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讲话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讲话材料第一部分、全面正确地把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
1、从腐败案件方面的情况看,一些领域的案件有减少的现象,但总体仍在上升。
一是腐败案件在各个领域中全面上升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变;二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不断得到规范。三是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是源头治理效果明显。
虽然反腐败斗争花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明显成效,但总体上讲,腐败案件仍呈上升趋势,数量和质量都在发展。一方面腐败案件在数量上有增多的趋势。一是腐败案件的绝对数增加。二是因腐败受到纪律和法律处分的绝对数增加,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每年查结的案件基本都以7-8%的速度递增;三是窝案串案增多,“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现象十分普遍 。 另一方面腐败案件在性质上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是犯罪金额越来越大,涉案金额成倍翻番;二是领导干部级别上升,高级领导干部在腐败方面出现问题的增多,索贿受贿数额增大;三是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依然严重,买官卖官、骗官杀官的问题突出,贪赃枉法、徇私枉法问题严重。
2、从腐败风气方面情况看,腐败现象有缩小和减缓的趋势。
首先,腐败问题在党政机关风气中的热点已经不明显。十五大以来,中央每年确定群众反映强烈的几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治理,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已经有所规范。其次,在经济领域特别是涉外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也有明显的好转。我国的腐败印象指数(cpi)的排名正逐年上升。从1995年2.16分上升到20xx年的5.43分,名次以从1995年在41个国家中的倒数第2名,上升到1999年99个国家的第58名。
总之,从历史角度上看,新中国近6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也是反腐败的历史。共和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历史。或者说,中国三十年的发展史是一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共同推进的历史。
第二部分、腐败现象演变和产生的原因
一是政治信念弱化。 一些同志,甚至一些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面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理想信念动摇,是非界限模糊,政治上误入歧途,一步一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是法制意识淡化。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由于几千年封建统治形成的人治思想的影响,一些人法制意识淡漠,惟我独尊,以权压法,个别甚至搞“独立王国”,使法律成为权力的附庸,使权力的行使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司法的腐败。
三是伦理道德蜕化。有些人经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大肆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富,以满足自己寻欢作乐的需要,成为人民的罪人。
四是人际关系“庸俗化”。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滋长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有的在人际交往中,不讲原则讲友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甚至损人利己、敲诈勒索,把人际关系“利益化”、“金钱化”;在这中风潮的冲击和影响下,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傍大款、拜大腕,人际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五是追求个人功利化。 有利可图的就争着干,无利可图的就躲着看。讲成绩如数家珍,讲缺点就避重就轻,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突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泛滥。个别领导干部为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甚至勾结或利用社会黑恶势力置他人与死地,谋官害命,报复杀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第三部分、当前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特征
从近年来查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数据分析,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有以下六大特点:
小案为主,大案增多。前几年,村干部腐败涉案金额大多在万元以下。近年来,虽然仍以小案为主,但大案比例有增大的趋势,涉案金额有几万元甚至达到几十万元的。领导带头,“黄金搭档”。 在“村官腐败”案件中,有村委会主任与会计或出纳、书记与会计或出纳共同作案的占大多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一些干部认为自己不是正式的国家干部,任职时间不过几年光景,他们就是抱着这种心态,抓住机会捞钱。开口索要,贪婪成性 。有的村干部受外界影响,私欲膨胀,胃口越来越大,已不满足于吃吃喝喝、逢年过节收点礼物的“小打小闹”。对那些有求于自己又没有送钱意图的,便示意送钱甚至公开索要。借灾敛财,不择手段。 近年来,上级给有些地方调拨如救灾、抢险、防汛、扶贫、移民等专用款物,但“村官”贪污、挪用此类专用款物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借灾敛财”的现象。涉“土”案多,胆大妄为。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土地转让和出租过程中依仗权力大肆贪污受贿。
第四部分、严于律己,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一是,要正确认识权力。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决定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