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奉法者强观后体会六篇
篇一
大型专题政论片《法治中国》第一集《奉法者强》播出,重点讲述了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既看到强汉盛唐的雄风、大国盛世的荣耀,知晓外敌铁蹄下的山河破碎、军阀割据中的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态大踏步行进民族复兴的步伐。时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我们比近代以来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这三个深刻、凝重的发问,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必须作出正确解答的重大考题。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学发展、长治久安,最根本的是要靠法治。“法治国家”必然要以反腐为保障。近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最终会导致党和国家逐渐衰退。因此,我们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具体问题管起,坦诚相见、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见常态、见长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才能确保中国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历史性一跃的关键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目标日渐接近。同时,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这艘航船,需要法治的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需要法治堤坝的保护;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果,需要法治的守卫。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法治中国》专题片系统地为观众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壮阔历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法治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将法治植入每一个公民心中,让宪法法律的权威成为全体公民的信仰,让法治为执政兴国保驾护航,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打下基础。
篇二
大家一致认为,专题片《法治中国》生动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这五年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经验最丰富、最系统,法律的作用不断被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被重申,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展望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更加光明的前景。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表示,第一集《奉法者强》概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思想渊源、决策过程及实施以来的辉煌成就。专题片气势磅礴,理论深刻,振奋人心,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和战略设计,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成熟和自信。
“国家法治化的程度,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姚建龙说,法治不只是法律人的理想,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幸福保障,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法治昌明,正义可期,则必国强民安。
“认真看完第一集《奉法者强》后,我就被这部专题片所深深吸引。作为一名从业20余年的检察官,内心充满激动与欣喜。我们每一名政法干警,必须在政治上坚定可靠,在业务上精钻深研,在作风上勤勉敬业,在廉洁上清白自守,穷尽毕生的学识与精力,把法律条文的微言大义化成人文社会的春风雨露,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安全幸福,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民行处处长陈忠说。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的刘燕萍,在看完第一集《奉法者强》后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公安民警,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是百姓评价政府法治水平的重要方面,也肩负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责。时代呼唤法治,人民期盼法治。新时期的人民警察要善于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在正确的法治道路上大步迈进。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立法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认真观看第二集《大智立法》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阳光表示,一方面,立法通过总结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与成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在“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精神指导下,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先行先试”“授权立法”等方式,为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的衔接。
让徐阳光印象深刻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税立法在贯彻税收法定原则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税收法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权力任性而为的情况将越来越少”。
篇三
近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一经播出,马上在社会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法治中国》第一集中就提到了“人民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人,人组成了家庭,城市,国家。国家的根基在于每一个人,就如人均GDP能基本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那么人民的懂法知法会不会用法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法治完善程度。坚持以人为本,让不懂法的人去学法,懂法的不违法,权益受害的会用法。这正是依法治国改走的道路。
依法治国,以人人知法为前提。“不知者无罪”这是自封建时代就有的一句话,因不知而不算其有罪。但这句话从古至今都不适用,其一是知与不知的界限不能区分,其二每次犯罪必然伴随有利益受损者,以犯罪者的不知而赦免其罪过,也无法向受害者交代。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让人人知法,不在因不知而犯罪是首要前提。如何让人人知法,要引导群众主动学法,在基层如农村广泛而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发放普法宣传册,刷标语使基层群众也人人知法,人人学法。
依法治国,以人人懂法为主体。人人知法并不代表人人懂法,懂法要知道自己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同时知道触犯法律之后将要面临的刑罚。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电信诈骗,涉黄涉毒等犯法,但在巨大的利益以及不知道触犯禁区将面临的具体惩处的情况下,选择在侥幸心理下铤而走险。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知道触犯法律的具体后果,可以让一部分人退缩。因此在依法治国过程中,让人人懂法,知道自己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什么样的结果是主体。
依法治国,以人人用法为目的。在人人知法,懂法之后,要以人人会用法为目的,法律是公正的,它不偏向于任何一个人。一些人认为事情很小,就算了,或者怀着上法院伤感情伤面子的心理放弃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万万要不得,这只会助长不良之气的增长,我们要鼓励权益受到损害的任何人勇敢的运用法律武器,通过正当渠道维护他们的权益。
