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课课堂教学观摩后感
**月5日—7日,我有幸到**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本次活动分为低段和高段两组,低段共开设14节课,高段因为要进行开幕式,故开设13节课。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改变。
改变之一:赛课方式更具挑战性
以往赛课,都是选手自选内容,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然后进行赛课。由于准备时间较长,可谓精彩纷呈。据一些参与磨课的老师介绍:不要说是参与赛课的老师,就是他自己,对执教者要说的话都是了如指掌。
这一次赛课,赛课方式作了大幅度调整:在比赛前15天公布5个课题,选手从中选择一个课题备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次赛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方式,大大增加了难度,真正考验执教者和磨课团队的智慧。
因为时间短,并且是同课异构,整体感觉质量不及以往,但这样的赛课更真实,更为一线教师所乐见,对一线教师更有启发性与示范性。
改变之二:情境创设更具灵活性
曾几何时,情境创设一统天下,上到各类各级赛课,小到校内公开课,都在费尽心机地创设着情境,更有甚者似乎是无情境不成课。而在这次的省优秀课比赛中,状况明显好转。泰州的张老师和仪征的赵老师创设的是大情境,一节课都是围绕一个情境进行;盐城的张老师在习题部分创设了自己带一对双胞胎去体验农家乐的情境;徐州的卢老师、淮安的陈老师等老师只在开头创设了情境;宿迁的陈老师、连云港的熊老师等老师则未创设情境。
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大情境创设的例子,因为它们更具代表性。泰州的张老师执教的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他先是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猪八戒吃了自己的一份后,又将孙悟空、沙悟净的也吃了,孙悟空为了惩罚他,让他将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引导学生探究出一块一块地分和3块一起分的方法,后来白龙马也想吃,逐步引伸出a张饼平均分给b个人。情境连贯性较强,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遗憾的是由于张老师对教学设计调整幅度较大,自己对所授内容记得不是很熟,忙中出错,影响了发挥。
仪征的赵老师执教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她创设了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情境,着重研究了德国队、加纳队、美国队和葡萄牙队比赛的情况。本无可厚非,但接下来的情境创设稍显雷人了,德国队夺冠后,丁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到酒吧庆祝,他们先是拥抱,然后是互送礼物,就此打住也就算了,偏偏又安排了丁老师和李老师进行涂色比赛的游戏,王老师去玩投飞镖的游戏,引得听课老师们笑声一片。 我始终觉得,如果后面的情境是安排三个学生朋友进行,也就罢了,为啥偏偏要安排成人去玩那些幼稚的游戏呢?情境创设一定要贴近生活,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改变之三:学习方式更具多样性
十几节优秀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分饼的过程、列举比赛的场次、大小盒互换都能放手让学生进行。只有经历了过程,学生印象才能深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
徐州的卢老师和宿迁的陈老师都以导学单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的表现也未让老师失望。卢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中,学生将文字列举、表格列举、连线列举等方式都能呈现出来;陈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中,学生除了常规的假设都是大盒、假设都是小盒的计算方法外,还有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呈现,则给人以意外的惊喜了。不禁让人感叹:学生潜能无限,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
改变之四:习题处理更具针对性
印象最深的是宿迁的陈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中对练一练第1题的处理。陈老师先是课件出示题目:一件上衣和4条裤子共360元,求上衣和裤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让学生尝试用假设的策略解答,学生一听傻眼了,纷纷表示不好做。陈老师追问:为什么不好做呢?不是有条件,也有问题吗?学生明确了缺少上衣和裤子之间的关系的条件。陈老师让学生补一补条件,有的学生补了倍比关系的条件,也有的补了相差关系的条件,这样就将这道题目用活了。这时再呈现出缺少的条件:每件上衣比每条裤子贵25元,让学生来解答,题目的价值已飙升许多了。我此处的点评是:一题多用,匠心独运。
虽然两天的听课量较大,让人感觉劳累,但于我而言,累并快乐着,我将把所学、所思用于我的教学实践,在教改之路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