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资源共享问题的探索思考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新形势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认真探讨廉政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腐败现象处于高发期,腐败文化一度泛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年工作规划》和中央纪委近年历次全会,对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作出了整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去年底,中央纪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总书记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廉政文化具有导向、陶冶、凝聚、规范、预防等功能,应努力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有效抵御腐败文化的侵蚀和蔓延。
(一)买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能够进一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相比,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反腐倡廉制度措施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影响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腐朽落后文化的存在,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致使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廉政文化建设,各地成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廉政内容的公益广告、书画图片、格言警句、文学作品、歌舞戏曲以及影像制品等,整理出大量的古今中外廉政案例教材,感染力和渗透力极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通过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地引领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能够加快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大众化
廉政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人民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建设者和承载者不局限于官员,而应该是全体公民。只有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才能全面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使广大群众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明事理、辨是非,有效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多年来,各地坚持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为渠道,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廉政文化创建和推广活动,人民群众普遍受到了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还着眼网络化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探索设立网络平台,实现了良性互动。因此,通过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突破现有的各种资源限制,努力增强廉政文化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高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长期以来,各地党政机关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实际,积极收集整理各种廉政典型和反面警示材料,并发掘地方传统廉政文化,集聚了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资源。毋须讳言,与其他自然和社会资源一样,廉政文化资源的有限性比较明显,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层级之间的分配也不均衡。一些财力较好的地区和效益较好的单位拥有较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曾一度出现资源闲置甚至浪费,而广大落后地区、农村地区、效益较差单位却无法企及、短缺严重。因此,通过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够较好地弥补廉政文化资源差距,为干部群众的学习教育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廉政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廉政文化教育的增长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二、廉政文化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可改变一些地区和单位廉政文化建设落后状况,不断协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但存在一些亟须妥善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廉政文化资源共享意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科普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等共享步伐加快,社会共享氛围趋于浓厚,但廉政文化资源的共享观念并没有被各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接受。例如,有的偏重于突出本地本系统本行业特点和资源的便捷实用,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搞重复劳动;有的考虑到前期投入及后续维持成本过大,共享收益低或无偿提供,因而共享态度不积极、不热心,宁愿闲置资源;有的受本位主义思想影响,只愿共享,不愿共建;有的认为共享即免费使用,往往舍不得投入,乐于坐享其成。如此等等,影响了共享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二)廉政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
目前,廉政文化建设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为主。如果没有纪检监察部门的牵头,其他部门很少主动抓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