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汇总四篇
下面是小编为各位收集的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汇总四篇,请打击查阅!
范文一
第一次读管建刚的文章是在《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上,月刊中有几十页刊印了他的《魔法作文营》的教学方法和个体教例,看着很是受启发,也模仿着试过,只是刊登的不完整,无法感受其整体美。第二次是学校发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可以说触动是震撼的,因为其是一线教师,所以他的文章中介绍的方法策略可操作性极强,如他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为我们的班级作文教学做出了贡献。也可以这样说,在这两年里,我都是按这三个动力系统在推动学生主动写作的进程,而且也见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当学校发给我们他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时,我是满怀期待,希望从中再次得到启发,得到方法,得到动力,得到实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九大主张虽然批判性、理论性的东西有点偏多了点,但细读下去,也有不少可借鉴,可学习的。如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欣赏。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积地欣赏学生作文的最好办法是抓“好句”。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一个“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种子。所以在下学期的创新作文课上,我的第一板块就是让学生欣赏五个以上孩子上周作文中的的好句、好段,让展示的学生感到荣耀,让展示的过程成为其他孩子本周写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我班学生还有一个“看到”病。因孩子较小,改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下学期作文讲评,集中、反复让学生认识三种病——“的”病、“我”病、“看到”病,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准确、顺畅、干净、利索。这也是我的创新作文课的第二板块。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这是创新作文课的第三板块——从写得好的孩子作文中找出例子,说一说,练一练。第四板块就是读词语,布置下周的作文。还有学生每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六次修改(每天至少改一遍,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坚持下来,所耗时间太多了),发表的种类和方法等等,对我们下学期推动学生爱作文,想写作文,写好作文都有一定的作用。
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最有同感的是管老师的第三个主张——发现重于观察。漫长的暑假,学生的作业除了背经典就是写作文,而且这作文没有任何要求,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按说应该比较简单,可在每天的博文阅读中,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并非如此。游记类、活动类、看图写话和读后感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凡是出去游玩、参观的文章都写得流畅、精彩,如杜博文的《美丽的银湖》,柯京宏的《地下河》,姚政宇的《参观恐龙园》,桂霖垚的《游北京颐和园》,徐人一的《尧山漂流》,孙逸宁的《高尔夫球场》……看图写话和读后感也写得马马虎虎,只有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物写的孩子较少,就是写出来的大部分也没游记类精彩。究其原由有两点,第一是孩子对身边的人或事熟视无睹,虽然老师和家长一再强调要注意观察,可他们还是发现不了写作素材。甚至有的孩子每次写作文时都会问:“妈妈,今天写什么?”妈妈就会或制造一些活动,或找一些图画,或拿出文具盒、台灯之类的物品让孩子写。管建刚老师说得好,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后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同样是出去玩,大部分孩子只是闷头晕玩,玩完完事,除了高兴什么也没留下,而有的孩子在玩中,发现写作素材,写出了优美的文章。如王致远发现了好玩的玩具——沙,写出了《挖沙洞》,刘睿在屋檐下发现了一只掉到地上的小燕子,写出了《可怜的小燕子》,李灿在超市发现一只狗在镜子前左看右看,写出了富有童趣的《小狗狗照镜子》,李雪晗发现一群蚂蚁在搬桃子皮,写出了四、五百字的《蚂蚁搬家》,王镕堃发现了月空、广场的甜美,写出了《夏夜》,刘嘉仪发现游泳池里人之多,写下了《游泳&煮饺子》,董理斌在雨中玩水,玩出了《快乐下雨天》……所以我非常赞同管老师的发现重于观察的观点。那么如何让孩子发现别人看不见的素材呢?管老师说得非常好,让孩子常常牵挂着,也就是让孩子每天写几句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自己觉得好玩的,让自己高兴的话。因为每天要写,所以他就得时时刻刻去找,挖空心思去寻,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第二是孩子发现了写作素材,可因写不好,写不长而放弃不写。如《升级棋赛》,星期六、星期日两天有8场下棋比赛。第二天下午的最后一场比赛那个人以为自己强可以下过我,往我的虎口里送我吃,可是他占了很大的地方,我输了。我很伤心,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文既没交待比赛地点,都与谁比赛,其它七场比赛的情况,也没写清楚第八场比赛的过程。《爸爸修电脑》今天,爸爸的电脑坏了。是因为看电脑时间太长了。修呀修呀。修不好。就打了个电话。又修电脑了。修不好。打了个电话。又修起来。终于修好了。爸爸怎么修的?给谁打电话?说了什么?又怎么修好的?也就是说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完整,从而也说明文字技巧训练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失的基础。填空式、保姆式、单元习作写出的作文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可它是习作,不是发表的文章,它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掌握写作基本技法的手段和桥梁。不管有的人怎么说写作技法不重要,但没有它是万万不行的。就如同盖房子,你不打地基、盖一楼,如何盖二楼和三楼,在空中搭建吗?填空式、保姆式、单元习作就相当于地基,它是为创新作文服务的,是基础,没有它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训练与指导,就没有个性的、具有创意的创新作文的发表。
范文二
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是在丰厚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土壤上开出的美丽的思想之花。这便是管建刚,这便是《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便是自谦为“一管”之见,实则有超前理念的作文教学先锋。本书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融理论于一个个小故事之中,夹叙夹议地提出作文教学九大革命性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可以说,他提出的每一个主张都让读者深有触动。
