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廖俊波的人生定位
廖俊波,福建省南平市常务副市长,3月18日晚在出差的路上遇到车祸离世,年仅48岁。消息传出后,5个小时在网上悼念他的人就破了10万。这个人都做过哪些事,会让他人如此惋惜、不舍?作为审计干部,我们更应该向廖俊波学学他的人生定位。
定调“一天”。风风火火,日夜兼程;挥别人生,如此仓促;最后一息,止于旅途。这是廖俊波的生命状态。初心定调一生,人生定调一天。“我没有走不走的概念,没有换不换届的概念,在哪里一天,就想做好每一天”——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就像一块砖,“搬”放于闽北各地。无论在什么位子,干多久,有多难,他都把所有日子当做“一天”,把这“一天”当成自己的初心,当作事业,长久经营。“如果一天有48小时就好了。”他曾这样对司机林军说。他就像一台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转”得那么快,干得那么欢,运转到极致,悠然终止。他曾这样比喻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确确实实想为更多的人做点事,你会觉得所有的工作都值得。比如,你为自己的孩子洗尿布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难受吗?肯定是快乐的!”审计干部工作单一,翻账、查账、写报告,再翻账,再查账,再写报告,反反复复,常年累月如一日,如果没有这种定调“一天”的工作状态,是很难搞好审计工作的,审计工作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要把工作定格在“一天”,用好每一天,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大课堂”,把群众工作作为“落脚点”,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定位“最小”。“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民服务的。”这是廖俊波当年与幼小女儿的对话。寻着廖俊波的足迹和心迹,深感此话的深意:无论是当镇长,还是当县委书记、副市长,他始终把自己看得很低,真正当成“最小的人”;为百性的事上心、操心、分忧,是他不变的本分和天然的担当。作为副市长,他把印着自己手机号码的名片主动递给需要帮助的人。白天太忙无法接听处理,哪怕再晚,他一定会回拨过去。作为审计干部,要有心怀苍生的大爱精神和积极为民解难的奉献情怀。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加强对涉及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关注涉及“三农”、城市低收入群众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资金的管理,政策落实及执行中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努力做到“三个看齐”,向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看齐、向国家资金的安全看齐、向人民群众共同向往看齐,进一步定位好服务角色,实现审计工作按法律法规办、按程序办、按人民群众意愿办。
定名“樵夫”。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他的一生正如他的微信名一样,“甘为人民俯身砍柴”,用自己的苦和累,给人民带来了温暖,也为每名党员干部照亮了前进方向。“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廖俊波先后是在拿口、荣华山、政和,武夷新区等地工作,可以说,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用樵夫的韧劲、拼劲,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廖俊波的事迹为何如此感人?这个“樵夫”究竟有何魅力?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他“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用实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改革已进入攻坚期,面临许多难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樵夫”精神,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审计干部应以廖俊波为榜样,对党忠诚,扎根基层,把工作当爱好,把事业当追求,甘当“砍柴之人”,咬定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将视野放大,关注“末梢神经”,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地了解基层,了解一线,通过监督“最后一公里”,解决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