篇四
法律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和名义,而且也是对国家权力执掌者的约束和警醒。执政党宣示法治理想,对国家治理而言是难得的一次转捩机遇期。
8月18日,六集政论片《法治中国》播出第一集《奉法者强》,该片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以中共十八大以来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成就为主线,内容涵盖法治建设的主要方面。从片子布局可知,“法治中国”辐射立法、行政、司法和守法各领域,其中“公正司法”更有两集的体量充分展开。
以法治为主题统领和表述新一届执政团队几年来的施政心得与治理经验,“法治中国”作为国家梦想的意义在此次高规格的政论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法治不是新鲜词,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深入诠释和实践可视为近年来执政党的政治宣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深入理解和探索法治的真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个难得的共识。对于法治国家的阐述和理解,哪怕是在学术界也同样存在“法治与法制”的涵义区分,作为国家理想的法治,人们的理解究竟是如何从法律制度本身的制定过渡到了“法律的治理”的?其中经历的认识变迁何止在人心与观念。更何况,“依法治国”与“以法治国”的一字之差所涵盖的法治观念剧变更直接指向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来路与去向。
法治是现代政治的治理理念,其对治理团队与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制的考验,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法律本身。不难看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治理和运行的各个领域,都在厉行对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改造,不仅包括在司法领域推进的新一轮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的诉讼机制之变和法律机关的职业化、员额制。法律之治,首先是对司法机关回归法律属性的拨乱反正,以及对法律从业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保障。法治不仅是法律从业者的事,更不是局限于某个专业领域的话题,法治是众人的事,庇护众人的利益,也约束着众人的行为。
法律为执业者所尊奉,也要为民众所信仰,更要为权力者所敬畏,这是国家法治之变之所以能够实现的根本。此次政论片首秀,以“奉法者强”为主题,意在阐释和凝聚全社会对待法律之治的诸种共识。奉者,形象的场景是一种捧着的姿态,则意味着对待法律的态度应持敬畏心,这是对国家整体架构和运行中,权力执掌者所提出的要求。法治首先在治权而非治民,法律对民众的初衷和本意在于庇佑和保障。政府法治化的实施在于依法行政的贯彻,法律之治对待被约束对象不是一个永远舒适的状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讲的也是个羁束价值,权力的运行和执掌注定需要走出制度的舒适区,这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而言是条必由路,且无捷径可循。“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共识也许不是一次曼妙的描述,而是对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约束的一种点醒。约束权力、监督权力,是现代政治治理的要义所在,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实现,一定是国家与社会之福。
法律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和名义,而且也是对国家权力执掌者的约束和警醒。执政党宣示法治理想,对国家治理而言是难得的一次转捩机遇期,“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将国家治理与法律之治建立如此必然的联系和逻辑,可见全社会在这一关键问题上的可贵共识和理性。在实现和朝着整个国家的法治理想的过程中,法律的意义和终极价值便非常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明确和重申,那就是对人的尊严、幸福和权益的制度保障。“奉法者强则国强”,国家强盛的意义与法治理想的目标在此处应当而且必然殊途同归,那就是实现对人的关怀和庇护。
篇五
看后我深深体会到, 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法治保障;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进步,离不开法治护航。从近年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新的十六字方针。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更加深刻体会到,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长治久安之大策。 《法治中国》专题片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了对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的认识和内涵的理解。
几年来,人们欣喜的发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建设的节拍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规矩的约束作用,而法便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保障。造福人民,依靠人民,是法治始终鲜明的旗帜。现如今,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步前行,都在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热情高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既是践行者又是推进者,肩负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考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法治信仰深入人心。确保各项活动都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
《法治中国》第一集《奉法者强》重点关注顶层设计,追根溯源,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工作者,我感觉肩负重责,大有可为。"
形式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全国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越来越完善。
我们坚信,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持领导,有全面依法治国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篇六
法治中国不仅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而且成为一种国家信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法治这一现代法治国家确定的公理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且进一步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中,由此使法治中国不仅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而且成为一种国家信念。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们现在比近代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需要我们法治的力量来推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社会发展,百姓福祉,都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和保障。现如今,人民群众知道遇事找法,法的意识已经深入民心,法治中国距离群众越来越近,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带给老百姓的就是一个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法治获得感”滴灌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这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也应该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制定出台一系列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规,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有更多的满足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