作文教学历来是老师们最头疼的方面之一,如何确定写作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写作教学的策略?这让老师们慢慢摸索而少有前进。《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恰是很好的解决策略的问题。在这本书里,管老师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这才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他认为学生的作文就如盆景制作,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管老师对作前指导的看法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说:在我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这样说来,对作文难道就一概不指导了吗?指导尚且写出歪瓜裂枣的文章,不指导的文章长什么样?再往下读:写作没有自由,世上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写作,要那多的“裹脚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要表达的,是外力强加给你的,你能写出活生生的好文章来吗?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宁要不完美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这是对待一切问题应该秉有的求真态度。作前指导,你还没见到学生的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的逻辑。丢了“作前指导”,写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偏偏作后的“讲评”在作文教学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关键是怎样操作讲评,每个人的都讲评吗,这显然不太实际,也许读书读出来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小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号召没有这些问题的同学,一起来帮助解决。潜存这些问题的同学,由此也获得了潜在的教益。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研读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头,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就是实实在在原“指导”。
学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诉学生,停下,慢慢走欣赏啊。学生摔了个跟头,老师后面喊,停,有人受伤,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调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讲评”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学。
范文三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若只从书名看似乎不过是本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理论书籍而已,细读你会发现它完全打破旧时理论书籍的写法,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融理论于一个个小故事之中,夹叙夹议地提出作文教学九大革命性主张: “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可以说,他提出的每一个主张都让我深有触动。
其中“讲评”重于“指导”这一主张,对我的思维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管老师对作前指导的看法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说:在我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说来,对作文难道就一概不指导了吗?指导况且写出歪瓜裂枣的文章,不指导的文章长什么样,我都不敢想。再往下读:写作没有自由,世上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写作,要那多的“裹脚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要表达的,是外力强加给你的,你能写出活生生的好文章来吗?学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为这是他们真实的生活,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也好像走进了他们丰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乐,这样的文章有人指导吗?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宁要不完美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这是对待一切问题应该秉有的求真态度。作前指导,你还没见到学生的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的逻辑。丢了“作前指导”,写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讲评”在作文教学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关键是怎样操作讲评,每个人的都讲评吗,这显然不太实际,也许读书读出来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且往下看:小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号召没有这些问题的同学,一起来帮助解决。潜存这些问题的同学,由此也获得了潜在的教益。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研读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头,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就是实实在在原“指导”。
学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诉学生,停下,慢慢走欣赏啊。学生摔了个跟头,老师后面喊,停,有人受伤,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调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讲评”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学。
前几次的新体验作文课,害怕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写,都是在写前进行了具体详细地指导,结果收到的写话千篇一律,现在想来,原来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后来结合学校秋收节的主题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一锄一禾园里拔青菜,在孩子们充分体验后,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写,收到的那一篇篇写话,是孩子们自由火花的凝结,看后,让我很受启发,编辑了一期自认为是开学以来最精彩的班刊了,我从中找出精彩之处,利用写话课和社团课叫学生看,学生之间互改,不足之处让大家帮忙改正,相信孩子们一定收获了很多。
其次,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作为新教师的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第一件事是欣赏。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积地欣赏学生作文的最好办法是抓“好句”。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一个“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种子。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我班学生还有一个“看到”病。因孩子较小,改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集中、反复让学生认识三种病——“的”病、“我”病、“看到”病,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准确、顺畅、干净、利索。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
