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腐倡廉思想推动师德建设
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多次的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而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和树立党的反腐倡廉观,更应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反腐倡廉观的楷模。学校和教师更有义务按照反腐倡廉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师德观,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一、反腐倡廉提出了师德建设的新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行动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准则去对学生、同行以及其他人,去处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干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责。
反腐倡廉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的师德观,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理应弘扬和践行反腐倡廉,切实发挥好引领和示范及辐射作用。**县教育局开展的“三问三制一创建”正是反腐倡廉的具体体现。
站在反腐倡廉的历史高度,就要求将师德建设作为科教兴国、创新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将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反腐倡廉作为教师考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反腐倡廉为师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关键在我们的党,党是国家安定和和谐的根本保证。搞好师德建设,要求我们的党员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是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教育事业危害极大,与党的性质格格不入,如果任其发展,会侵害党组织的健康肌体,影响和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动摇党的教育基础和执政地位。1993年8月,江泽民在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了党内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他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县教育局开展的“三问三制一创建”就明确要求:把增强教师魅力活动和“三问三治一创建”有机结合起来,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增强人格魅力。激励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并且,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就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建立在反腐倡廉的基础之上。因此,反腐倡廉为师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反腐倡廉开启了师德建设的新思路
反腐倡廉为师德建设开启了新的思路,建构与社会主义开放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意识,是一个健康、理性、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宗旨。也就是通过道德意识信念教育、道德理想提升,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健全科学发展的道德要求。
反腐倡廉饱含了鲜明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一书中,就列举了道德意识的具体要求,以为当前的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荣”,表达的是以祖国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的社会主义利益观;“以崇尚科学、辛勤劳动为荣”表达的是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新型道德意识,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当代继承;“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为荣”,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理解;倡导“以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法制社会复兴伟大民族事业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反腐倡廉中提高道德境界,树立反腐倡廉的思想,加强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以促进社会主义师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反腐倡廉要求教师形成褒荣贬辱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坚持反腐倡廉,形成褒荣贬辱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任务。
坚持教育与管理的统一,把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思想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就必须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上下工夫,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