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掩卷沉思,他在梁家河村以玉米面团为主食、冬天赤脚打井、两手血泡抬夯筑坝、维修沼气池喷满一身粪液的一幕幕总是浮现在眼前;他在劳作之余秉烛夜读、与群众朝夕相处亲如一家、离开时全村人自发送他一程又一程的场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古圣先贤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以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
自己是8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历史知之不多。反复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对当时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有所了解,而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那激情燃烧岁月的不平凡年代里,甘于吃苦、勇于克难、工于学习、乐于干事、立于自强的历练精神,感触颇多,启迪很大,受益匪浅。
一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的品质,要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他还未成年,就离开首都到陕北贫穷的小山沟插队,环境条件的改变,给生活与工作带来的艰辛和劳苦是他难以想象的。但他很快适应了,一待就是七年,最后还爱上了这山沟沟,立志要改变他的面貌。这没有一种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是做不到的,没有一个自强不息的品格是坚持不到七年的。我们现在的环境和条件同那个年代比,优越性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学习他,就是要懂得珍惜,吃苦耐劳的品格不能变,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丢。
二是学习他勇于克难的精神,要在艰难险阻面前永不言败。一个没有干过农活的城市娃到了农村,除了打坝,还要开荒、挑粪、收麦、放羊,一年到头,几乎每天劳作不止。即使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提起这每一样农活也都感到棘手和头痛。而他样样学会了,并且做的很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做过的人才有体会。就自己从事的工作,要做到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他,就是要在各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朝着既定工作目标疾蹄奋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是学习他工于学习的精神,要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北京出发到梁家河,他带的的大木头箱子装的全是书,帮他搬东西的农民觉得特别重又不便问,熟悉了以后才知道,他来时带的最多的是各类书籍。插队期间,白天它向农民学习劳动技能,晚上他在窑洞学习文化知识,正是那时的坚持不懈和日积月累,为他以后从政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现时,我们正迎来了知识爆炸、科技创新、社会变革的大潮,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就会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因此,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教导,注重学习,更新知识,为适应形势发展、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不断加油充电。
四是学习他乐于干事的工作作风,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服务。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他为村里修河坝、造良田,做了不少实事。特别是1974年,他从《人民日报》了解到四川建沼气的经验,主动向县里提出在梁家河进行试验。同年7月,他带领社员打出全省第一口沼气。这一经验在延川县推广,他因此被评为延安地区先进知青。我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学习他,就是要以公仆胸怀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安警察,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上做贴心人;在保一方平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工作中当好守护神。
五是学习他自强自立的精神,要契而不舍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梁家河七年,正是他的父亲被关押期间,他入团、入党、当选村支书以及上大学,由于“家庭”原因过程曲折,也有过烦恼和孤独,但他没有消沉退宿,而是以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他,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迎接挑战、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人生旅途不惜汗水、勤奋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一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