管老师说:“我是一个喜欢故事的人,希望每天下班后都能带回一个故事。”这句话让我们发现管老师对待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每一个故事,都在演绎中闪烁着生命的光彩。故事,让他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最终达到了成长。管老师的故事读着平实,当你尝试着效仿他时,你才会体会故事的感人之处!在主张“多改重于多写”、“文心重于文字”中,管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修改热情,特办了一份《班级作文周报》。于是,他的作文课与众不同,“写作文”叫做“投稿”。平时的作文课成了投稿课、品读“周报”课。就这样10年来,《班级作文周报》,共办近500期、500万字……读着这些别出心裁的管理制度,我觉得自己读的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管老师的那份爱与执著,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微笑与幸福!一“管”之见,一生受用,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激发学生爱写、不怕写的欲望,把班级博客先建起来,充分运用好学校的作文网站,让先动起来的一部分家长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及家长。
范文四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若只从书名看似乎不过是本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理论书籍而已,细读你会发现它完全打破旧时理论书籍的写法,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融理论于一个个小故事之中,夹叙夹议地提出作文教学九大革命性主张: “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可以说,他提出的每一个主张都让我深有触动。 其中“讲评”重于“指导”这一主张,对我的思维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管老师对作前指导的看法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说:在我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说来,对作文难道就一概不指导了吗?指导况且写出歪瓜裂枣的文章,不指导的文章长什么样,我都不敢想。再往下读:写作没有自由,世上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写作,要那多的“裹脚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要表达的,是外力强加给你的,你能写出活生生的好文章来吗?学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为这是他们真实的生活,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也好像走进了他们丰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乐,这样的文章有人指导吗?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宁要不完美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这是对待一切问题应该秉有的求真态度。作前指导,你还没见到学生的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的逻辑。丢了“作前指导”,写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讲评”在作文教学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关键是怎样操作讲评,每个人的都讲评吗,这显然不太实际,也许读书读出来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且往下看:小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号召没有这些问题的同学,一起来帮助解决。潜存这些问题的同学,由此也获得了潜在的教益。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研读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头,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就是实实在在原“指导”。 学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诉学生,停下,慢慢走欣赏啊。学生摔了个跟头,老师后面喊,停,有人受伤,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调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讲评”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学。 前几次的新体验作文课,害怕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写,都是在写前进行了具体详细地指导,结果收到的写话千篇一律,现在想来,原来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后来结合学校秋收节的主题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一锄一禾园里拔青菜,在孩子们充分体验后,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写,收到的那一篇篇写话,是孩子们自由火花的凝结,看后,让我很受启发,编辑了一期自认为是开学以来最精彩的班刊了,我从中找出精彩之处,利用写话课和社团课叫学生看,学生之间互改,不足之处让大家帮忙改正,相信孩子们一定收获了很多。 其次,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作为新教师的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第一件事是欣赏。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积地欣赏学生作文的最好办法是抓“好句”。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一个“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种子。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我班学生还有一个“看到”病。因孩子较小,改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集中、反复让学生认识三种病——“的”病、“我”病、“看到”病,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准确、顺畅、干净、利索。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 管老师说:“我是一个喜欢故事的人,希望每天下班后都能带回一个故事。”这句话让我们发现管老师对待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每一个故事,都在演绎中闪烁着生命的光彩。故事,让他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最终达到了成长。管老师的故事读着平实,当你尝试着效仿他时,你才会体会故事的感人之处!在主张“多改重于多写”、“文心重于文字”中,管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修改热情,特办了一份《班级作文周报》。于是,他的作文课与众不同,“写作文”叫做“投稿”。平时的作文课成了投稿课、品读“周报”课。就这样10年来,《班级作文周报》,共办近500期、500万字……读着这些别出心裁的管理制度,我觉得自己读的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管老师的那份爱与执著,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微笑与幸福!一“管”之见,一生受用,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激发学生爱写、不怕写的欲望,把班级博客先建起来,充分运用好学校的作文网站,让先动起来的一部分家长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