民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是多么强烈,但前途又是多么渺茫”。“乱世出英雄”,1921年,在那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顶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力抗千斤,诞生于红船之上。 “时势造英雄”,中国共产党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为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指出了一条全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给在民族带来光明与未来的共产主义道路,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理想信念高于天,有了旗帜就有了方向,有了理想就有了追求,有了信念就有了动力。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共产党宣言》简单明了地勾勒出理想社会的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共产党人所追求理想的最简明的表述,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而无私的情怀。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引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信念,让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烈士献出宝贵生命,让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积弱的泥潭,迎来了独立解放,重新扬起了复兴的风帆。江姐在重庆渣滓洞,遍尝老虎凳、辣椒水,十根手指被嵌入竹签……这些残酷的刑罚却在共产主义信仰面前败下阵来,江姐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吉鸿昌就义前,弯腰拾起一根枯枝,在地上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少顷,他坐在监刑官搬来的椅子上,直面枪口,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沂蒙母亲”王换于,倾全家之力,创办了“战时托儿所”,3年时间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正是这种强大的理想信念,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流血牺牲、 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实现由衰落到振兴的转化。总结启动“转航”模式的规律性因素,我们发现,除了理想信念的指引,还需要发展道路、发展方略、党的建设的撑托与助推。理想信念是灵魂,发展道路、发展方略、党的建设是筋骨。
第一,发展道路是路径。理论支撑道路、制度决定道路,实践检验道路。经过建国后29年的曲折与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性决策,又经过4年的摸索与总结,终于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国家发展道路没有“万金油”,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基于中国国情、社会发展阶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科学论断,又经受住了32年的实践检验。对此,我们有理由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发展方略是抓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走向复兴接力赛中参赛者们正在全力奔跑的一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离我们最近的、即将完成交接的一棒。为把这一棒跑好,争取最好的成绩,“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必须遵循的动作要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弘扬法治是提速增效的动作技巧,几者环环相扣、统筹联动,需要参赛者将它们糅合渗透到前进中的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跨步、每一次呼吸。
第三,党的建设是保障。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权,一个强大的政权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走向复兴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六大构件之一。什么样的党,就会把中国带向什么样的未来。党的建设是民族与国家前进道路上的航海线和灯塔,保证着中国共产党驾驶的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航线一往无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严肃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态是不是绿水青山,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不是挺在前面,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是不是一丝不苟,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不是常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是不是常悬心头,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荣辱、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命运。
发展道路、发展方略、党的建设,最终目标都是让人民在民族振兴、国家昌盛的基础上过上富裕、充实、幸福、有获得感的好日子。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这一论述深刻表达出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承接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宗旨,党性与人民性实现了高度统一。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还再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5年前,是人民群众你家挤出一斗米、他家省下一袋面,母亲送儿去参军、父子携手奔前线,这才帮助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燎原的重任。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但群众的恩情不能忘、群众的奉献不能忘、与群众的感情不能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95年来,人民群众给了党涌泉般的情感与信任,全体党员更要将这份深沉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往更高的目标迈进中。回望民族5000年的光辉史、回看近代以来的衰落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前进。中华民族走进今天的复兴潮、中国走上今天的富强路,实现了从逆境向顺境的转化,我们一定要深刻总结实现这一转换的原因,并在今后的发展中让其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又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新要素、新的推动力量,保持繁荣与衰落这一对矛盾持续向前者转化。
总书记的讲话,展现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展示了一个大国领袖带领世界上最大的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一个先进、纯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决心。
我们要将总书记的讲话牢记心间,不要忘了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5000年风雨路,不要忘了中国为什么能摆脱积贫积弱,为什么能不再挨打,为什么能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不忘使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