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分享的书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在这本书的封底上有这样一句话“作为华人世界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我没有读过龙应台的其他作品,也不知其他作品是什么风格,我在这本书中认识的龙应台是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作者以第三人称“妈妈”的口吻,用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她陪伴两个儿子成长的过程。读着细腻、温暖的文字,让我感动于书中生活的瞬间,更懂得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这些看似细微细碎细小的时刻,组成了孩子与母亲的整个世界,就像湖水上的粼粼微光,闪闪发亮。对于母亲来说,这些就是记忆中最珍贵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
孩子的世界单纯又宽广,孩子的善良令人动容,孩子的真实让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让人热泪盈眶。学会说话的华安,观察世界的华安,听故事的华安,看小鸟的华安,说四种语言的华安,失落的华安……龙应台展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充满欣喜的儿童世界,清晰又新鲜,同时也展现给我们一个无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他长大,直到他准备好独自前行。
龙应台的世界温柔又多情,她忍不住与孩子亲吻,她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她有自己的事业理想,却心甘情愿的放下,面对好友的询问“你后悔吗?”,她说:“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她有时也心烦,但是看到亮晶晶的纯真眼睛,她的心里无比柔软。她思考三岁的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她安慰孩子的失落,她有时也会像很多中国妈妈一样要求孩子写字规范,但是面对孩子的愤怒她又坦然接受。妈妈相信孩子的诚实,在意孩子的自尊心,面对偷东西的小孩没有责骂。这些让人禁不住思考,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耐心与信任是多么重要。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妈妈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引用她儿子华安的话:“我的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本书中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她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有原则的,谨慎的。她坚持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她坚持让孩子们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她坚持陪伴孩子认识自然,她坚持教育孩子遇到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她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注意避免不适宜的故事情节。我摘录了这样两段文字“妈妈讲完了故事,心里觉得不太舒服:野狼也是动物,和小白兔一样是宇宙的宠物,童话里却老是给野狼开膛破肚,不是尾巴给三只小猪烧焦了,就是肚皮被羊妈妈剪开,放进大石头,掉到河里淹死了。妈妈觉得野狼受到不公平的歧视。而且,野狼遭遇的凄惨也使她开始注意到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妈妈心惊肉跳地读着白雪公主的故事,短短的情节中,有各形各式杀人的方法:用刀子砍头,用剪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脏,用丝带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药给人吞下……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妈妈抛开书,自言自语起来。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可见,龙应台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细腻的,是有理性的思考的。
这本书不是很厚,留给我的感动历历在目。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外出了六个小时的妈妈回来了,她问:“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这小孩平静地回答:“我想事情。”妈妈忍住笑问他:“你想什么事情?”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看到这里,眼睛模糊了,在孩子的童年里,妈妈就像是天空,笼罩着一切,没有妈妈该怎么办?此时除了感动,在心里油然而生一个念头“孩子,妈妈没有你该怎么办?”孩子需要妈妈,妈妈更不能没有孩子,心里想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很长,陪伴孩子慢慢成长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呀!错过与孩子一同成长,多年以后也许会后悔吧。也正如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
读完书,再一次读首页封面的一段话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也再次被这位母亲对孩子的那份耐心、信任与宽容感动。我不禁想到自己,身为孩子的妈妈,我再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时不该有急躁的决断,而应是理性的思考;身为教师,面对学生的种种不如意,不该武断的斥责,应多些包容和理解,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不知不觉的成长,我们该与孩子们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以身作则,耐心等待,分享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教育就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漫路,孩子们就是这长长道路上的行人,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指向标、引路人给他们指明方向,更需要带领他们参观路旁景区、耐心讲解风光的导游。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陪伴孩子们慢慢成长。