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撰写的教养的迷思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观点,即父母的教养决定孩子的未来。哈里斯认为,人的社会化、人格发展以及文化传承不是由父母决定的,而是由孩子的同僚团体所决定的。孩子与同僚团体共享的世界是塑他行为和性格的地方,同僚团体决定了他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
哈里斯同时认为:第一,父母对子女的人格塑造几乎完全没有影响力。子女的性格和行为之所以与父母相似,是因为子女从父母那里遗传到他们的基因。第二,子女社会化以及人格塑造的过程是在家庭以外的经验中,也就是在他们与同僚共处的环境中完成的。第三,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之所以倾向于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主要是因为基本倾向这么做。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基因是跟着你。但是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相处的行为模式,只有与他们在一起时才有用处,孩子没有必要将旧的行为模式带到新的社会情景中,他们完全可以顺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孩子的成长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基因如何影响青少年去选择不同类型的同僚团体?基因会影响青少年的人格、智力、天赋等,如果基因让孩子比较聪明,他就比较可能加入知识导向的同僚团体。攻击性的少年通常和那些爱冒险寻求刺激的人在一起。所谓物以类聚。这种人格特质是由基因的成分在里面的,所以当孩子去寻找跟他一样的人做朋友时,他其实是在寻找跟他相似的基因的人。离婚父母的孩子比较可能离婚,完全是在于遗传,而不是在于他们童年的家。虽然人格有一部分是遗传的,文化却不能遗传。态度、信仰、知识和技术都是文化一部分,可是都不能靠着基因把它从一代传到另一代。文化正常传递的方式是,从父母的同僚团体到孩子的同僚团体,不是从父母到子女而是从团体到团体。孩子认同他们的同僚团体,并依他们团体的常态行为来修剪自己的行为。
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孩子同僚团体的影响。像一个外国移民孩子大多数比父母更快的熟练使用当地的语言,发音和言谈举止很快被当地孩子同化,而并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终生带口音,甚至终身都无法学会使用当地语言。一个底层社会的家庭孩子搬到中产阶级社区去住时,这家的孩子自然就变得跟中产阶级的孩子一样。因为学校中每一个人都这样时,孩子就有附和大家的压力,他们自己就有动机想要变得跟其他的同学一样。
几点启迪:
不管是传统认为的父母的教养决定孩子的未来,还是哈里斯认为的孩子的同僚团体决定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其实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种假设基础之上的推论,并没有像数学和物理那样用准确的实验来验证。因此,他们这些理论学说都无法作为绝对遵 循的金科玉律。但是他们的这些理论学说给我们最大的启迪是孩子的成长是受遗传和环境影响的。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一要重视遗传。寻找配偶时,要挑选身体健康智商高的配偶,以获取大概率的优秀基因。二是尽量给孩子一个物质有保障的家庭,并挑选一个好的孩子同僚团体,以保证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因为你的家庭收入决定了孩子居住在什么社区,读什么样的学校,从而结交什么样的同僚。因此,为了下一代我们也得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