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必须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高瞻远瞩的指出了当前遏制腐败滋生的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始终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农村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对于巩固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保证。
一、树立制度建设理念是加强农村制度反腐的前提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是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基础的,它们是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纽带,在传统乡村社会自主自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我国建立起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乡村管理体制。由于受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基础的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仍然发挥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社会结构在填补村治的若干空白,稳定和维持某种程度的乡村公共秩序,发展和维护部分乡村的公共利益,满足和维系村民公共情感的同时,又销蚀了乡政公共组织的权威,影响了乡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对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了消极作用,为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宗族复兴与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使得我们在谋求乡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在乡村社会中适当扩张国家权力的影响,消减农民的地缘情结。而制度建设是一剂良方,无论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预防腐败,还是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预防腐败,制度建设都关系全局,是深入推进农村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农村制度反腐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陈良宇社保资金案留给我们深刻反思之一,就是“从严治党”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石,即“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缺少完备的制度,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当前,在农村应该着重围绕 “钱怎么花”、“地怎么管”、“事怎么办”、“人怎么选”和“路怎么走”的问题,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完善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员大会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依制守廉的自觉性。
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遵循制度建设的客观规律。出台一项制度要考虑它的先进性,不能固步自封,只治标不治本。所以第一步要认真调研,集思广益,认真总结经验,经过上下反复讨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第二步递交全体村民讨论,有的也可以通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不能几个人定大家的事。让群众直接进入参政程序,使制度更加完美,更加符合民意,更加深入人心。第三步就是科学性。要能够操作,便于履行。比如,我们彰武县五峰镇从民主决策入手,建立了村级事务“六步走”议事决策机制,完善了民主评议、村级管理费支出、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等31项制度,明确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使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有章可循。章古台镇科学研究信访形势,建立起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值班接访制、主要领导批转处理制和村干部信访责任制,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知道、早了解、早处理,连续六年没有发生群体访和越级访。
三、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是农村制度反腐的关键
制度执行不到位是农村基层较为普遍的问题。有的村建立了不少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这也是造成村民频繁上访的重要原因。20xx年,我们彰武县共查处村级案件31件,其中有15件是由于决策不民主、程序不合法、村务不公开等原因造成的。而制度执行得到位,也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冯家镇柏家村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做到了程序合法、决策资料齐全、公开规范,将矛盾化解在内部,村“两委”班子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整产业结构、修路建桥、村屯规划等民生工程上,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敬老模范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所以说,再好的制度写在纸上只是“摆设”,毫无生命力可言。必须建立健全抓落实的机制,在狠抓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对于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一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制度的内容,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增强法制观念,把严格执行制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二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督促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坚决依纪依法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