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无悔青春工作感悟五篇
篇一
联想自身9年,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端正态度,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当村官,先做村民。放下学生的书架子,踏踏实实当好农民,和群众打成一片。年轻人阅历浅,没有经过复杂社会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练,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缺乏,农村工作和“三农”问题了解不多,要时刻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多认知、多了解;要做到慎言慎行、入乡随俗。农村的干部和群众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有很多的期盼,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他们当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尊重农民朋友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多与老百姓交朋友,学会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话办事;要心态超脱,摆正位置。“大学生村官”既不是乡镇干部,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而是配合村支书或村主任做工作,因此要服从村主要干部的领导和指挥,多提建议出点子,决不能与之争权利比高低,自己的工作位置就是协助配合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前提;要端正思想认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大学生村官”既不是作秀,也不是镀金,更不能把当“村官”作为“当官”的跳板。而是要通过在基层的工作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和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扎实的实践经验。
二、勤学多思,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农村是一个大课堂,广大基层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值得用心去学。作为年轻一代,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在基层工作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学习,勤学多思,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一项工作、一份责任,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学说话、学做事、学办法、学措施,边学边干,学用互动,提高自身素质。要熟悉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如本村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土地面积,山、水、田、林、路,种植、养殖、加工等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乐于做小事琐事。不可自认为有文化而心比天高,只想做大事。要乐于做党的农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做了解民情民意、群众心声的“记录员”;做联系群众、帮扶救困的“联络员”。要虚心求教,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本领。要真情实意地拜村干部、老党员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甘当“徒弟”和学生,不懂就问,积极参与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等重点工作,参与计划生育、民间纠纷处理等难度较大的工作,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成熟,提高工作能力。
三、融入群众,扎根基层打好基础。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农村工作纷繁琐碎、事无巨细,基层群众为人憨厚淳朴、处事比较实在。俗话又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做好农村工作就要善于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在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把心贴近老百姓,始终坚持站在群众立场,切身为村民们着想,主动热情不回避,协调沟通讲原则,善于找准方法、化解矛盾、做细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势,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人处世方圆有度,待人接物有理有节,该“方”的地方不糊涂,该“圆”的地方不呆板,在积极参与农村工作的过程中尽快找到服务群众的切入点,真正维护村民的合法利益,尽力为基层多办好事、多干实事、多解难事,尽快让自己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这样他们也就能够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为在农村顺利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谋事敬业,勤政廉洁服务为民。“大学生村官”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一颗积极的心,怀着一颗为民的心,怀着一颗负责的心,好好工作。首先,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村官”是“兵头将尾”肩负着农民脱贫致富的使命,群众的事无小事,只有立志为民办事,才能当好一名村官。其次,要树立为民谋利的从政理念。在工作中要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一心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才能真正体现一名“村官”价值。再次,要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确立工作第一的思想。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工作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村官”生涯中我们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永远以阳光的心态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篇二
随着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呈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就我所工作的村委会为例,近十年来老百姓的土地已经将近90%流转出去,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委会主要服务对象一方面为老年人,另一方面为承包户,工作内容以调解邻里纠纷、谋取社会福利为主。为了给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安定的环境,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来应对这些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而创新社会管理,功夫在“服务”之中,我们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公共服务来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古人云,官民相亲、其力断金,是讲和谐官民关系的重要性。当前,和谐官民关系不仅是协调社会关系的突破口,而且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完成社会管理的任务,都可以从和谐官民关系入手。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开展推进,做社会主义文明人的观念深入人心,村里的老百姓素质普遍提高,作为基层村委会干部如何与老百姓打好关系是日常工作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官民关系才能和谐。首先,村委会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建设基层服务型组织的步伐,把管理变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村委会定期组织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其次,村干部要树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从政观,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作用,制定村委班子廉洁责任清单,每个村干部都签订好廉政承诺书,保障切实为民众办好事、服务好;最后,要与老百姓多交交心,多下村走访农户,嘘寒问暖,饱含真诚之心是人与人交往的黏合剂,配合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听好民声,由此可见官民关系和谐也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础。
