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依然鲜活而丰满。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精神,穿越50年历史烟云,仍然能响彻长宇……
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
观看电影《焦裕禄》重温他在兰考的点滴:从走马上任兰考第一书记,带领县委领导干部参观火车站民众逃荒场景,发放救灾粮,送别泡桐树专家人才,私自为全县灾区干部购买高价粮食,与大水搏斗挖水渠,看望重病乡亲……
他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为人民服务。
【咬定青山不放松】
1962年12月初,地委组织部同志在和焦裕禄谈话时,明确地告诉他,兰考是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个充分准备。当时焦裕禄态度十分坚决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组织上要焦裕禄回去安置好家再去兰考报到,而焦裕禄却立即到兰考报到去了。他说:“兰考正在严重困难的时候,那里的群众正盼望党组织派来的人组织他们向困难作斗争。
面对当时艰苦的环境,那股倔劲让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这里,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改变兰考的现状他誓死不回。
【两袖清风只为民】
在兰考身为县委书记,但他心里装着只有人民。
不接受县长送的米,不吃乡亲送的鱼,不给闺女买新衣服,宁可吃窝头,不吃红烧肉。对于自己的病情不肯看医生、不肯吃药。这些咋一眼看上去近似乎绝情的举动的背后藏着焦裕禄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那种勤俭几近苛刻。妻子给女儿做的一件花色大衣,焦守凤从小学一直穿到上初中,缝缝补补穿了好些年,衣服上净是补丁,同学总是笑她:“县委书记的姑娘穿的还不胜我们呢。”花季年龄的小姑娘哪有不爱美的,她觉得委屈极了,哭着央求父亲给她换件新大衣。可父亲说:“书记的孩子不搞特殊,非要比的话,学习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
【闯荡革命第一线】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这是焦裕禄常对干部说的一句话。干革命就得敢闯!成功了,有经验;失败了,有教训。只要敢闯,就能从困难中杀出一条路来。有些人干工作平平静静,说什么“上游太辛苦,下游打屁股,中游最舒服”。他们不愿动脑筋,不愿动手,不愿学习,重要会议也不记录,对下情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只知不解,不知不解,人云亦云,信假为真,没有肯定的结论,回答问题总是估计、大概、差不多、没有把握……这是干革命吗?不!这是混革命。他始终坚持下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那么将会能了解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嫁与春风不用媒】
在兰考,面对艰苦的环境,焦裕禄同志对不同意见的同志采取中肯的谈心工作。不犯态度,不打压,不耍政治手段。一心扑在工作上,泡在群众当中。工作当中遇到争议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世界观。焦裕禄同志是个对干部同志、对乡亲有着深厚革命感情的人。对革命同志充满爱护、珍惜的情谊。对于泡桐厂长得浮肿病去世,给了他极大的刺激。以至于私自决定买高价粮分给干部改善伙食,那是犯了政治错误的行动,有可能被处分的事情,完全没有私利在里面。顶着疼痛冒雨看望病重的老乡亲,还把家里的买肉钱送给了有困难的人。每件事都是体现着父母官的情怀。他已经走进了人民的心里。
他就这样一个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冒着狂风暴雨,饿着肚子,忍着疼痛带头帮助农民疏通水渠。病倒了,累垮了,直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还是惦记着农民今年的收成。
我想当他看到那饱满的麦穗时,他是踏踏实实、安安心心走的……
影片结束,脑海里回放的仍是他转过身的背影。一生只做一件事,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革命者的生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