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经验交流材料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反腐倡廉经验交流材料供大家参阅!
针对问题,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确保制度有效管用的关键,也才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制度加科技”是近年来上海针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国企改革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工作思路,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科学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化,着力提高预防腐败效能,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制度加科技”通过权力模块化、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动态化、运行刚性化,能够较好地解决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和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的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监督难”、“难监督”的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甚至暗箱操作的问题,使权力运行“大小有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监控”;能够较好地解决勤政廉政“两张皮”的问题。当前,进一步推进“制度加科技”防治腐败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当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制约权力——推进“制度加科技”的根本出发点
只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有效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更应努力把“制度加科技”融入对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中,改变原有的权力运行模式,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推进。一是增强权力配置的科学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实施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中,应注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对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形成“硬约束”,使每一项权力,无论是大是小,其边界更加清晰,权限更加明确,增强权力配置的科学性。二是增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要增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就必须在权限设置时注重内容公开,在权力运作时注重流程公开,使权力运行的各项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并通过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网上信息公开,提高权力公开、信息共享的程度。既让掌权者清楚,更让旁观者明了权力行使的过程,打破权力封闭运行的状况,较好地解决权力运行内部难监督、外部不公开的问题。三是规范权力运作的程序化。权力的约束有赖于程序的保障。规范权力运作的程序化,就是把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进行流程再造,细化和固化各个环节,使任何人只能通过这一系统行使权力,只能行使自己岗位权限内的权力,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放弃操作也不能延时操作、越权操作,最大限度地限制自由裁量权。同时,权力运行的每一项操作都在计算机网络上留下痕迹,更加便于制约和监督。
有效管用——推进“制度加科技”的基本着力点
制度是人制定的,要靠人去执行,如果执行力的问题解决不好,制度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东西,潜规则就容易变成显规则。特别是我们正处于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腐败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的时期,因此,必须坚持法贵科学、重在有效的精神,加强制度本身的科学合理、系统配套建设,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力和有效管用性,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一方面,要坚持系统配套,增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既要注重基本制度,又要注重实施细则;既要注重实体性制度,又要注重程序性制度。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增强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地方往往是我们最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从这几年查处案件的情况看,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往往集中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行政审批、政府投资、组织人事这些涉及管权、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域。因此,应重点围绕这些领域,大力推广“制度加科技”防治腐败。比如,针对土地出让过程权力相对集中、操作相对封闭、交易相对分散等弊病,变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土地交易平台。针对政府采购领域采购周期长、价格高、过程不够透明等问题,建立政府采购电子平台。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监管水平。针对行政审批领域审批事项设置随意、自由裁量权过大、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实行行政审批目录管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施全过程网上审批,建立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使权力运行真正实现“规范、效能、透明、可追究”的目标。针对资金管理领域管理链条过长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建立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网上运作系统,实时加强对资金流量、流速、流向的动态监控。针对因公出国(境)管理领域经费控制不严、邀请函虚假、绕道超时等问题,建立因公出国(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出国(境)团组从出国(境)报批到归国小结、证照管理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针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领域个人信息分散、更新不及时、少数干部填报不实等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廉政信息库等等。实践告诉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确保制度有效管用的关键,也才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信息技术——推进“制度加科技”的重要支撑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特别是把各种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内部,不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而且使得任何人在使用时都只能按照自己的岗位权限进行操作,并且每一步操作都留下痕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从而杜绝制度落实中“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的发生,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实践证明,制度反腐与科技反腐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提高防治腐败的效能,符合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规律,符合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推进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为深入推进“制度加科技”工作提供重要的物质保证、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制度加科技”的力度和广度,努力在功能上进一步提升,在领域上进一步拓展,在层级上进一步深化,具体地说,可以从几个方面着力。比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可以充分运用新兴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载体和手段,建立起覆盖各地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的廉政宣传教育网络平台,开辟岗位廉政风险教育频道,打造互联网岗位廉政教育平台,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在网上接受廉政教育,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加强监督检查,可以充分利用政风行风热线、“纠风在线”网站等各种监督资源,发挥好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加强预防腐败,可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形成纵贯市区(县),横向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一整套制度和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加强案件查处,可以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建立行贿档案信息查询系统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平台,提高依纪依法采取多种手段查处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