而创新社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服务水平,这是基层工作的主体。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更需要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如何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就要看村干部在基层管理方面的服务水平了。能否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调解复杂矛盾,有效保障群众权益,直接反映着我们服务水平的高与低。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制定了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环境卫生责任制,拆违控违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把老百姓的利益诉求逐步纳入规划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基层实际工作中,难免我会遇到纠纷,那些比较棘手的矛盾,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多种办法,统筹化解矛盾纠纷。所有这一切努力,就是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协调,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申诉,群体之间出现矛盾时可以调节,正当权益可以有效保障。
最后,就是夯实公共服务的基础,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作为基层管理组织,社会管理从来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不能简单地就管理谈管理。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做好公共服务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一点,我们一直在路上。我村的老百姓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化解公共服务现状供给不足的矛盾,我们以老百姓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兴建小游园、建设文化站、清理河道、狠抓环境卫生,同时修缮广播站,维护网上村务系统,拓宽政策宣传途径,将社会事业做好、做到位,真正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和谐就有了坚定的基础。
“常怀亲民之心,常励进取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常怀忧患之思。”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重温传统经典教导,对社会管理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目的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结合新时代的新观念,始终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出发点,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会更加厚重、更加平稳和更加有效。
篇三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村干部,我们陆扶桥村位于南通兴东机场东侧,共有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为2330亩。根据规划,该村属于南通空港产业园二期保留用地,各类项目已全面停止,由此导致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只有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贯村而过,全村无规模企业,村级经济以农业为主,集体经济水平整体较低,村里青壮年多外出经商或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党员队伍老化,与此同时,土地纠纷较为突出,秸秆禁烧任务繁重,属于典型的经济薄弱村。
20xx年底,村两委班子在集体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白手起家,通过赊欠种子、调剂土地等办法,种植了5亩的贝母和附子。但由于田间管理技术掌握不到位,当年并未能获得赢利,收益仅能持平。20xx年,贝母价格发生波动,种植贝母的市场前景不被看好,村两委班子商量后,改种市场前景较为明朗的元胡。一年下来,元胡的产量并不理想,亩产仅在500斤左右,仅仅能收回成本。两年的辛勤工作未见成效,村民们议论纷纷。村两委班子坐下来认真思考问题所在。关键症结还是种植技术不过关,村里虽然聘请了技术员,但技术员的种植技术已经老化,导致产量迟迟提升不上去。此外,药材投入较大,在购买种子贪图价格便宜,种子的质量也不高。找准症结后,村两委找到海门药材种植大户石磊,与其开展合作。双方制定了协议,由村里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由石磊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收获后再以市场价卖给石磊。
20xx年xx月,村两委又种下了50亩元胡。因为村里没有财力,这50亩的元胡种子都是由石磊赊欠提供,双方商定种子款待收获后在药财款内予以扣除。元胡种下后,石磊按照其药材种植管理流程,对陆扶桥村的药材种植进行现代化的田间管理。经过6个月的辛勤努力,2018年5月,元胡喜获丰收,产量相对于20xx年翻了一倍,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村里的群众也得了很大的实惠,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外,在药材播种、除草、管理、收获等过程中还提供了许多用工机会。村两委注重将这些用工机会给予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群众,今年5月份单单收获阶段,村里就向群众支付劳务费6万余元,相当于各级对困难群众的补助总和。在成功的基础上,下半年我们将把药材的面积扩大至250亩,届时务工支出将达到60余万元,人均务工增加收入突破1万元,比20xx年翻了二番。
读了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下一步如何搞好把经济薄弱村搞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成长的道路具有很高的意义。
篇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干部队伍中一些人产生了“为官不易”的想法,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不为”作风悄然兴起。
“让为官不为者失位”中写到早在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就对懦弱不振、无作为的常三乐进行撤职,很多人都想不通。在当时腐败频发的清王朝,与那些贪官污吏相比,常三乐没有损公肥私、没有剥削老百姓也算是难得的了。但在雍正眼里“贪能误国、懒也能误国”,无所作为就是庸官,和利欲熏心的贪官一样,都不是好官。
领导干部中弥漫的“为官不为”等思想和行为不仅浪费国家资源,延误改革和发展战略机遇,而且危害干部队伍,贻害社会,破坏政治生态环境和党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损害党的形象。“为官不为”一旦在社会中形成气候,久而久之使得整个政治生态环境恶化变异。
下大力气整治“为官不为”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基本要求,必须抓住思想和制度两个关键点,从两个方面全面深入进行整治。
