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委信访室轮训心得体会
“这里是纪委信访室吗?我要反映问题。”“是的,您请坐,您请说……”就这样,我开始了在纪委监委信访室为期一个月的轮训工作。转眼间,轮训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共接待来访群众20余人次,电话接访12次。在此期间,我对接待来访群众、信访线索处置流程、信访件的分析判断等具体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谈谈这一个月来我的工作体会:
信访工作是为民解忧的重要窗口,接触的是最基层的广大群众,群众反映的诉求也是各种各样,在接待群众、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需要用超人的耐心接待群众、用专业的知识答复来访群众,需要和相关领导、部门打交道,在这些过程中最能锻炼人,最能考验人。可谓说,当一名优秀的信访干部得身怀绝技、武艺超群:
一、信访干部要懂得“读心术”。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而来,不管是心平气和的反映问题还是情绪激动的控诉,首先,我们信访工作者要平和对待,耐心倾听群众反映的诉求。其次,了解来访者诉求后,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耐心解释,属于受理范围的,简单问题按照程序一一答复,较难回答的问题,切忌轻易表态,自作主张,发表与现行政策不一致的意见。对不清楚的事,宁可不答,或咨询后再答,也不可凭感觉回答,更不可随意回答,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要敏锐观察来访群众情绪动态,用平和礼貌的心态,专业的业务知识告知来访群众,为解决信访事项打好基础。
二、信访干部要有个“好脾气”。“人无难处不上访”,凡是来访群众,都是认为其权益收到侵害,都有一肚子的委屈和不平,情绪难免激动,语言难免过激。但是,越是这种情况,我们信访干部越要心平气和,热情接待,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的理解上访人的难处,拉近距离,平等沟通,让来访群众把心中的“怨气”说出来,耐心疏通群众情绪,这样才能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更要学会容忍,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挖苦、指责、谩骂,都不急不火,以平和的心态、专注的眼神对待来访群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心服口服,使怀着怨气而来的来访群众满意而归。 三、信访干部要“会说话”。要掌握语言艺术,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准确掌握来访群众的基本诉求,不能简单应付,高高在上,敷衍了事,草率答复,要耐心倾听,说“接地气”的话,掌握信访事项来龙去脉,让来访群众尽情倾诉,为下一步分析研判提供依据。转办信访事项时也要善于和相关工作部门沟通,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共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信访干部要储备“知识库”。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政策积累。特别是纪委监委成立后,涉纪信访的受理范围、监督对象、办理程序、问题线索处置等都有所变化,需要我们尽快掌握,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当了解与当前形势相对应的有关政策,诸如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养老保险、工伤低保、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理清问题的根源,抓住信访事项的实质和症结所在,正确引导、疏导上访群众,积极参与信访决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推动信访案件的化解。
五、信访干部要学习“习”“金”“平”,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民义》中的易学习、沙瑞金和侯亮平这三位正派角色一样,为了人民的民义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我们信访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严格按政策办事。我们是代表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沟通,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是桥梁、是纽带,处理问题要兼顾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言一行应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一定要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去认识信访工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面对来访群众的各种诉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面对信访工作的压力。发扬“包公”精神,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公正执法。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里,我也深深被我们信访室主任邓颖香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她性格开朗、痛快直爽、不怕困难、迎难向上。对来访群众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分析信访事项,专业判断、准确拿捏;与相关部门同事,相处融洽,互帮互助。从事多年信访工作,看不到一丝对信访工作的厌烦,听不到一句对信访工作的怨言。对待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求真务实。无论是一个台账表格还是一份汇报材料,都做到精准核对、确保万无一失。良好的心态和专业敬业的工作态度着实令我佩服,也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
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又是一项群众工作。要解决信访问题,关键是加强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干部的为民意识和法治意识,防止新问题的发生;对信访老问题,更注重综合措施、协同发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切忌“积累”,将矛盾深化。信访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信访工作才能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