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走访贫困户有感
身披细雨脚踏泥泞,沿着山间小路,我跟随**镇**村扶贫工作队一行走在前往贫困户**家的路途中。
翻过土坡,拨开杂乱的枝丫,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破旧的土木房,墙皮斑驳脱落,门前铺着凹凸不齐的石头,低矮的门楣黑黝黝的,紧闭的正门在风的涌动下瑟瑟作响。
驻村第一书记谢云连喊两声“学文!学文!”,才从一个黑屋子里探出一个粘着黄灰的脑袋,头发苍白稀疏裹着粗布黑帽,老态龙钟,听闻来访,他忙出来相迎。村支书介绍到,**一家是我村今年的脱贫户,这是**的母亲,还有一位父亲,均年逾古稀,育有二子,大儿子因烧伤卧床不起,二儿子**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其妻早年不告而别抛下一个两岁小儿子在家。听到这里,我不禁心头一沉,全家的生活重担竟全压在这对几乎丧失劳动力的老人身上。
一阵狗吠声打破我的思绪,远处一个孩童蹒跚着步伐捏着瓷碗正和一条狗追逐嬉戏,皱巴巴的衣服杂乱的裹着,皮肤皲裂的脸蛋上蹭着脏兮兮的泥印,一双清澈的眼睛在上面忽闪着。老人说到:“这是我孙子,今年两岁,家里条件差,老大常年卧床,老二不争气,苦了娃娃跟我们一起每顿吃包谷洋芋。幸亏镇村领导的关心,将大儿子作为低保户分出去,加上医疗救助,每月才有了经济上的补助。好在我们老两口还动得了,平时喂养十来只鸡,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佝偻着身躯邀我们进屋,黑漆漆的房子因为木门的打开才透过些许光亮,屋顶上毡的麦秆层已经发黑腐烂,破旧的木桌空荡荡的摆在堂屋一边,散落的锅碗罩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一股湿冷的气息刺激着鼻腔。再往里走,虚掩的房门里躺着老人卧病的大儿子,上身披着一件肮脏的棉袄,靠着门板目光浑浊的望着我们。半裸露着肚子,条条骨骼在黑乎乎干瘪的躯干上凸显的明朗,隐约露出烧伤的疤痕,昏暗的灯光下喉结艰难的活动着,嘴唇嗫嚅,干涩的向我们扯出一个微笑。
眼前惨淡的景象竟让我们忍不住一时凝噎,本应享受童年的男孩却因父母的情感缺位和生活的极度艰辛而丧失同龄人该有的成长,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古稀老人,却因子不孝,尚需自谋生活,跌跌撞撞。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殊荣下,却依然有大量的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为了生计每天苦苦挣扎,在病痛中苦苦煎熬。现代化和文明仿佛对他们是一个很遥远的名词,忙于生计的苟延残喘消磨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申请民政兜底帮扶,通过补助来解决吃饭的困难”,“通过国家政策补助改善安全住房”,“要抓紧给他二儿子做思想工作,通过技术指导动员他以实干改善生活状态”,“可申请产业贷款购买鸡苗养殖卖来增收”。院内,大家正热烈的讨论着该户的脱贫规划,这一切的一切都需每一名帮扶干部和贫困户的精细耕作。
这天,我们谈了很多,通过走访加深了我们对脱贫户情况的了解,感受到贫困户的疾苦冷暖,深感脱贫任务迫在眉睫。作为帮扶干部的一员要做好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带着感情下基层,扶贫先扶“智”,要动员有劳动力的青年在扶贫攻坚战上有所作为,摆脱“等、靠、要”的无作为思想,一手牵着政府精准扶贫好政策,一手落实贫困户的致富产业,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远望峰峦叠影,大山一座接着一座,因为阴天,山体氤氲着薄薄的雾霭,烟流暗涌,苍翠的绿野散发着湿润的清新。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我怎么觉得今日下山的步伐更加坚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