一、思想上: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为官有为”的自觉性。“为官不为”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干部的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发生了扭曲、出了问题。所以,必须从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下手,使广大领导干部正真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来追求,树立和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自身应以身作则,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真抓实抓上下功夫,发挥好以上率下的关键作用。
2.深入剖析反面典型,深刻认识“为官不为”的危害。随着十八大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开展,浮现出许多“大老虎”和“小苍蝇”,不管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都给了我们沉重的思考。加强违法违纪干部的反面典型案例教育,深入剖析每一位干部违法违纪的发展过程,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许多干部出问题,是在“小问题”出现时没有及时警醒,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通过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让在位的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不作为的危害性,从而及早端正思想认识,与“为官不为”划清界限。
二、制度上:
1.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晋升考核标准。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晋升考核标准,真正让有责任有担当、重实干求实效、又勤又廉的干部受到重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严格选拔任用干部,逐步引导干部树立崇尚实干的作风。针对无为官员建立交流调整机制,对那些没有能力、混日子的干部实行召回,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在媒体曝光。出台落实相关的制度和规定,规范干部的进入、退出制度,从而在制度上对干部行为作出约束。
2.探索建立容错机制,保护敢于负责的干部。探索建立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干部负责,用科学的“容错机制”鼓励实干。在日常工作中,人们都可能有失误,即便再小心细致,也难免犯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容错机制的提出,将彻底打破这种干不如站、站不如唱的“洗碗效应”,让各单位的排头兵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干部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着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切实做好农村工作”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工作准则。既然我们选择了农村这片土地,就不能将我们的青春耗费在碌碌无为“混日子”之中。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念,全身心投入农村工作中去,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切实为农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让诸如常三乐之类的“太平官”“庸官”没有市场,激励党员干部树立“为官有为”的意识,才能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篇五
扎根高原基层,热心为百姓服务,处处为群众着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群众,成为藏民信赖的好干部。读完《大江南北》2018年第5期《时代需要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该文讲到党的好干部孙凤鸣坚守西藏24年,把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他把自己看作高原的儿子,永远与高原为伴,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要知道,做一个如此扎根基层、“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可是,孙凤鸣却做到了,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精彩之处!孙凤鸣的事迹感染了我,鼓舞了我,启发着我,作为一名在基层岗位7年的大学生村官,我也是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择善而从,从初出校园的稚气到如今干事坚定的底气,从人民群众的不信任到社区百姓一点点认可。我脱掉了稚气、去除了浮躁、克服了羞涩,逐渐成长,成熟,因为正是像孙凤鸣那样一群基层干部给我树立了榜样,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的信念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扎根基层,就是要心在基层,情系群众。20xx年,社区保洁员黄大妈一家遭受飞来横祸,老伴儿违反交通规则出了车祸,撞成了植物人。全家倾尽所有全力救治,但疗效甚微。居委会得知情况,多次上门慰问。在一次交谈中,黄大妈说了句“多希望能带他再去晒晒太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记住了黄大妈的话,记挂着帮她家申请一台轮椅。因为事发突然,黄大爷还没有来得及申请残疾证,因此申请轮椅并不顺利。但想到黄大妈期盼的眼神,想到捉襟见肘的生活,我尝试着向上级部门打了份报告,告知黄大爷的情况和家庭现状,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打开绿色通道。很快有了回复,黄大爷不仅顺利拿到了轮椅,民政部门还上门服务为其办好了残疾证。当黄大妈接过轮椅和残疾证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扎根基层,就是要有作为,敢担当。社区干部直接面对百姓,工作在第一线,一定要直面困难,攻艰克难。20xx年xx月我从八角亭社区调至碧华社区工作。刚到任不久就遇上了棘手事。辖区住户前来反映,小区落水管道破裂,居民生活污水“从天而降”,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天冷易结冰存在安全隐患。我立即赶到现场,反复查看,原来小区年代久远,暴露在外的落水管几乎都有破裂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伤害,我马上汇报至高新区物管办,要求维修、更换全部管道。40多根的落水管更换并不是件简单的事,申请经费、联系住户、张榜公示、现场协调等等一系列程序必须负责到底,直到工程队竣工,群众满意。
扎根基层,就是要不客套,不虚假,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基层工作,解决百姓难题,做合格基层干部,首先就要做个“基层人”。说土话,拉家常,走入群众中间,多到田间地头、菜市场、困难居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交朋友;听真话,摸实情,不闭门造车,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在真正的“民间”倾听民意;干实事,谋福祉,把会议上决定的、文件上传达的、媒体上公示的,落实到群众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上来,能够尽最大力量为有需要的群众谋取福利。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基层干部一定要对老百姓好”,这是今年七一建党节前夕,区委宣传部曹荣琪副部长给我们上的生动党课内容之一。的确,基层干部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直接联系群众,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工作是群众工作的最前线,基层干部的工作平凡却重要、辛苦,我们就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踏实的作风,过硬的素质服务于基层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眼下,正是小康社会建设和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期待涌现出更多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扎实工作、带民创业致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干出业绩的基层党员干部来。有孙凤鸣扎根高原基层的榜样,“高山景行”,我们当步履紧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